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的关系

杨蓉;石波

关键词:心理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
摘要:大量的研究提示,心理因素与许多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主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激惹综合征(IB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下面就心理因素与FD发病的联系作一下综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王全年博士提出中医健康设计学

    中医健康设计学关注整体观念、系统科学.将中医任何疾病的治疗放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中整合发挥中医的各类治疗优势,采取多元诊断、多元治疗,然后制定出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然后对某一疾病进行多方案治疗.

    作者:马晓平;张力超;张凤姣;廖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桂甘龙牡汤合柴桂干姜汤加减治愈失眠、白癜风并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林某,女,32岁,2006年8月6日21:30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科急诊就诊.诉失眠2年,面部白斑4个月,全身多处肿痛瘙痒1天.

    作者:赖梅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参苓止泻汤加减辨证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体会

    泄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多在夏秋暑湿当令之时发病,并以2岁以内患儿居多,这是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活性较低等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所致.

    作者:江冬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食管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 探讨中医对食管炎进行辨证论治的实践经验.方法 使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分治.结果 经临床病例辨证分治而获取疗效.结论 食管炎的辨证论治疗效甚好.

    作者:孙贺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地牡宁神颗粒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以薄层扫描法测定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方法 .方法 固定相系以硅胶G加0.5%CMC所制备的薄层板,展开剂为苯一丙酮(9:1),测定波长为λs=443nm,λR=520nm,扫描方式为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光源为氘灯,线性参数SX=3,振幅为10.结果 此法测得菝葜皂苷元在0.515~4.120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36%,RSD=0.58%.结论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菝葜皂苷元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快速检验.

    作者:张兵;雷杨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MSCs移植后分化成活的影响,为中药干预MSCs移植治疗AMI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鉴定SD雄性大鼠MSCs,选用3~4代MSCs,梗死区多点位注射,移植于心梗模型大鼠体内.移植前用CM-DiL对MSCs进行标记,并观察移植4周后,MSCs在宿主梗死边缘区的分化成活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宿主冰冻切片组织中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测定MI面积.结果 流式细胞鉴定培养细胞表达CD90、CD106,不表达CD34、CD45、CD31表面抗原;术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冰冻切片,看到被红色CM-DiL标记的植入细胞并在同一视野看到了相应的CX-43阳性表达,MSCs移植+CDDP组CX-43阳性表达理想;MI面积测定结果 显示,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CDDP组、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SCs移植+G-CSF组、MSCs移植+CDDP组与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DP可能通过多靶点诱导干预大鼠AMI后植入干细胞的成活以及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能显著减小梗死面积.

    作者:李艳芬;孙兰军;赵英强;徐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桂枝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浅议

    本文探讨桂枝的近代药理研究,桂枝有明显的镇痛、解痉、解热、平喘、抗过敏等作用.对桂枝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均有深刻的研究和精辟的论述,临床治疗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小便不利,黄疸,湿阻,胁痛等常获奇效,补中作用亦毋庸置疑.临床切勿以其平谈而忽之.

    作者:赵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古今医家治疗肝病验2则

    古今医家对肝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临征选读明代医家张介宾和近代名医焦树德辨治肝病之精华,指导应用临床,收到实效.

    作者:黄世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疗程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7.5%,奋乃静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培酮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奋乃静,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闻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本病系指少数妇女在自然经绝前后或因手术切除等而丧失卵巢功能,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采用耳穴压迫法,辅以心理治疗,临床观察62例,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作者:张弛;周章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学服务在医药营销中的作用

    我国医药市场的消费增长(特别是OTC市场)引起众多医药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医药行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药学服务的社会功能也随之扩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际化的趋势促使我国医药行业需要认真研究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郑辉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医针灸治疗上肢痿废1例

    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治病疗疾的一个有力手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久经历史战乱而不衰.针灸技术,历代中医都在应用和发展其学术文化,为减轻和治疗患者的疾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应该发扬祖国医学文化知识.

    作者:宋德峰;张礼中;冯素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医内科教学一得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既是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习<中医内科学>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看病,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远不能令人怂满意.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89例

    目的 提高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近6年来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89例,男65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34岁,均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经6~36个月随访,愈合86例,延迟愈合3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1周,膝、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配合中药治疗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

    作者:伍启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治疗闭塞性血管病不宜重用活血药

    闭塞性周围血管病是指血管病变以狭窄、闭塞为主要病变的周围血管病.临床上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代表,治疗此类疾病的目的在于改善病变血管供血能力,增加其血流量,使机体正常活动所需要的血流量得到满足.中医治疗这类疾病,古往今来,临床上盛行重用活血化瘀药,多选用桃仁、红花、当归、水蛭等药物.

    作者:李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施他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6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复方大承气汤、施他宁结合支持疗法、抗生素等治疗,必要时中转手术.结果 64例患者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系统治疗后痊愈.结论 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系统化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而且可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作者:冷坚强;陆鸣;朱友群;张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观察

    复发性口疮(RAU)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迄今尚无可根治的药物或疗法.我们采用口服中药方剂加替硝唑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庄文清;谢业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针剌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

    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一般多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王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试析附子的固表作用

    附子乃大辛大热之品,属于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诸阳虚证.然其助卫阳固表作用为多数医家忽视,现试将其助卫阳固表作用分析如下,如有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养心祛痰化瘀汤.共观察2个疗程计3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了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旗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