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患者女,60岁,因“鼻咽癌放疗术后30余年,胃造瘘术后7年,管饲困难2d”于2012年12月17日收入院.患者30余年前诊断“鼻咽癌”,行放疗术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和呛咳,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可好转.10余年前吞咽困难加重,且出现构音障碍,7年前因完全不能进食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管饲顺利,7年来曾更换造瘘管3次(末次为6个月前),术后管饲顺利.末次换管后患者造瘘口常有红肿、疼痛不适,入院前2天患者发现造瘘管阻塞,且造瘘管有裂痕,要求入院换管,为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换管术收入我科.
作者:舒建昌;韩馥缦;叶国荣;杨绮红;黎铭恩;张晓燕;宋慧东;吕霞;聂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总结渐近全层肌切开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促进POEM的发展.方法 从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间行POEM术的188例患者中,选择行渐进式POEM的患者41例,对术后症状缓解及反流情况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及分析.结果 41例患者术后症状Eckardt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 <0.001),食管动力测压结果也证实了症状缓解的成效.术后反流发生率在症状学和胃镜下表现分别为26.83%和27.27%.结论 渐进全层肌切开式POEM可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其防反流的成果也初步令人满意.
作者:令狐恩强;王楠钧;王向东;杜红;孟江云;王红斌;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于消化道内镜消毒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氧化电位水生成器生产出微酸性氧化电位水,观察所制备的微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于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结果 对215条次内镜消毒后的细菌培养,微酸性氧化电位水与2%戊二醛机洗的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92%和99.85%,而手洗的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85%和99.8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合格率均为100%.内镜经微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浸泡,所有内镜均无老化、变形,消毒液对内镜清洗消毒机均无损伤.结论 微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用于消化道内镜的清洗消毒切实可行.
作者:吴仁培;祁可;王东;花党英;季倪蕾;王靖;李兆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常用、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1-3].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且有逐渐推广的趋势,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消化内镜和麻醉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专家共识,从而规范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各种消化内镜镇静/麻醉、特殊人群的镇静/麻醉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胰腺囊性病变(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PCLs)分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类[1],非肿瘤性主要为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PPs),肿瘤性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neoplasm,SPN)等.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能较好地观察PCLs内部结构(分隔、壁结节等),辨别PCLs与周围器官及血管的关系,对PCL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位于后腹膜的胰腺,仅凭EUS对PCLs进行鉴别仍存在困难.EUS引导的细针穿刺(EUS-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可获取囊液和细胞/组织进行囊液分析和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其诊断特异度高,但敏感度较低,同时FNA可能引起术后疼痛、出血、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甚至存在癌细胞针道转移的风险.
作者:孙金山;周益峰;金震东;李兆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肠金属支架置入桥接一期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2008年至2013年间急诊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结肠支架桥接一期切除组(支架组)和急诊一期切除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造瘘率和造瘘还纳率、ICU观察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以及支架治疗临床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支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例、11例患者纳入研究.支架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瘘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18.2%和100.0%;支架组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分别为23 d、67 742元,对照组分别为49 d和92 553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死亡率均为0,ICU观察率分别为20%、18%.结论 支架桥接一期切除临床成功率高,且与传统急诊一期切除相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造瘘率,较少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价值.
作者:张耀朋;黄永辉;常虹;姚炜;李柯;黄雪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28岁,因进食梗噎28年收治入院.患者自出生后8个月起出现食后呕吐症状,随后的二十几年里间歇性出现进食梗噎,进食时需水送服,有时伴食后呕吐胃内容物,本次入院前15年曾行钡透提示食管狭窄,后来曾于多家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狭窄,但均未予特殊治疗.本次入院后实验室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40~41 cm处见环状狭窄(图1),内镜勉强可以通过,表面黏膜略不平;贲门距门齿45 cm,开闭可.食管狭窄处活检病理提示黏膜慢性炎(图2).内镜超声提示:狭窄处食管壁增厚,固有肌层内见散在片状高回声软骨结构(图3),狭窄处下方食管壁正常.食管钡透提示食管下段呈圆锥型狭窄(图4).
作者:陈炳芳;丁炎波;徐馥;陈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34岁.因2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刺痛,伴反酸,多为夜间出现,进食后好转,外院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予“制酸”等治疗后有缓解.1个月前出现腹胀,进食后明显,有腹痛,逐渐出现轻微气促,我院门诊CT示胸腹腔积液收住我科.患者否认大量饮酒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淀粉酶2 609 U/L;血清白蛋白27.0 g/L,总胆固醇3.10 mmol/L,甘油三酯1.0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3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1 mmol/L;血沉、C反应蛋白偏高.腹水常规+生化提示:黄色脓样、浑浊、李凡他试验(+)、白细胞552.0×106/L、多核细胞54%、单核细胞46%、葡萄糖5.91 mmol/L、L--乳酸脱氢酶257 U/L、腺苷脱氨酶23 U/L、总蛋白33.8 g/L、淀粉酶75 280 U/L.胸水常规+生化提示:白细胞(++++)、淀粉酶7 400 U/L.胸片提示双侧胸腔积液(以右侧较为明显),腹片提示大量腹腔积液,MRCP提示胰、胆管未见明确异常.再次复查腹部CT提示腹腔巨大囊肿及胸腹腔积液(图1).为明确诊断行ERCP提示胰管显影见主胰管轻度扩张,呈串珠样改变,考虑慢性胰腺炎(图2).
作者:罗程;徐永成;陈惠新;凌红;余志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roendocrine tumours,NETs)是起源于消化道的胺前体摄取与脱羧酶(amine precursor uptake decarbosylase,APUD)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包含了从惰性的缓慢生长、低度恶性,直至高转移性等明显恶性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2010年第4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对NETs进行了新的分类[1],其中直肠NETs相当于WHO 2000年版中的直肠类癌[2],根据增殖指数和组织学特征分为1级(G1期)、2级(G2期)和3级(G3期),根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TNM分期.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直肠NETs被检出.本研究对36例直肠NETs且为T1aN0期肿瘤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田书信;郑勇;陈世耀;黎永军;刘芳;阮开学;尚国臣;陶林;陈卫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一、政策背景2013年12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普通外科等10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对我国内镜诊疗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暂行规定》重点规定了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内镜诊疗技术实施分级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内镜诊疗技术准入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完善内镜诊疗技术的培训体系,四是建立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作为和《暂行规定》一同下发的10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之一,对消化内镜领域的诊疗技术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者:慎利亚;李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治疗性ERCP已成为胆胰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高危患者常见的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如穿孔、大出血、结石网篮嵌顿、中转开腹等,限制了其应用发展.我们在行治疗性ERCP时,配合柱状球囊扩张治疗高危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ERCP高危标准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年龄≥75岁;(2)合并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同时需要治疗;(3)胆总管结石≥1.5 cm;(4)十二指肠乳头旁有大憩室;(5)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6)胆总管或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
作者:和泽源;木春姬;洪志平;杨瑞芬;和丽书;王发美;和会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胃黏膜病变靶向活检中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发现胃部可疑早期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检查并指导再次活检,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内镜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次内镜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研究纳入113例患者.白光内镜活检病理、ME-NBI靶向活检病理与终病理相比,总体符合率由22.1% (25/113)提高到54.0%(61/113,P<0.0001).对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70.9%和37.9% (P<0.0001);特异度均为90.0%;准确度分别为72.6%和42.5% (P <0.00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6%和9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1%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ME-NBI靶向活检病理相对白光内镜活检病理的总体进展率为46.9%(53/113).结论 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ME-NBI靶向活检病理结果显著优于普通白光内镜,可为内镜切除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宋洁莹;李海燕;朱凌音;陈晓宇;戈之铮;李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54岁,因腹胀不适来我院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底多发1~2 mm微隆起型结节,表面黏膜光滑,色泽基本正常.胃镜初步诊断:胃多发息肉(图1a、1b).活检病理(胃体及胃底):黏膜组织中度慢性炎伴轻度急性炎及糜烂,黏膜内见巢团状上皮样增生细胞,倾向于肿瘤性病变(图2);免疫组化:CD56(+),CEA(-),Syn(+)(图3),CgA(+)(图4),Ki67(+<1%),p53(-).为了明确诊断再次行胃镜检查,术中见胃体、胃底散在多发扁平结节,胃体近贲门处结节分布密集,呈扁平集簇样,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图5).
作者:赵晓军;谢惠;李爱琴;盛剑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放置胰管支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抽取的随机顺序号均分成4组,分别接受单纯放置胰管支架预防PEP(A组)、单纯使用NSAIDs(帕瑞昔布钠)预防PEP(B组)、放置胰管支架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预防PEP(C组)和常规ERCP无预防PEP措施(D组).术前及术后4、24、48 h,检测血清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腹痛程度进行评分.统计术后48 h高淀粉酶血症和PEP发生率.结果 (1)术后48 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A组、B组和C组分别为6% (3/50)、6% (3/50)和4%(2/50),均明显低于D组的22%(11/50) (P <0.05).(2)术后48 h PEP发生率:A组和C组均为2%(1/50),明显低于D组的10%(5/50) (P <0.05);B组为4%(2/50),但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4、24和48 h各组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B组术后4、24和48 h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和C组仅术后4h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24 h和48 h虽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RP水平:术后4、24和48 h各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B组和C组术后4、24和48 h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术后4h和24 h均明显低于D组(P<0.05),术后48 h虽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预防性胰管支架和NSAIDs均可明显减少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且单纯预防性放置胰管支架和联合使用NSAIDs均可减少PEP的发生.(2)预防性胰管支架、NSAIDs或二者联合使用均可减轻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而以单纯使用NSAIDs效果好.
作者:王安;蔡旺;秦鸣放;李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临床出现了可供回收的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兼具了传统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的优点,除用于胆道良恶性狭窄的治疗外,还切实为临床解决了很多疑难复杂的胆道疾病.我院近期遇到2例胆管损伤后胆漏的患者,应用全覆膜胆道金属支架进行架桥和封堵,暂时缓解了病情,取得了一些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张炳印;庞勇;白文涛;刘丹青;黄尚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口直接胆道进镜方法及其对ERCP残留结石的诊疗价值.方法 用3-0丝线将0.533 mm(0.021 in)斑马导丝软头连结于取石球囊前部的导管外面上,成为引导超细胃镜进镜的球囊-导丝“引导装置”,ERCP取石后的十二指肠镜将“引导装置”的取石球囊(连同导丝并行)送至肝内胆管充气锚定,退出十二指肠镜,沿导丝经口插入超细胃镜直至胆道,观察ERCP取石后结石残留情况,如发现残留结石可直接用超细胃镜网篮取出,结石较大则液电击碎再取出.结果 46例患者中42例超细胃镜成功进镜至肝门区胆管,4例失败,自口插镜到达肝门区胆管平均时间为11.3 min.成功进镜的42例中发现直径≥4 mm结石6例,残留率为14.3%,大结石直径为10 mm× 12 mm;27例ERCP单纯取石者发现结石2例,15例ERCP网篮碎石后再取石者发现结石4例.6例残留结石中5例直接用取石网篮取出,1例液电击碎后再网篮取出.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本方法进行经口直接胆道镜诊疗是可行的,能及时诊断ERCP残留结石并予取除,避免再次取石治疗.
作者:李健;郭绍举;张竞超;徐成山;邹小英;王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39岁,因误服过氧化甲乙酮收治入院.患者于9h前因口渴误服过氧化甲乙酮约30 ml,随即出现烧心、腹痛、恶心不适症状,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并伴呕吐鲜血1次(量约10 ml),当地医院行清水洗胃治疗,并静脉滴注泮托拉唑60 mg,症状无明显缓解,遂转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消化道疾病史.入院体检除剑突下压痛阳性外,未发现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沉、心电图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0×109/L,中性细胞比88.9%,C反应蛋白96.2 mg/L.
作者:郭明文;周芬;陈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和肾脏疾病为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儿童,但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年发病率约1/10 000,成人年发病率约0.5/100 000.HSP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前驱病毒或细菌感染、药物、预防接种等致敏因素有关[1].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HSP诊断标准为下列4项中的至少2项:(1)发病年龄< 20岁;(2)可触及的紫癜;(3)急性腹痛,常有便血;(4)活检提示小动脉或小静脉壁粒细胞浸润[2].
作者:董军乐;胡文迪;吴东;姚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全覆膜金属胆道支架在治疗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53例行内镜下置入全覆膜金属胆道支架治疗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置入和取出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全覆膜金属胆道支架.支架放置时间2~186 d,平均放置时间138 d.支架取出后随访6个月,胆管狭窄均得到缓解,短期有效率为100.0%;继续随访12个月,6例再发胆管狭窄,其余47例胆管狭窄长期缓解,长期有效率为88.7%(47/53).出现术后胰腺炎1例、支架移位3例、胆管炎5例、高淀粉酶血症9例、胆泥33例,无一例出血、穿孔发生.结论 全覆膜金属胆道支架治疗良性胆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长期缓解.
作者:张迎春;麻树人;杨卓;赵志峰;高飞;高峰;韩笑;刘宝军;栗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77岁,因反复呕血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有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及2型糖尿病病史,无心、肺、脑等器官疾病.入院后予生长抑素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出血停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计数84×109/L.行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脾肿大.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糜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瘢痕.择期行胃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术中胃底后壁可见一团状曲张静脉,采用三明治治疗方法,直视下用注射针在静脉曲张明显处选择2个注射点注入聚桂醇-组织胶(康派特)-聚桂醇,边退针边继续注射,退针后可见白色胶状物封住针眼,一共使用组织胶14支、聚桂醇1支;食管下端可见3条状曲张静脉(中度),选用美国COOK套扎器套扎治疗.术后无出血出院,8个月后因出现上腹胀痛来我院复查.胃镜检查:胃底静脉瘢痕形成(图1a);十二指肠球部见6.5 cm ×2.0 cm灰色异物(图1b),质地硬,予异物钳结合圈套器取出(图lc),取出异物后可见底部4.0 cm ×5.0 cm大小溃疡(图ld),表面覆白苔.术后予积极制酸治疗,溃疡症状缓解.病理回报:十二指肠球部结石.
作者:施莉;韦炜;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