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书涛;翟毅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病变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末梢神经功能、下肢血管超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变组WHR、LDL-C、下肢血管损伤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DNP与HbA1c、LDL-C、TG、血管病变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结论 DNP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血管病变有关.
作者:左文标;王宁;张春香;钱春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原发性睡眠障碍多见于老年人,包括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等.
作者:翟书涛;翟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21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14 d病情缓解后查血常规、肺功能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血清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后水平(均P<0.01),而急性加重期FEV1Pre明显低于缓解后水平(P<0.01).IL-8、IL-6、TNF-α与FEV1Pre均呈负相关(P<0.05),Neu/Leu%与FEV1Pre无明显相关性,IL-6、IL-8、TNF-α与Neu/Leu%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6、IL-8、TNF-α不仅参与了老年COPD急性加重的发病机制,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颜雪琴;金玲湘;戴元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还予以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所有患者均分别在治疗前和BiPAP治疗6 h及24 h后测定血气指标(pH、PaO2及PaCO2)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并记录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1)4 d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1%和70%(P<0.05).(2)BiPAP治疗6 h及24 h后,pH分别为(7.37±4.06)、(7.36±5.27),较对照组(7.33±4.53)、(7.34±3.95)明显好转(P<0.01);PaO2分别为(71.57±10.57)mmHg、(78.02±10.27)mmHg,均高于对照组(62.84±8.28)mmHg、(71.62±11.61)mmHg(P<0.01);PaCO2分别为(58.54±7.25)mmHg、(54.35±8.43)mmHg,均低于对照组(63.64±9.93)、(61.22±5.19)mmHg(P均<0.01);FVC分别为(1.74±0.48)L、(1.76±0.48)L,均高于对照组(1.50±0.52)L、(1.52±0.49)L(P均<0.05),而FEV1分别为(0.84±0.25)L、(0.86±0.24)L,与对照组(0.83±0.22)L﹑(0.84±0.26)L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更快的改善呼吸衰竭.
作者:孙勇;欧阳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以注射为主,不良反应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见到1例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商品名:诺和锐30特充)致过敏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殷玉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老年糖尿病(DM)患者易发生低血糖,且多于夜间或凌晨发生,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而不能得到及时抢救,造成严重后果.现就我院2000~2005年收住出现意识障碍为临床表现的老年低血糖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云;李颖;王瑞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空腹血糖(FBG)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健康人体检已将FBG测定作为必查项目,其对及时发现隐性糖尿病患者和提高糖尿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1].本文对2006年754例健康体检人员FBG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海英;张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由于老年患者的全身伴随疾病较多[1],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老年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往往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如延误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可引起感染的扩散,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收集我科近10年来≥6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病人3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旭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更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1].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是目前治疗此种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DHS手术治疗≥65岁无手术禁忌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育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氯丙咪嗪治疗),每组30例,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2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HAMD评分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TE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确切,与氯丙咪嗪相当,但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好.
作者:秦天星;郭细先;曾德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老年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一项涉及9000名>65岁老年人的国际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被访者存在至少一种睡眠障碍,典型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白天睡眠过多[1].与大多数人偶尔晚上不能入睡不同,失眠是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关.与失眠有关的总的花费(包括治疗、丧失工作能力及失眠相关的意外等)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2].
作者:谢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渐提高和普及, 70%~80%的妇科手术均可在镜下完成,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也逐渐在老年妇科手术中得到应用.笔者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老年妇科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勤;欧俊;惠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 绝经后AD女性患者35例,绝经后健康妇女42例,测定血浆雌二醇(E2)水平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 绝经后AD妇女E2水平较绝经后健康妇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LH和FSH水平在AD组明显上升,A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LH、FSH均与E2呈显著负相关(r=-0.902,-0.910,P<0.01).结论 随着血浆E2水平下降,LH、FSH水平上升,AD的发病率增高.
作者:郭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精神疾病是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所致的疾病.精神疾病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达47%,远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Breslau等[1]报道,精神病人失眠的终身患病率为71%,正常人为41%,优势比(OR)值为3.5.
作者:高之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治疗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10年来曾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 638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病例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3.57%(151/638),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6.43%(487/638);其中非杓型占 48.43%,反杓型占26.49%,超杓型占1.41%. 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80岁是异常血压节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利尿剂则降低血压异常节律的危险(P<0.05).性别、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其他降压药物对血压节律均无影响(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重视血压节律的监测.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患者,选用利尿剂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杜瑞雪;范利;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神经系统的某些疾病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但产生睡眠障碍的机制不明,可能与病变累及睡眠调节结构,或由于疾病(如脑血管病导致瘫痪等)长期卧床引起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或睡眠障碍本身就是疾病的主要表现(如家族性致死性失眠),或由于病症产生的各种不适(如睡眠相关性头痛)干扰了睡眠.本章就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睡眠障碍分别予以介绍.
作者:吴瑞枝;袁勇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结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IRS)定义这些定义对于空腹血糖代谢异常都是其重要特征[1-5].
作者:普兴富;刘天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肺组织的脆弱,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的低下,以及胸部手术直接影响通气与换气功能,术后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接近30%[1].我院手术治疗≥60岁食管癌患者135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游;但文富;陈若为;赵六六;游昕;吴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褪黑色素对老年人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对服用以褪黑色素为主要成分的脑白金的老年人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 2组服用褪黑色素后的记忆商都明显高于服用褪黑色素前(P<0.01),可能与学习效能有关;服用褪黑色素后2组间的记忆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试验未发现褪黑色素对改善老年人记忆能力有帮助.
作者:侯桂芝;常蜀英;周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 观察36例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的血浆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36例无PAF病史的高血压患者(B组)进行比较;并在有PA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了19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和房颤发作期的血浆BNP 水平对照,以及5例患者在房颤发作前、中、后的血浆BNP 水平对照.结果 有PAF病史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无PAF病史者[(69.99±55.18) ng/dl比(32.21±22.80) ng/dl,P<0.01]、LVEF显著低于无PAF病史者[(61.48±8.87)%比(67.66±5.06)%,P<0.05],2组左房内径无差异.此外,19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 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时[(132.45±46.68) ng/dl比(62.72±38.40 )ng/dl,P<0.01],5例PAF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 水平显著高于房颤发作前及房颤中止后的BNP 水平[(143.56±57.68 )ng/dl比(79.68± 27.08) ng/dl及(143.56±57.68) ng/dl比(95.88±38.39 )ng/dl,P均<0.05].结论 PAF发作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BNP释放.窦性心律时血浆BNP水平可能用于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PAF的发生 .
作者:熊亚晴;郭红梅;王屹;仲肇舒;潘梓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