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栓;王晓丽
现代高科技、多变的社会给人们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因素致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连年上升,已成为夺取人们生命的可怕杀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给以正确的指导教育,对疾病的转归、病人的康复大有益处.
作者:杨东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醛固酮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缬沙坦80mg,1次/d口服,服药2周后未达标准者,则增至160mg,1次/d,共治疗8周.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8周分别测偶测血压;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内皮素及醛固酮.结果缬沙坦治疗8周后,降压总有效率为80%,用药2周即有明显降压效果;降压幅度收缩压为19 7mmHg,舒张压为12 8mmHg;谷/峰比值(收缩压0 76舒张压0 75),且不改变昼夜节律,治疗后内皮素、醛固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1).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作用持续稳定,能有效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物.
作者:茹祥伟;庞家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 P角)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的小脑相关的地带.我科自1997 01~2001 01手术切除CP角区肿瘤15例,现就其手术切除及并发症作探讨.
作者:吴祖新;徐德康;舒发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引起广泛关注.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成为脑梗死预防的关键一环.我们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头颅CT或MRI、颈动脉超声及血脂等检查,并分析了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DEACMP)指急性CO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于数天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1].为探讨DEACMP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的关系,我们对35例本病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敬平;王会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影响及临床控制.方法选择1999-01~2001-12,经CT诊断为局灶性脑梗死,同时合并有血糖异常升高的56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对血糖控制治疗与否进行两组评价.结果血糖控制组,总有效率为92 85%;血糖非控制组,总有效率64 2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尽早给予及时降糖治疗确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万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β2 微球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β2 M测定,并与43例健康成年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β2 M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作者:孙宏春;张锋;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和纤溶功能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是老年人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老年人进行溶栓等治疗的年龄限制逐渐放宽.采用与老年人相应的实验室指标,对合理的抗栓治疗十分必要,为此,我们测定了63例健康老人抗凝血酶原(AT Ⅲ)、凝血酶原时间(PT)及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指标,得出本实验条件下老年人上述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张云普;赵晓武;侯天德;王继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镁是体内重要的元素,参与体内多种能量代谢,急性脑梗死发生后48h,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与脑脊液中镁浓度低有关[1],我院自2001 12~2002 05,用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并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永礼;唐维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多为三叉神经损害症体和体征,主要依靠CT及MRI诊断,本组中颅窝型9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后颅窝型6例采用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哑铃型6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或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切除.本组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是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除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尧;邱永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由1979年的5 8%上升到1993年的11 88%[2],高血压患病率的迅速上升可能与我国近20年来社会环境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有关.我们于2000年6~9月间对5111厂社区内5338人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探索社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能原因与危险因素.
作者:韩艳玲;王青;刘倩玲;张素梅;王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9 01~2002 09收治的37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原因,并加以归类总结.结果母亲因素占58 6%,分娩因素占27 9%,胎儿因素占13 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逐年递增,要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必须从病因入手,产前预防和高危妊娠管理极为关键.
作者:张民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治疗价值.方法13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赛莱乐治疗组(80例)及丹参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63例(78 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且起效时间也明显增快.结论赛莱乐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优于丹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玉丽;刘倦生;贺延;马秀英;翟淑华;张孟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NS 100ml+尿激酶100万U,iv gtt 结果22例溶栓患者中,溶栓后半小时肌力增加2级者12例,增加1级者8例,肌力无变化者4例,未发现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结论脑血栓形成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张德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大综资料前瞻性回顾表明,血压升高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相对危险性呈对数线性关系.同时与持续升高有强关联性[1,2],迅速有效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对避免或逆转高血压对靶器官损伤,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高血压急症选用硝普钠取得了较好疗效,但易引起心率加快,加重重型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乌拉地尔(商品名:压宁定Urapidil)治疗重症高血压,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对靶器官损伤相对较轻[3],笔者对144例重型高血压随机分组进行治疗,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沈亚民;岳丽英;孔庆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1996 07~2001 12,我科收治31例酒精中毒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从1990 03~2002 02,采用微侵袭血肿消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92例,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对微创术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探讨.
作者:李希水;李献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均有胰岛素抵抗,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达20%~40%.本文收集我院1998 02~2001 04间78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卡托普利的降压疗效.
作者:杨雨旺;刘勤;张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2000 05~2001 10采用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穆燕;王信梅;王文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地区及人群差异.方法作者1996~1997年分别对北京市区、郊区及山区农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市民肥胖、高血脂及糖尿病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郊区及山区农民(P<0 001、0 05及0 05);无论城市和农村,女性肥胖者的比例高于男性(P<0 05);随年龄增长,超重及肥胖者的比例减小(P<0 001);高血脂人群、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中,超重者及肥胖者的比例均较正常人群高(P均<0 001);肥胖者体重与左室心肌质量及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呈明显正相关(P<0 001及0 01).结论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必须控制或减少各种危险因素.
作者:屈金刚;安良;乔家治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