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刚;魏翔;潘铁成;李军
目的 探讨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特点. 方法 对照分析了132例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组引起的室性早搏及94例老年非心脏病组(对照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结果 老年心脏病组室性早搏起源于左室98例,起源于右室34例;对照组起源于左室20例,起源于右室74例.老年人心脏病组室性早搏QRS波振幅<20 mV者占67.4%,时限>0.12 s者占77.3%,有切迹或呈错折波占87.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心脏病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QRS波振幅<20 mV,时限>0.12 s,形态有切迹或错折波.
作者:齐玉琴;万文辉;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监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老年恶性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鉴别老年结核性和老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方法 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组31例,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组30例,分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2组患者的胸液中VEGF及TGF-β的水平.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及TGF-β的水平呈正相关(Υ=0.438,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及TGF-β水平[(269±62)ng/L,(125.5±12.0)mg/L]较结核性胸腔积液[(104±55)ng/L,(81±23)m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EGF及TGF-β在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对恶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迎莉;蒋德升;尚宁;顾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精神分裂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已很明确,损害涉及记忆、学习以及注意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损害是原发性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本质成分,这些症状从患病之初就出现且多持续整个过程,因此需要对认知症状本身进行研究和治疗[1-2].我们对长期住本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做了5年随访研究,目的是分析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烈岚;沈涌;齐若兵;赵黎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已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卫生问题.肺移植是目前治愈COPD的唯一方法,但是极为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供肺问题,限制了手术的应用.药物治疗仍是治疗COPD的主要手段,抗胆碱药或联合β2受体激动剂被推荐为治疗COPD的一线用药.
作者:殷凯生;张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 对93例老年MS患者和118例体检正常老年人进行PWV检测,并检测血压、腹部脂肪比率、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结果 MS组动脉弹性指标PWV平均值为(13.82±2.46)m/s,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1.87)m/s(P<0.05);MS组中收缩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腹部脂肪比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组中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收缩压、脉压、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腹部脂肪比率呈独立正相关,对MS高危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冯肖;孙国栋;朱玮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抑制因子(CD95)分泌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测定6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κB的表达,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CD9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κB活性和血清CD95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κB和血清CD95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NF-κB表达增高,CD95分泌增多.在CHF,可能通过NF-κB表达的上调促进CD95的分泌.
作者:胡坚;邱元芝;宁芳;尹绢;邓荣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因渐进性活动后头昏、乏力、心慌伴纳差3月于2006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20年.2003年1月患脑梗死.2005年11月因出现发作性右上肢无力、抽搐、意识障碍被确诊为症状性癫痢,开始服用苯妥英钠片100 mg,3次/d治疗,癫痫症状控制.自2006年1月起服用苯妥英钠片100 mg,2次/d维持治疗.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2次/d降压,血压控制好.
作者:许瑞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黏附素(dysadherin)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在老年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60例老年肝癌组织中dysadherin和E-cad的表达水平. 结果 dysadherin和E-cad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Υ=-0.768.P<0.01),前者与肝癌的肿块大小、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肿瘤包膜有显著相关(Υ值分别为0.627、0.453、0.717、0.768,P<0.05或P<0.01),后者与肝癌的Ed-mondson分级、TNM分期、肿瘤包膜、淋巴结转移以及门静脉癌栓等都显著相关(Υ值分别为0.402、0.821、0.749、0.355、0.767,P<0.01或P<0.05). 结论 dysadherin的表达可能是老年肝癌预后的重要指征.与E-cad联合分析,有助于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预后信息.
作者:刘丹丹;罗利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测定的变化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和93例老年非糖尿病人,采用ELISA法测定尿Ⅳ型胶原,分析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 结果 (1)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3.37±6.42)ng/ml]明显高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10.52±6.44)ng/ml](P<0.05).(2)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与非老年糖尿病组尿Ⅳ型胶原[(10.41±7.53)ng/ml]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糖尿病病程无明显差异. 结论 (1)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于非老年糖尿病,以及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显著性增高.(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升高早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尿Ⅳ型胶原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
作者:陈秀益;申志祥;陈培培;陈燕;解雨春;卞茸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老年睡眠障碍是卒中后的常见继发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还会加重那些引起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虽然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未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为了加强对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认识及民干预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成章;马丽苹;任向群;高义;李凡;魏士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家兔急性肠系膜缺血各时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将2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模型,并分别于肠缺血的不同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2组血清IL-1β、IL-6,并分析其变化与肠组织缺血程度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脉血IL-1β、IL-6在2 h和4 h时明显升高(P<0.01). 结论 血清IL-1β、IL-6可作为早期诊断肠缺血性疾病指标.
作者:杜君彦;李成安;宋丽;朱丽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老年肿瘤患者的年龄划分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美国癌症综合网络(NCCN)2007版将65~75岁界定为低龄老年人(young old patients)、76~85岁为老年人(old patients),>85岁为高龄老年人(ol-dest old patients).美欧等国文献多以70岁为划分界限,我国则将60岁或65岁以上视为老年病人.在美国,恶性肿瘤是60~79岁年龄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80岁者巾仅次于心脏疾病而居于第2位.
作者:张国铎;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老年心脏术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是心脏外科术后的严莺并发症之一.老年病人全身脏器储备功能下降、应激反应调节能力差,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大多起病隐匿,易被忽视,若处理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6例,其临床诊治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立刚;魏翔;潘铁成;李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我院军职干部科疗养干部5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IMT<1.0 mm组、IMT 1.0~1.2 mm组和IMT>1.2 mm组,并对不同组的神经心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总分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计算能力、短程记忆、言语复述、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结构能力评分,IMT>1.2 mm组得分明显较低,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孙夕永;曾祥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双侧睾丸切除标本的回顾性研究,找出药物去势治疗前后睾丸变化的规律. 方法 将127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按照睾丸切除前治疗情况分为5组,A组为未干预组,B组为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组,C组为短期抗雄激素药物内分泌治疗组,D组为长期(>3月)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有效组,E组为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无效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年龄、确诊前列腺癌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切除睾丸前PSA值、睾丸曲细精管情况、间质细胞情况等指标.结果 各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确诊前列腺癌时PSA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切除睾丸前PSA值,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E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睾丸曲细精管情况,与A组相比,其他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睾丸间质细胞情况,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D组和E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D组相比,E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睾丸间质细胞出现增生,而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间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对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列腺癌患者全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无效时,药物对睾丸间质细胞仍有抑制作用.
作者:兰厚金;陈赟;徐林锋;章宜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的超薄液基细胞技术(TCT)结果中性质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特点及转归. 方法 对198例绝经后妇女的TCT结果为ASCUS者进行分析总结,96例直接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102例先观察3月后复查TCT.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复查TCT结果仍为ASUCOS的行二代杂交捕获(HC2)实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 结果 ①96例阴道镜检查取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19例(Ⅰ级12例,Ⅱ级7例),7例CINⅡ级行宫颈锥切后3月复查TCT为正常;②102例观察3月再复查TCT持续为ASCUS的18例,2例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二者的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阴道镜检查活检病理为CIN和TCT持续为ASCUS的共39例,进行HC2 HP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的ASCUS特点是宫颈病变的比率低,表明其转归较好;有宫颈病变的老年患者均感染HPV,提示 ASCUS中的绝经后妇女HPV的检测及治疗对于预防老年宫颈癌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冬娜;陈升平;夏蓓;王佳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运动时服用不同饮料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9名健康的老年女性教师(60~64岁)被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A组)、运动补凉开水组(B组)、运动补佳得乐组(C组)(其中每组又各分为20 min组、40 min组和60 min组,即A20组、A40组、A60组,B20组、B40组、B60组,C20组、C40组、C60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前、运动中均不补液,运动补液组运动前、运动中补凉开水或佳得乐饮料,分别检测各组运动前后血清中的IgA,IgG,IgM,CD3+,CD 57+(NK细胞),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 结果 ①20min各组的各指标运动前后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40 min各组的CD 57+运动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IgG,IgM,CD3+只有C40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③A60组与B60组的CD3+,CD 57+运动后即刻有下降趋势,其中A60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60组仍略有升高;④运动后即刻,A40组与B40组的CD4+/CD8+细胞比值略有上升,A60组与B60组却分别下降15.28%(p<0.01)及7.31%(P<0.05),而C40组和C60组均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 结论 不适宜的运动量及运动中的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将有可能引起老人免疫功能下降,但运动中补充液体特别是合适量电解质的饮料可以维持甚至改善运动中的免疫功能.
作者:卢咏梅;张宏;许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小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灌服高、中、低3种剂量的含有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的供试药,检测小鼠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血清游离钙(Ca2+)、血清羟脯胺酸/肌酐(HOP/Cr)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可以使小鼠BGP、Ca2+、HOP/Cr的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可以使AKP升高.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对维甲酸所致小鼠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肖润梅;陈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 方法 选择1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将其分为4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CRP水平,老年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CRP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无论老年组或非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β2-MG、CRP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明显,与1支病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愈严重,血清β2-MG、CRP水平愈高,以3组升高明显,与1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β2-MG、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P<0.01)和0.416(P<0.01).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β2-MG及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健;刘平;赵艳芳;李小卫;徐建新;葛华;陈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运用质子磁共振渡谱(1H-MRS)研究年龄对正常人颞叶脑组织代谢物浓度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健康人分为4个不同年龄组并对双侧颞叶进行1H-MRS检测,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颞叶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Cr比值的变化. 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50岁年龄段颞叶的NAA/Cr和Cho/Cr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但在>50岁年龄段颞叶的NAA/Cr比值逐渐降低(P<0.05)、Cho/Cr比值逐渐增高(P<0.05). 结论 1H-MRS是一种可以为正常人颞叶与年龄相关的代谢物浓度改变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无创技术.
作者:黄海东;顾建文;杨春敏;赵凯;夏勋;杨文涛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