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附子应用功效探析(一)

柴瑞震

关键词:伤寒论, 附子, 多年生草本植物, 神农本草经, 乌头, 毛茛科, 加工品, 脾经, 母根
摘要: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味辛、甘,大热燥烈,有毒,主入心、肾、脾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家庭干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老年痴呆症做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脑功能障碍导致认知、行为和人格变化的一种综合症.

    作者:郑立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医学对便秘的研究进展

    1便秘的概念关于便秘的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便秘的概念较为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标准.

    作者:徐建华;崔民英;宋希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小儿因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不思饮食、纳差纳呆、食欲差甚或拒食.由于长期食少可致身体瘦弱,气血不足,易感受其他疾病,影响生长发育.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

    作者:万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伤寒论》附子应用功效探析(一)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块根的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因而得名附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附子味辛、甘,大热燥烈,有毒,主入心、肾、脾经.

    作者:柴瑞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网络课件评价方法探讨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任务主要由网络课件来承担,网络课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网络教学效果的好坏,优质的网络课件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杨蕾;付明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教学方法的改革

    仲景学说是中医理论之精华,而<金匮要略>又是仲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的源流中居于根基地位.其理论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治疗杂病的典范,辨证施治的源泉,临床各科的纲领.

    作者:林昌松;陈非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舒冠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确切.笔者自2001年6月~2004年8月,应用舒冠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并与消心痛治疗62例做对照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冬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谈中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一)

    中药学的教学是培养千千万万医药工作者的必经之路,是夯实基础的起始之步,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中药学的教学从事的是理论的工作,理论的完整、严格,概念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培养人的大事.

    作者:吴红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王琦教授辨体质类型论治用药式(二)

    (续)7辨阴虚质病证并治7.1体质特征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体质特征表现为形体瘦长,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不耐热,性情多急躁易怒,常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见地图舌,脉细或细数.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

    作者:靳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等学校与办学定位特色的几点思考

    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447.34万人,短短6年招生数翻了3番,2004年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招的本专科生就达55 438人.

    作者:吴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国远程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和远程手术提供了技术平台.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提了出来,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作者:王金才;周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改革

    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

    作者:李小翚;吴清和;杨慧清;王利胜;刘淑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哈尼族医药祖国医药文化中的瑰宝

    哈尼族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伴随着梯田文化的产生,千百年来,广泛吸收了中医学、傣医学及泰国、缅甸、老挝等国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使其在祖国民族医学之林独树一帜,同其他民族医学一样,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

    作者:施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风后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其康复治疗中语言功能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的语言能力都能恢复到被认可的程度.如何才能大限度地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广大康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作者:柏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博学多才的一代宗师——兰茂

    明朝前期的云南历史上,出了一位嵌崟伟岸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云南士林人物中的佼佼者,布衣隐士兰茂.兰茂一生勤奋,博学多才,是当时云南负盛名的药物学家、诗人、音韵学家、教育家和理学宗匠.

    作者:徐春燕;王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姜揖君针灸学术经验精要

    姜揖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针灸专家,1922年生于江苏省兴化县.1938年随伯父学医,1943年以内科悬壶乡里,兼及妇科.1957年考入南京江苏省中医学校,次年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

    作者:汤立新;席宁;孙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汗证治验3则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的汗液异常外泄的病症.在临床上汗证表现各异,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只有遵循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法则,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