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强
随着早期溶栓、PCI以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鉴于各种原因、条件限制,如时间窗、经济条件、医院的技术水平及禁忌症等原因,能够采取以上措施的患者仍为少数,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更足如此.而保守的药物治疗,在基层医院尤为显得重要,在西药运用的同时,配以中医药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程全周;张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的药物种类、剂量及疗程.结果 多种药物在常规治疗剂量下,即有可能通过不同发病机制造成肾损害结论临床应提高对药物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积极预防药物引起的肾损害.
作者:李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6例(3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局麻下行小切口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及眼部情况,按时抗生索眼水滴眼.结果 术后7天裸眼视力0.7者占18.34%;0.5-0.9者占66.11%;1.0者占15.55%.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正规抗生素滴眼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电子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确诊率逐年增加.患者常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或伴恶心、呕吐求治.近年来我院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味茵陈蒿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辨辩证属湿热中阻型的疗效.方法 将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且辩证属湿热中阻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茵陈蒿汤间断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用量均为10mg,口服,1/日,疗程48周.观察肝功能、HBV血清学指标.结果 在HBV-DNA及HBe-Ag阴转方面,治疗组有较好的趋势,但两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肝功能及黄疸指标改善上,病程早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茵陈蒿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辩证属湿热中阻型在早期炎症阶段能较快改善肝功、消退黄疸,间断加用加味茵陈蒿汤有进一步提高HBV-DNA及HBe-Ag阴转率的趋势.
作者:蔡红兵;李滨;宋雨虹;李洪;胡涛;徐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对51例妇产科手术后功能性尿潴留,进行了针刺疗法、穴位封闭、加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均收到良好的效果,无一例失败者.
作者:朱宏燕;崔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通瘀泻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通瘀泻肺汤及常规西药,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观察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土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两组间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12.5±5.8)天,对照组(14.7±6.3)天(P<0.05):治疗组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P<0.01),PaO2、P(A-a)02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痰浊壅肺、痰热郁肺、外寒内饮3个证型间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通瘀泻肺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良好.
作者:李士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在合理用药,即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以获得大疗效和小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监测对临床药物治疗起到了指导和评价作用,促进了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以达到个体化给药.
作者:李素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特殊的、严重的腹内伤,约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3%~5%.我院外科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了40例,就临床验治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薛银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医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是关系到中医药发展的大事.目前选拔培养优秀中医人才,其范围都是在中、高级中医专业人士内,多数是以考代替选拔.这种以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对中、高级专业人来说,其意义并不很大,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徐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院对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的采购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采购部门和其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而且还需要其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作者:陈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学过西医理论课之后,由于先入为主及中医理论的抽象,对学习中医课程难免会增加难度,甚至有的学生对中医课产生捧斥情绪,因此,如何讲好中医的第一课至关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医理论体系间的差异,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中医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实验研究1.1 砂仁多糖的提取和分析 在以往的报道中,对砂仁的药理性质与其中芳香成分的对应关系有较多的研究;而药理性质是否与多糖有关,尚不知晓.
作者:林伟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5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静脉输液足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上,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还可静脉留置针取血,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科为手术室,于2003年1月起对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术中输液420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曾孔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复方甘草片收载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鉴别(1)项采用薄层色谱法,利用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游离而转溶于有机溶剂层的性质,以吗啡为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应显与吗啡对照品溶液位置和颜色相同的斑点.阿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含量较低,提取分离方法直接影响了复方甘草片中吗啡的提取程度,并且还要避免水洗时吗啡溶解损失.我们在复方甘草片的日常检验过程中经常遇到提取时不易分层、乳化和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的现象,影响有效成份的提取;另外,由于展开剂和显色剂的影响,常常使样品斑点不清晰、拖尾和Rf值偏大,直接影响了斑点的观察和结果的削断.为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对药典鉴别(1)项的提取分法、展开剂、显色剂等进行了改进试验,改进后的方法提取效果稳定,重现性好,斑点Rf值减小(Rf=0.6),易于观察和结果的判断.
作者:刘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病情况.方法 181例患者经内镜确诊为消化件溃疡,老年组83例,青年组98例,综合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诱发因素、症状特点、伴随疾病、溃疡部位、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结果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在诱发凶素,伴随疾病、溃疡部位、并发症、治疗与转归等方面与青年人有很大的差别.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作者:王海然;王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于下.
作者:张义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Behcet病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Behcet病葡萄膜炎48例96眼,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共28例56眼,西医治疗组20例40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2.9%,西医治疗组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两医治疗为优.
作者:孔炳华;刘中文;谢楚芳;潘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通过调研信息技术在中医院校教学、科研中的应用现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论证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院校发展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顾铮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