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柱
目的 对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来对抗核机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进行检测,利用免疫印迹法来对与肝脏疾病有关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LKM-1)、抗肝特异性胞浆抗原Ⅰ型抗体(抗LC-1)以及可溶性肝抗原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AMA-M2进行检测.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PBC和AHI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以及分型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作者:张伟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后症状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对60例患者实施支气管镜灌洗诊疗术,观察术后病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60例矽肺患者均顺利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出现不适合并发症状分别有咽喉部不适或疼痛29例;喉痉挛水肿或声音嘶哑12例;胸闷、头晕11例,支气管痉挛、哮喘发心律失6例;发热2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 密切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后症状的发生情况,临床实施严谨可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患者良性转归.
作者:盛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简称“扩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查询文献资料,结合临床12例扩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扩心病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对于扩心病的临床护理,主要从常规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方面进行.结论 扩心病并发症多,病情重,预后差,通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结合有效护理,可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虹蓓;冷传瑜;关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提高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对3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主要采取合理安置、迅速补充血容量、处理原发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病情迅速好转.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世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在西比灵基础上,加以敏使朗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全血黏度性指标较对照组优,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耳鸣患者西比灵联合敏使朗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韩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产科护理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关管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产科收治的孕产妇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相关不安全因素.结果 经过临床分析,我院共65例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分布为有53.85%因医护人员责任心问题导致,有58.46%因护患沟通障碍导致,有53.85%因业务水平不足导致,有64.62%因孕产妇自身潜在的危险因素导致,有63.08%因医护人员自身的危险因素导致.结论 产科医护人员应该针对产科护理的特殊性,认真分析护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以提高母婴质量,提升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韦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检验基础是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临床检验实践中常用、基础的检验项目、也是指导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鉴别与观察的重要步骤.掌握好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检验工作者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以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宋玉平;夏庆玲;单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直肠前突实际上是直肠前壁与阴道后壁的疝,有人称之为直肠前膨出.是由于直肠前壁、直肠阴道壁、阴道后壁薄弱造成的.排粪造影时可见病人在排便时,粪便流向直肠前壁前突囊袋.直肠前突病人95%以上为女性,特别为自然产外阴有产伤患者.笔者对38例临床直肠前突有手术指征患者,采用经直肠前壁修补缝合术及粘膜下消痔灵注射术,并发症一并处理,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鑫;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用活血化瘀法在肛肠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肠疾病患者330例、肝肠手术后并发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分别给予高锰酸钾擦拭、药物熏洗、桃红四物汤加味外敷治疗,对比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1、观察2原发病治疗痊愈率分别80.91%、79.09%,并发积分(3.19±1.61)分、(3.26+1.5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8.18%、(8.87±2.90)分.结论 中药活血化瘀法外用治疗肝肠科疾病相较于单纯采用高锰酸钾擦拭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华明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鼓膜置管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中耳炎患者给予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7例给予耳内镜鼓膜置管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在疗效上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耳炎患者选择耳内镜鼓膜置管术的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作者:麦麦江·图尔荪托合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出院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96.7%,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66.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糖尿病是世界医学领域无法攻克的难题,它是一种终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人体内的血糖值作为临床判定患病的标准.糖尿病的危害性在于糖尿病并发症直接伤害患者的身体和生命.目前无论是中医中药,还是西医西药也只是尽快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无法做到完全治愈.
作者:张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4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小时PH值、呼吸频率、心率、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治疗24小时后明显改善,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湘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SDII)术后出现抑郁的原因.方法 对5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患者出现抑郁的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产生抑郁的具有多因素:神经递质、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药物作用等综合因素.结论 导致CSDII术后出现抑郁的因素较复杂,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大多数可以治疗.
作者:曲延明;朴哲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创伤性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8例创伤性骨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比例较高,其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骨科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艳;张保英;刘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同时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所收治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袁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婴儿和母亲死亡率等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地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压力,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疗效.方法 对29例桡骨头骨折采用Herber螺钉内固定的病人,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本组所有病例,均随访时间24个月.结果 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56%.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在保证挠骨骨折Herbert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及肘关节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姚张栓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当今社会高适应的人格特征常与高成就相联系.其中,性别角色定位是影响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成果,认为: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以双性化和未分化为主;双性化大学生具有更积极的人格特征;一致性类型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赞赏度;冲突型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神经质、防御性和较低的宜人性、灵活性;未分化型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宜人性和较低的神经质.
作者:陈想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律失常上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干预组使用连续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效果相比观察组,效果突出,并且干预组的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显著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持续发展,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董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8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状腺手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舒适度为97.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术后舒适度为74.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提高术后舒适度,不良反应少.
作者:薄文婷;吕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