何疆春;杨晔;费宇行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老年中重度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莫西沙星静脉治疗及头孢呋辛序贯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组与莫西沙星静脉治疗组相比,总有效率(85%与90%)、治愈率(75%与75%)及细菌清除率(88.23%与87.5%)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优于头孢呋辛序贯治疗组(65%、50%和68.8%,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临床抗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老年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晓红;常艳;路聪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一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通常又称为获得性AA.获得性AA大多发生于年轻成人,但第二个发病高峰在50~60岁,通常年龄≥60岁者称为老年AA[1].
作者:李建勇;沈文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992年,Vallance等报道血中有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它能竞争性抑制NOS活性,减少一氧化氮(NO)生成,并诱发氧自由基生成,促进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AS)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近年来ADMA促AS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杜万红;段家怀;彭世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早在19 世纪,法国学者发现某些传染病(伤寒、天花) 伴有小细胞性贫血,以后更多的学者注意到某些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及外科创伤持续1~2月后引起的一种贫血称为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炎症性贫血,其发病率在各种贫血中仅次于缺铁性贫血[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数量不断增加,而老年贫血也不少见,同机体衰老及所患基础疾病有密切关系,在老年人中AC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 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
作者:陈宝安;丁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与衰老相关的免疫炎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不同年龄阶段SD大鼠的小胶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小胶质细胞鉴定;用脂多糖(LPS)活化小胶质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白介素-6(IL-6)的浓度. 结果 LPS活化后,3个年龄组小胶质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小胶质细胞培养基中IL-6浓度呈梯度升高,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衰老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分泌IL-6的水平逐渐增高,提示衰老介导的免疫炎性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耿慧;钟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老年抑郁障碍是一个仅次于老年痴呆的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为了解综合医院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发现的41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与37例非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比较.
作者:王效敏;邵素君;虞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的发生率及血压降低幅度.方法 对住院老年人的血压每天早、午、晚餐前30 min及餐后30 min、60 min、90 min进行测量,连续3 d,将血压下降幅度收缩压(SBP)≥20 mmHg,舒张压(DBP)≥10 mmHg作为统计标准. 结果 PPH发生率SBP为86.66%,DBP为76.66%,男性高于女性(P<0.05).血压降幅:早餐SBP平均降幅(26.95±15.16) mmHg,DBP为(14.78±6.18) mmHg.性别比,男性组降幅大于女性组(P<0.05).各年龄段发生率,早餐70~79岁组高于其他年龄组,而晚餐则相反. 结论 老年人PPH发生率很高,应关注老年人PPH患者,予以预防和干预,防止因低血压引起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胡先进;何彬;高山;陶红霞;马春华;虞莲萍;杨虹;李赟;刘娟;陆晴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情况及与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300名汉族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检测其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11-DH-TXB2浓度,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 结果 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者共102例,占34.0%;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resistance,ASR)者共113例,占37.7%;AR者共85例,占28.3%.尿11-DH-TXB2的浓度与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 结论 尿11-DH-TXB2的浓度反应体内血小板聚集程度,从而可能反映老年人是否存在AR.
作者:王蓓芸;谈世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对≥60岁老年肺癌患者的影响、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对47例≥60岁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8例,肺部炎症4例,呼吸衰竭3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本组4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 结论 ≥60岁老年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有较大的风险,要根据肺功能状态和病变范围并结合血气分析、心脏功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术式,并重视围手术期管理.经充分准备,部分老年患者能进行全肺切除术.
作者:张治;许林;范朝晖;胡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Hb)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约占老年贫血的20%[1].这种贫血的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降低.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有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不良和慢性失血等.以上3种因素均会影响Hb和红细胞生成而发生贫血.高龄人群主要由慢性失血引起.
作者:许家仁;孟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也不断增加,到口腔科进行牙髓治疗的老年患者也在日益增加.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牙髓治疗方法也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干髓术和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人磨牙196颗,比较2种方法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为有效治疗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郭玉苏;张旭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74例老年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治疗反应,判定病因. 结果 确诊69例,确诊率93.2%.常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9例;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18例;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ERC)11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7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诱导的药源性咳嗽6例;其他病因8例.经特异性治疗,有效率94.2%. 结论 CVA、PNDs和GERC是老年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判定特异性治疗效果在病因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琴;彭朝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截肢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我院检索系统收集2000~2007年收治的220例≥60岁的糖尿病足患者,按其住院期间是否实施截肢手术分成:截肢组58例,未截肢组1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截肢之间的关系. 结果 老年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为26.4%.截肢组的入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截肢组(P<0.05或P<0.01),而血红蛋白低于未截肢组(P<0.05);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骨髓炎、坏疽以及高Wanger分级者多于未截肢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OR=1.69,P=0.007)、低蛋白血症(OR=4.71,P=0.006)、坏疽(OR=3.24,P=0.043)、糖尿病足Wanger分级(OR=1.18,P=0.001)是老年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红蛋白(OR=0.85,P=0.03)是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 老年糖尿病足住院患者有很高的截肢率,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尤其是早期及时多科协作治疗是避免糖尿病足截肢的关键.
作者:邓武权;余琼武;陈兵;艾智华;刘颖;王富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75岁老年人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高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喹硫平组30例,奋乃静组30例,分别给予2药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 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周后2药的疗效近似(P>0.05).在治疗第1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奋乃静组(P>0.05).奋乃静组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高于喹硫平组 (P<0.01或P<0.05). 结论 喹硫平治疗≥75岁老年人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奋乃静轻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成敬;李承晏;阳胜秋;陈耀银;王晓萍;王高华;郭俊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65岁老年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 对92例≥65岁老年患者分别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腺苷注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静息心电图、腺苷负荷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几种无创性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65岁老年人中腺苷负荷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9%,但症状均轻微,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5.8%,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诊断的敏感性为84.2%,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76.0%.CAG阳性组及CSF组中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阳性率明显大于腺苷负荷心电图和平静心电图(P<0.05). 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65岁的老年人中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何疆春;杨晔;费宇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未来的几十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多的国家,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不明原因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发病率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和原发病的掩盖等原因,很多老年人轻度甚至中度贫血常常被忽视.贫血是老年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即便是轻度贫血也可能导致机体重要的功能损害和死亡率增加[1],因此提高对老年贫血的认知和诊断、治疗水平尤为重要.
作者:常乃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系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自身抗红细胞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老年人常见的溶血性贫血.
作者:吴德沛;张翔;何广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45例A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 结果 患者血浆Hcy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含2个ε4等位基因的患者血浆Hcy水平较不含ε4等位基因及含1个ε4等位基因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ApoEε4基因剂量密切相关,遗传是导致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王豪;瞿正万;倪培华;江琦;朱莉娜;陆志萍;唐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DTI)技术评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方法 应用脉冲多普勒(PW)技术测量46例临床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右室舒张期三尖瓣口充盈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心房收缩峰值(A),并计算E/A值;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及计算e/a值,并与健康组50例进行比较. 结果 高血压组E/A<1,而健康组E/A>1;高血压组e、e/a值均较健康组显著减低(P<0.01). 结论 高血压可引起右室舒张功能减低,组织多普勒显像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群评价高血压对右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坚;丁林锋;丁秀萍;王岚;仲肇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冠心病(CH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进而继发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是CHD患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降解产物,当体内发生血栓病变并伴有继发纤溶亢进时其浓度发生改变,其含量的增高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之一.流行病学资料也表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反应的一项指标,被视为粥样病灶不稳定的标志之一[1].国内学者研究也表明血清总胆红素(TBIL)是冠心病一项独立危险因素[2].为此本文检测了78例CHD患者体内的DD、TBIL和CRP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旨在了解三者的水平与CHD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作者:史恒川;刘俊恒;朱建一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