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王晓波;周海城

关键词:社区卫生, 人力资源, 现状
摘要:目的 了解和评价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数量、职称、专业及地区分布等基本情况,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自制调查问卷,对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对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512名卫生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8.5岁,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比1:0.96;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占80.9%,公共专业占1.8%;本科以上学历占35.2%,专科学历占42.6%、中专以下占22.3%;高级职称3.3%,中级职称占33.0%,初级职称占54.1%,无职称占9.6%.深山、浅山、平原地区占有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例分别为1:2.1:5.9;乡村医生平均年龄61岁,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补充和发展面临困境.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总体结构不合理,预防保健人员数量不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深山、浅山、平原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乡村医生队伍老化,补充机制不健全.建议加强山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适合山区的卫生人才配备标准,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及构成,强化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水平.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病理的特殊检查在诊断病理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临床病理特殊检查技术日渐发达,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当前的临床病例特殊检查手段越来越多,主要分为特殊染色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3大类,用于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治,为后续确诊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及氟西汀组,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TESS量表评估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第二周时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第四周时,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0周(p<0.05),两组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具有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2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氮平衡、血浆蛋白和上臂肌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提高了感染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上臂肌围和血浆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都没有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孙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根据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抓状态,促进乳房缺失病人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使乳腺癌术后患者由悲观变为乐观;由懦弱变为坚强;由盲目变为自觉;由消极变为主动;以达到促进身心早日康复的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因素即可成为致病的因素,也可以作为治疗护理病人和促进康复的手段.

    作者:郑黎明;索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甲状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绪、睡眠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总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82.5%.观察组患者情绪良好率85.0%,睡眠良好率87.5%,满意度92.5%;对照组患者情绪良好率65.0%,睡眠良好率70.0%,满意度77.5%.观察组患者整体情况更显著(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疝补片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手术及相关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以致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我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2例,其中6例患者病灶范围较大,病灶切除后腹直肌前鞘缺损较大,对位缝合困难,使用无张力疝补片代替腹直肌前鞘进行修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桂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部溃疡性病变与胃间质瘤的放射线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胃部溃疡性病变与胃间质瘤的放射线表现.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56例胃部溃疡性病变和胃间质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X线检查,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回顾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结果 胃部溃疡性病变放射线检查较为常见,且通常为单发,偶见多发性.对于不同时像、不同体位病变X线检查不一定能够完全显示.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放射线检查胃部溃疡性病变与胃间质瘤与其病变部位、生长方式、边界清晰程度、强化特征、中心坏死程度、形态和大小存在直接联系,且能够作为胃部溃疡性病变和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依据.

    作者:邹德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患者血清及PBMC中HBVDNA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期间血清及PBMC内HBV DNA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73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0.5㎎/天>48周,分别于治疗后的0、4、12、24、48周检测血清及PBMC中HBVDNA.结果 治疗后的4、12、24、48周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1.57%、81.58%、94.74%、97.37%,PBMC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0.52%、42.11%、57.89%、76.32%,治疗后的12、24、48周血清和PBMC内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对慢乙肝患者血清及PBMC中HBV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PBMC中HBV DNA的阴转率低于血清HBV DNA的阴转率.

    作者:周永;魏仁东;王海东;曾一清;史昌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9月来本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式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B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通过对9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对症护理效果,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结果 对A、B两组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对症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更易让患者满意.

    作者:姚玉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在妇科功血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妇科功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6例宫血患者的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功血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治愈率97.4%、闭经率93.4%、复发率2.6%、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4.6±1.3)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4±2.6)mm.而60例采用炔诺酮治疗者3个月后治愈率78.3%、闭经率68.3%、复发率21.7%、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5.4±1.1)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3±2.5)mm.米非司酮组治愈率和闭经率均高于炔诺酮组,复发率低于炔诺酮组,且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较炔诺酮组子宫内膜薄,性激素水平也高于炔诺酮组.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更年期宫血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齐海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生物霉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探讨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国家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我们终完成了抗击SARS的防治任务,但SARS危机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因研究人员使用未经严格效果验证的灭活SARS病毒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实验,造成人员感染和SARS疫情卷土重来,这也反映出研究机构缺乏基本预警意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善的现实,如何应对和改进,已成为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生物安全实验室早出现于美国,随着发展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也不断发生,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了警钟.近十年来,我国对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亟需科学化和规范化.

    作者:王利艳;林德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眼震观察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眼震观察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的50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摇头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观察,分析其特点.结果 28例梅尼埃病中有14例出现了水平的自发性眼震,7例突发性耳聋中有5例出现了患耳的水平性眼震,听神经瘤脑出血有5例有粗大的不规则的眼震,其中有3例表现为水平变向或定向型位置性眼震,有1例表现为斜型变向型变位性眼震,3例表现为垂直、旋转变向型变位性眼震,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有3例出现患侧水平性眼震,予以手术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结论 眼震观察可简单有效的鉴别眩晕的类型,对于临床上不同的眩晕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等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梅;张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慢性咳嗽151例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探索研究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与特点,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51例慢性咳嗽的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对其病史,体格检查,治疗及治疗后的反馈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51例患儿中,27.8%咳嗽变异性哮喘,23.2%反复呼吸道感染,17.2%感染后咳嗽,11.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8.6%支原体感染,其中婴儿组多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咳嗽、衣原体感染,幼儿组常见病因同婴儿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亦较常见,学龄前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比率明显上升,反复呼吸道咳嗽、感染后咳嗽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是主要病因,学龄组明显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主要病因.讨论年龄段不同,引起患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差异比较大.所以,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徐小评;冯斌;何亚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进行了全程的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合理指导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同时给予心理疏导.结果 通过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生的一致好评.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中,更能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陶秀梅;李淑丽;孙兴红;张新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上颌扩弓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上颌扩弓方法,矫治儿童期咬合紊乱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儿童期咬合紊乱患儿22例,采用上颌扩弓的方法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儿,在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试,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例患儿经采用上颌扩弓的方法,治疗后的下颌骨功能性偏斜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用采用上颌扩弓方法矫治早期单侧后牙反牙合,对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效果好,是控制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方法.

    作者:鲍美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00例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药液丢失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以输液末输液管内药液残余量多居首位,其余配制药物,输液前排气及更换液体时药液残留等也是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结论 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中药液丢失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是减少药液丢失量的关键.

    作者:朱凤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保守治疗11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炎和生长抑制素等保守治疗,其中显效10例(肠梗阻缓解时间:1W内4例,2W内3例,3W内3例.缓解时间为6.5-11d,平均8.2d),出现绞窄性肠梗阻1例,中转手术治疗.平均治疗时间9.5d,保守治疗总有效率90.90%(10/11);有手术治疗指征2例(包括中转手术1例),痊愈2例,并发肠瘘1例,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治疗总有效率66.67%(2/3).无一例肠坏死发生.结论 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腹腔污染较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剖腹探查,但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密观察病情,严防将机械性肠梗阻误诊为炎性肠梗阻.

    作者:李双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12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单独使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二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强研究、广泛推广.

    作者:李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和探讨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原因,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例因住院跌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影响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的原因有:患者的年龄;疾病等;还与患者个人的因素以及医院的环境以及药物等因素有关.患者出现跌倒的高发期为0:00-7:0,患者容易出现跌倒的地点为:厕所和病床边.结论 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在相应的地方做好警示标识.加强护理人员在安全上的防范意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预防患者出现跌倒的重要对策.

    作者:肖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无缝对接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无缝对接护理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共11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对接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5%,对照组80.4%,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无缝对接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张霞;任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