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因素临床分析

阚惠娟;严文华;黄洁;孙凌;吕海涛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探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及适用性.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胸片、临床症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其中介入治疗组患儿68例,经外科修补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18例,对年龄、性别、体重、PDA直径大小、心胸比例、术前反复肺部感染、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费用的比较.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组成功率 95.58%,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10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无差异.介入治疗组与手术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8.16±4.16d和20.05±6.52d,费用分别为26327.97±4828.35元和17773.01±10499.32元.结论 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均是治疗PDA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安全性好,创伤小,并发症低,更具可行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介入治疗在有适应症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作者:巢为农;孙建辉;刘亚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柯萨基病毒(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94例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急性CoxV感染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驵(P <0.01).结论 CoxV感染患儿急性期潜在肝细胞早期损害,检测PA可以有助于及时判断CoxV 感染后肝脏功能状态,以指导治疗.

    作者:陈烨;吕海涛;严文华;阚慧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学习曲线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不同学习曲线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方法 对 2008年1月~12月收治的 32例(A组)和2009年1月~10月收治的35例(B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总结不同学习曲线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疗效.所有患者按照D2 根治术式,均于上腹部做辅助小切口行病灶移除及消化道重建.将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23例,B组成功行腹腔镜下 D2 根治术33例. A组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各项指标明显高于B组( 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B组;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P<0.05).结论 不同学习曲线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具有明显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朱万坤;刘宏斌;钱锋;韩晓鹏;苏琳;魏登文;苗鹏程;李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骨转移性癌患者血清PINP、BAL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PINP、BAL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骨显像和其他影像手段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和骨转移组41例,采用 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三个亚组进行研究.A 组:骨转移灶<6个,20例;B组:骨转移灶6~20个,12例;C组:骨转移灶>20个或超级显像,9例.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数值.分析血清PINP、BALP水平在各级骨转移组间的变化情况,判断PINP、BAL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BALP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趋势,血清BAL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差异( P<0.05).(2) A、B、C三组血清PINP水平依次递增,组与组之间比较有差异( P<0.05);血清BALP水平在A、B、C三组总体有依次递增趋势,C组与A、B两组有差异 (P<0.05).(3)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有一定相关性( r=0.3662,P<0.05).结论 血清PINP、 BALP水平的检测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 .

    作者:王波;杨欢;庞琴霞;邰国梅;张军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气腹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为Ⅰ级的215例妇科手术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非气腹组, n=100)或二氧化碳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气腹组,n =115).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4μg/kg,琥珀胆碱1.5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1.5 %~2%的异氟烷维持麻醉.在术前1d、术后1、6、24、48、72h和出院前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和认知功能MMSE值的变化和气腹或手术开始后1.5h的动脉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住院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差异.非气腹组与气腹组比较认知功能在术后1、6、24、 48、72h MMSE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可明显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鲍宁;吕黄伟;刘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95例、 135条患肢,观察下肢深静脉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X线造影检查相对比.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显示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彩色血流及返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并且具有无创、简便、安全、可靠及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闫磊;王晓晖;江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病人脑脊液中出现特异的IgG寡克隆区带对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海伦娜公司Spife 3000型电泳仪及配套的相关试剂.同时采取51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进行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电泳.结果 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36.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组,阳性率为43.8%;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组,阳性率为7.1%.结论 进行脑脊液电泳,检查病人是否有典型的寡克隆区带的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异常性疾病早期诊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依据.

    作者:李洁;李琳;付璐;王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营养损伤模型的制作

    目的 制作理想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模型,观察形态变化.方法 使用生后3d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制成细胞悬液后,采用含15 %的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不同速度的摇床及逐渐传代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PBS缓冲液代替培养基模拟缺营养模型,缺营养3h后恢复营养,观察细胞缺营养前后形态变化.同时使用RT-PCR 检测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的变化来明确缺营养损伤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营养损伤的反应.结果 缺营养3h后部分细胞胞体变小,胞突变短,个别细胞呈圆形,复营养后大多数细胞胞体变大,胞突变长并相互交错,基本恢复缺营养前形态,仍然可见少数细胞死亡漂浮在贴壁细胞层面上.RT-PCR检测发现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培养后可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耐受一定的缺营养损伤,恢复营养后可基本恢复至损伤前的形态.

    作者:张积森;徐又佳;郝彦明;刘虎;王昌超;俞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影响.方法 1.对198例KD患儿为KD组和100例无出疹性和肺部疾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MP-IgG抗体和MP-IgM抗体.2.在川崎病组根据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否,分成支原体感染组和非支原体感染组.行组间:在IVIG治疗前后对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CRP、血沉、冠脉病变发生率、发病到出院时间的比较.3.在川崎病组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扩张(CAD)分为CAD 组和非CAD组,行组间MP感染率的比较.结果 1.KD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2.KD组中MP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CRP、血沉、发病到出院时间、及冠脉扩张率均高于非MP感染组( 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 组(61.29% vs 36.52%,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川崎病的发病,并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范秋红;严文华;王波;钱伟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微循环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为观察组,应用耳廓微循环检测技术分别于生后24h、72h进行微循环动态监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4h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有异常改变,差异显著.72h后复查,细静脉流速、微血管畸形率仍有异常改变.结论 对红细胞聚集率、白色微小血栓出现率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的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朱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鼠白细胞介素-15与其受体α亚单位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原核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15(mouse interleukin 15,mIL-15),并初步研究其与受体α亚单位(mIL-15Rα)的协同效应.方法 从小鼠肾脏组织克隆mIL-15成熟肽部分的基因片段,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所得重组表达质粒pQE-30/mIL-15转化E.coli M15.得到的转化子经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表达产物,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Ni-NTA亲和层析柱上纯化、复性重组蛋白,以获得成熟的mIL-15.采用MTT法检测重组mIL-15促CTLL-2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并进一步研究mIL-15与mIL-15Rα结合后协同促进靶细胞增殖的功能.结果 重组mIL-15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ku,并能为抗His和抗mIL-15抗体所特异性识别.经Ni-NTA柱上蛋白纯化、包涵体复性后,可得到纯度约为95%的成熟蛋白.成熟mIL-15能够促进CTLL-2细胞增殖,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并且,在mIL-15Rα的配合下,mIL-15的促CTLL-2细胞增殖的活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在低mIL-15浓度条件下该协同作用表现得愈发明显.结论 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重组mIL-15,并初步研究了其与mIL-15Rα组成复合物的体外协同效应.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IL-15 及IL-15Rα协同性的作用机理和开展小鼠成体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润琳;范俊;罗世能;李文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血管病变患者56例,无血管病变患者52例) 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PDW),同时采用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 DM有血管病变组与DM无血管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显著减少( P<0.01),除FBG外,MPV、PDW和GHB显著增高(P <0.01), FBG在糖尿病患者二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DM无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无明显差别(P>0.05), MPV、PDW、GHB和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GHB、FBG能及时有效发现微血管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微血管病变发生,及时干预治疗,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林锋;董仁寿;林广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的比较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研究

    目的 了解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的符合性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相同标本的四项肿瘤标志物,对比两种方法的符合性.同时分析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CA19-9、CEA、NSE、CA125 四项指标,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法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55.26%,电化学发光法四项单指标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CA19-9 17.76%、CEA 33.88%、NSE 4.61%、CA125 37.5%.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EA、NSE、CA125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相近,同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对肺癌辅助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体现了蛋白芯片法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作者:李清茹;桑士标;赵震华;姜继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分娩的9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产前、产时、产后情况.结果 98例中要求再次剖宫产有41例,因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前次手术后有产褥热史2例,因产科因素、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而再次手术者46例,9例阴道试产,8 例试产成功,成功率 88.89%.再次剖宫产组89 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组90例相比,腹腔粘连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组9例与无剖宫产史的阴道分娩孕妇10例相比,产程、产时出血、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安全的,导致再次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认识不足,掌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指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方可提高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成功率,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荣琴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206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外,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 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有明显升高( 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该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全面降低其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许德英;郜恒友;常永超;江涛;岳彩娟;程国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64S-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64S-CCTA患者完整资料,并以近期(2周之内)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可用于评估1,129段冠脉中,64S-CCTA显示轻度和明显狭窄病变各为122、231段,其中各有61、198段得到CAG证实;64S-CCTA判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8.39%、96.35%、85.71%、97.10%及24.22、0.12;在CAG确诊狭窄节段中,64S-CCTA在轻度狭窄和明显狭窄中分别检测出非钙化性斑块、钙化斑块各为32、65 和154、53个.结论 64S-CCT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及不同性质粥样硬化斑块与狭窄关系的评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聚宝;沈海林;付芳芳;王莺;房志伟;赵世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的征象鉴别

    目的 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形态学征象分析,探讨其在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7例SPN形态学征象,观察、分析其病理基础及形成原因,评价其定性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 通过对各种征象的把握,CT对SPN诊断意义重大,在肺癌、肺转移瘤及肺结核瘤诊断中有较高的符合率(88 %、85.7%、81.5%),而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明显下降(64.7 %).在各种征象提示中,血管集束征、方形征各自具有较高的特征性,空泡征、多结节聚集征、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对于提示肺癌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 综合把握征象的意义对于提高对SPN的诊断正确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凯;王瑞芝;李福明;陆中军;黄参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地嗪钠的含量

    目的 为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建立其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HPLC-UV法测定,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为分析柱,50mmol·L -1磷酸二氢钠溶液-5mmol·L-1辛烷磺酸钠溶液- 乙腈(75:15:1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2nm,茶碱为内标.结果 头孢地嗪钠在10~160μ g·mL-1 检测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9±1.40) %;日内差异RSD≤1.7%(n=5),日间差异RSD≤1.7% (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头孢地嗪钠的含量的检测.

    作者:郑晓娴;高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降纤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具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 P<0.0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安全性高.

    作者:万玉鸿;巢为农;金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期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黄芳;沈振亚;金钧;王俊;付建红;郭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