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喹酮引起严重呃逆1例

常跃钢;郑水芳

关键词:吡喹酮治疗, 血吸虫病, 呃逆, 报告
摘要: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引起严重呃逆,较为罕见,我们在治疗中曾出现1例,报告如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血吸虫病误诊2例

    1临床资料例1患者李某,男,8岁.发热,咳嗽2 d,在乡卫生所以肺炎处理无效后,于1998年7月20日来我院治疗.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格检查T 39.5 ℃,P 98次/min,R 24次/min,体重23kg,营养中等;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8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肝肋下1.5 cm,剑突下2 cm,质软,有压痛,叩击痛(+);脾肋下未扪及.粪便集卵和孵化阳性,血吸虫免疫检查BEA-ELISA阳性,IHA阳性,肝功能正常.血常规:WBC 6.5×109/L,N 0.35,L0.65,首次诊断为急性血吸虫病.

    作者:王雪林;赵帮兴;李明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硝苯吡啶心得安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26例临床观察

    为了探索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治疗途径,1 997年以来,我们在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硝苯吡啶、心得安治疗晚血门脉高压症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衍琨;杨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29例退伍官兵感染血吸虫病的治疗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体健康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省属非流行区.自1999年2月以来,我所共收治29例1 998年夏参加抗洪抢险后感染血吸虫病的转退官兵,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岳继娥;李惠;吴晓燕;毛德华;尹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9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误诊原因分析

    1999年收治急性血吸虫病9例,入院前,均由于误诊,延误了诊疗时间.为减少误诊,及时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人,现对9例急性血吸虫病人进行了分析.

    作者:谢谊;肖妙青;唐坚;尹心如;朱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与乙肝病毒感染及血吸虫感染度的关系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它们协同致肝纤维化的结果报道不一[1,2].同时,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和血吸虫感染度关系的报道也不尽一致[3,4].为此,我们在四川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进行人群血吸虫、乙肝病毒感染的调查和人群B超的检查,并进行互相关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子松;邱东川;张奕;钟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吡喹酮引起严重呃逆1例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引起严重呃逆,较为罕见,我们在治疗中曾出现1例,报告如下.

    作者:常跃钢;郑水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肝的糖代谢障碍分析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我院从1990~1995年共收治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合并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120例,并发糖尿病34例,占28.3%,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杜华;钟享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独特型抗体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目的从本实验室已建立的IgG类抗日本血吸虫抗原不同表位的单抗中筛选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独特型抗体(id,Ab1).方法应用间接ELISA经典法,NP30作为抗原包板.加IgG各亚类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孵育,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鼠IgG捕捉.结果单抗NP56与NP30呈阳性反应,NP56的Ig同型为IgG2b.免疫组织化学显示NP56与虫卵内毛蚴头腺及毛蚴膜呈阳性反应.结论NP56是NP30的特异性id,可用于NP30模拟抗原的鉴定.

    作者:王祝鸣;唐永峰;李芸茜;黄佩君;冯振卿;仇镇宁;朱昌亮;管晓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江苏省消灭丝虫病监测研究

    目的观察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传播规律,为消灭丝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原学、蚊媒、血清学纵、横向监测技术.结果71个流行县(市)经1 2~20年的横向监测,微丝蚴率从0.097%降到0、第12年后无幼丝虫阳性蚊.11个纵向监测点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1~5年内转阴,人群血清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接近.结论江苏省丝虫病已达到阻断传播标准.

    作者:孙凤华;曹汉钧;徐振刚;赵兰凤;钱益新;陈锦英;赵勇进;葛均;何宏政;刘海云;吴中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引发过敏1例

    患者熊某,男,35岁,农民,南昌县南新乡塘头村人,既往无血吸虫病治疗史及过敏史.该居地属血吸虫病重疫区,患者有疫水密切接触史.因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时解粘便2年,近来症状加重,于1998年9月来我院诊治.

    作者:李旭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82例血吸虫病夹杂症患者吡喹酮治疗临床观察

    自1990年以来,我站先后对历年来遗留缓治的182例慢性血吸虫病夹杂症患者采用吡喹酮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碧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研究杀虫丁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不同温度、作用时间、药液pH值、批号、阳光曝晒及不同类型钉螺条件下杀虫丁浸杀法杀螺试验;不同湿度的泥土的喷洒法杀螺试验.结果25 ℃ 1 d 2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56.67%,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的钉螺死亡率为96.62%~100.0%;偏碱性溶液和泥土含水量大等有利于杀虫丁杀灭钉螺;不同类型钉螺和不同批号药品对杀虫丁杀螺效果影响较小;阳光曝晒则降低杀虫丁的杀螺效果.结论杀虫丁灭螺的适宜条件是25℃2 d 2 mg/L或25℃3 d 1 mg/L以上杀螺效果较好,喷洒25℃含水量大于40%杀螺效果较好.

    作者:戴建荣;黄轶昕;吴锋;高智慧;孙乐平;洪青标;奚伟萍;张燕萍;姜玉骥;周晓农;郑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NP41的建株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anti-id,Ab2)NP30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nti-anti-id,Ab3).方法IRS-NP30主动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anti-anti-id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定名为NP41.NP41的Ig同型为IgM.免疫组化显示NP41与成虫的体膜、消化管上皮、子宫内膜上皮及虫卵内的毛蚴头腺、毛蚴膜呈阳性反应.结论NP41为NP30的anti-anti-id,其识别的抗原即NP30的模拟抗原.

    作者:李芸茜;仇镇宁;冯振卿;管晓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抗洪抢险人员血吸虫感染的探讨

    青蒿琥酯杀童虫的效果在实验室及现场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观察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我们于1998年4月至1999年11月,在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太阳村对抗洪抢险人员进行了现场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健;孙明祥;陆广益;林光居;崔金凤;吴巧珍;李劲松;钱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脏血吸虫病1例追踪观察分析

    胰脏血吸虫性病变,在曼氏、埃及和日本血吸虫病的尸解中均有发现.但临床上这类病例具有隐蔽性高,危害性大和病变易于演化等特点,因而文献中报道不多,而经长期系统观察的病例更属罕见.我院曾有1例胰脏血吸虫病,而疑似癌肿患者,已随访1 5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亚;陈文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珊瑚姜霜防止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珊瑚姜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度珊瑚姜霜后,先在泥水中爬8 h模拟下水作业,然后再经腹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成虫,计算减虫率.结果5%珊瑚姜霜减虫率为9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珊瑚姜是一种可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作者:蒋淑萱;黄秀琴;张学筝;马丽梅;李坪;杜娟;毛一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湖区日本血吸虫感染病情指标的研究

    人体感染血吸虫可引起肝纤维化,导致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已有研究表明,超声在上述指标的诊断中,有着巨大的潜力[1],但因其费用较高、使用较为复杂等原因,目前尚不可能在各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应用,因此,急需探讨一种能预测日本血吸虫病情指标的方法.

    作者:赵根明;刘建翔;何纳;韦建国;管卫华;姜庆五;袁鸿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现场应用

    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与ELISA一样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1],并经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人群2 097份血清抗体的检测,证明该法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2].为便于该法的推广应用,我们将有关材料和试剂制成试剂盒,进一步检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人群及外来人员的血清抗体,以观察该试剂盒在现场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素娥;汤益;施晓华;朱明东;蒋健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进展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种,分别由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引起.防治前在1 5个省(市、区)的864个县流行,受威胁人口达3.3亿.其中流行班氏丝虫病的有1 5个省(市、区)的461个县(市);流行马来丝虫病的有1 3个省(市、区)的222个县;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的有11个省(市、区)的181个县(市).估计全国有丝虫病人(包括微丝蚴血症和症状体征)3 099.4万人,其中班氏丝虫病人2 196.2万人,马来丝虫病人903.2万人.在864个流行县(市)中,班氏丝虫病约占三分之一[1].

    作者:李玉民;高本健;高长兰;程义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硼矿石粉在通江河道有螺地区灭螺效果观察

    为了解硼矿石粉对通江河道有螺地段的灭螺效果,我们选择了通江河板桥段两岸有螺地带进行了灭螺试验,并用五氯酚钠作对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王勇;陶月胜;董云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