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宰军华;张运克;张建文;霍勤;李力;樊香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率先开办了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方向)并于2004开始招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座谈研讨、论证总结等多种方法,以现代预防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医预防医学思想,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初步建立起了富有中医院校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樊蔚虹;申杰;呼海涛;卢旻;闫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藏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藏西医结合治疗组100例,单纯藏医治疗组80例,单纯西医治疗组78例,进行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藏两医结合治疗组对上腹痛显效率(89.6%),溃疡愈合率(92%),总有效率(95%)、HP除根率(93%).对照组Ⅰ(藏医治疗组)80%、65%、87.5%、HP根除率45%.对照组Ⅱ(西医治疗组)69%、55.2%、85.9%、82.1%.其藏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Ⅱ(29.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Ⅰ(藏医治疗组)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藏西医结合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既发挥西医快速根除Hp的优势,同时依靠藏医清热消炎,健脾消食,温中散寒,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活血生肌,达到培上育元、根除病灶的目的 .
作者:索金兰;丹增卓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编者按: <中国历代名医名术>是由本刊主编、著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孙光荣教授主编(执行主编)的中医临床巨著,是临床青年医师走向临床中医大家的必读参考用书,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捷径类书籍.
作者:佘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通过对巫、巫文化的概念诠释,分析我国早期的巫学文化在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巫与医的关系.
作者:张欣;冯慧卿;刘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复方甘草片收载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鉴别(1)项采用薄层色谱法,利用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游离而转溶于有机溶剂层的性质,以吗啡为对照品,供试品溶液应显与吗啡对照品溶液位置和颜色相同的斑点.阿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含量较低,提取分离方法直接影响了复方甘草片中吗啡的提取程度,并且还要避免水洗时吗啡溶解损失.我们在复方甘草片的日常检验过程中经常遇到提取时不易分层、乳化和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的现象,影响有效成份的提取;另外,由于展开剂和显色剂的影响,常常使样品斑点不清晰、拖尾和Rf值偏大,直接影响了斑点的观察和结果的削断.为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对药典鉴别(1)项的提取分法、展开剂、显色剂等进行了改进试验,改进后的方法提取效果稳定,重现性好,斑点Rf值减小(Rf=0.6),易于观察和结果的判断.
作者:刘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经典常读常新,经方越用越巧,进入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三年,深有体会.今记再读<金匮要略>,用肾气丸方加减异病同治验案四则如下,抛砖引玉,望赐教.
作者:夏元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自制药品治疗尿石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年龄20-65岁临床确诊为尿石症的患者,每日250克,分2-4次服完,并观察排石及结石改变的情况.结果 44例尿石症患者用药后,经B超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4.09%,其中输尿管结石的治愈率为明显,有效率为100%.结论 本品口感好,所用原料均为药食同源,易得价廉,目前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应用方便,疗程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输尿管结石,疗效突出,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临床可用于二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作者:吴秀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Behcet病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Behcet病葡萄膜炎48例96眼,以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及西医治疗方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共28例56眼,西医治疗组20例40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2.9%,西医治疗组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两医治疗为优.
作者:孔炳华;刘中文;谢楚芳;潘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黄褐斑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因其病因与妊娠、月经不调、痛经、重症欠眠、慢性肝胆病即日晒有一定关系,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造成的色素障碍所致.笔者近几年采用刮痧和放血疗法治疗黄褐斑,效果满意.
作者:刘文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静脉输液足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上,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还可静脉留置针取血,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我科为手术室,于2003年1月起对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术中输液420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曾孔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40例慢性胃炎患者服用疏肝和胃汤,其方为党参、茯苓、柴胡、枳壳、于姜、半夏、黄芩、砂仁各10g等.结果 总有效率93%,HP转阴率87%.提示本方具有疏肝、和胃、理气之效汤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书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64例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4例18周岁以上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实施根治性手术.所有病例均使用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根据体重标准使用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结果 夫手术死亡,二次开胸止血6例.残余分流3例,右室流出道残留梗阻2例.结论 成人法乐氏四联症的根治手术临床结果满意.
作者:谢翠贤;陈海生;钟志敏;刘超;钟焕清;胡楝;余观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6例(3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局麻下行小切口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及眼部情况,按时抗生索眼水滴眼.结果 术后7天裸眼视力0.7者占18.34%;0.5-0.9者占66.11%;1.0者占15.55%.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正规抗生素滴眼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从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大约40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中药方称为经方.由于经方具有用药精当、效专力宏的特点,辨证得当,收效往往立竿见影,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现总结常用经典方,分以下5个方面,仅供临床参考.
作者:尚留选;彭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
作者:张振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溶栓应用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未溶栓组应用除溶栓外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同溶栓时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组再通率为68.3%,病死率及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显著低于未溶栓组,出血发生两组无显著差异.6小时溶栓效果优于6-1-2小时溶栓.结论 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效果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128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128例肺心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治疗和综合护理后70例显效,21例有效无效仅7例,总有效率达到92.9%.本组无死亡病例,而且综合护理后患者自理能力增强,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肺心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的认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梅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本文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外部保障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医学方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深化英语专业建设内涵,为今后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争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立与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作者:张大伟;朱剑飞;陈保荣;申光;王洁华;臧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采用康艾注射液(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8)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癌42例,并与单纯化疗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鲁军;李晓东;张化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小腿和/或足踝部骨外露创面的临床体会.方法 自2003年1月以来,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和/或足踝部骨外露创面5例,患者年龄22-56岁,皮瓣面积4cm×7cm-9cm×14cm.结果 临床应用5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年,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患者活动正常,无不适感.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小腿和/或足踝部骨外露创面易于设计,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疗效良好.
作者:王晓辉;葛占洲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