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改良固定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李亚辉;唐晓燕;刘梅

关键词:早产儿, 留置针, 输液贴, 固定
摘要:目的 寻找适合早产儿静脉留置针安全固定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以透明敷料配备的梯形无菌纸胶布固定留置针针柄部位,再以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及针柄;观察组先以两条1cm宽无菌输液贴横向固定穿刺点及留置针针柄,再以1.5cm宽的输液贴从针柄翼片下向上U型固定针柄翼片,后以透明敷料覆盖穿刺部位.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 68.58±17.49,对照组 52.76±21.59,两组留置针意外脱出率x2检验,P<0.01,针柄及肝素帽压伤发生率x2检验,P<0.05.结论 采用输液贴加透明敷料联合固定留置针能延长早产儿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减少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卫生统计工作质量为卫生监督管理服务

    卫生统计学作为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广泛应用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笔者就如何做好卫生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服务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崔贵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方法 针对我院开展儿科以来,对儿科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对儿科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的各种影响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 有效及时的防范对策可以明显的降低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结论 对于儿科工作要本身加强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建立好护患关系;加强儿科的健康教育特色;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系统,改善儿科病房环境及设备设施这些内容均是防范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金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实施人性化护理,转变护理理念,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推动了服务站的整体发展.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消除了许多服务死角,优化了服务流程,给患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切口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肱骨髁上骨折病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叶永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口腔临床护理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对口腔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护理,为使患者尽早康复在护理学上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 口腔护理主要是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并做好全身评估,同时使患者尽量解除思想顾虑,使其情绪稳定.临床上表现为一般口腔护理和特殊情况的口腔护理.注重要合理使用药物进行临床配合护理治疗.结果 对于口腔疾病患者在护理中要注意病情观察,护理时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特殊病情患者在护理时如果出现病情要及时报告医师,密切观察,注意及时配合药物治疗.结论 口腔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时由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齿剧烈疼痛等病症发生,患者可能会存在恐惧心理,护理时要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并且要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贾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西岗区托幼机构现状调查

    目的 针对当前幼儿园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集体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解我区托儿所、幼儿园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对策,我所于2012年3-4月对我区所有托幼机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我区所有托幼机构共50所.按照提前设计好的表格,由本院儿保医生进行资料收集、统计及分析.结果 公办幼儿园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公办园少,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的需求,二、三级幼儿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大对二、三级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为集体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何长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

    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降低肠息肉的出现几率,如何对肠息肉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是摆在现今医学界的现实问题.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出现肠息肉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病史等.对该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方式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思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是住院病人的特殊人群,老年人易患慢性病,患病时间长,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对患病的康复产生了很大的负影响,所以老年患者的护理不同于一般病人的护理,笔者就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措施.

    作者:管四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护理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使用美国伟康公司产的Bi-PaPS/T230型呼吸机,对2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护理后,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升高,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创伤小,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治疗安全可靠,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呼吸衰竭的首选.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189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分析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然而,子宫腺肌病这种妇科常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为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1 资料与方法收集乌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2006年1月--2012年12月经过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89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189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萍燕;佟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浅静脉输液途径.方法 将我科收治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20G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择颈外静脉,对照组选择四肢浅静脉,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液速度、留置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过程中能快速、有效补液、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对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活动.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医生的肯定.结论 优质护理的实施,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服务,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活动的目的.

    作者:祁迎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疤痕子宫产后出血救治体会

    目的 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和总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25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出血原因,采取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子宫复旧不良的患者给予了宫缩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止血药物及宫腔纱条填塞后血止,保住子宫;3例因子宫下段出血多,无法止血,术中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输血后才挽救了生命;2例因宫腔纱条填塞取出后出血的患者转院作髂内动脉栓塞治疗,保留子宫.结论 要从意识上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从本质上提升产科质量,这对预防和降低产术后出血极为关键.

    作者:周翠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镇痛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心理镇痛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分析心理镇痛在临床对孕产妇的分娩影响.方法 临床上通过两组180例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采用心理疗法进行镇痛并观察其在临床上的效果,第一产程进行一对一的心理镇痛疗法使其脱离对亲人的依赖,树立顺利分娩的自信心.第二产程则是采用舒缓的音乐,持续的心理生理支持.结果 在两组的疼痛指数、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来观察,除观察组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外,无一患者因为疼痛要求剖宫产.结论 临床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在待产过程中的影响,自信心在分娩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在临床上都表现明显.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目的 探讨和研究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将我院2009年发生的氟喹诺酮类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品导致的不良反应皮肤反应位居榜首,其次是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中所涉及到的药物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5种药物.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的多个脏器和组织均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医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朱振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动态了解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发生情况;研究护士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 样本选择为某市一家三级医院的护士,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130名在职护士,采用护士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调查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职业倦怠状况中的EE耗竭为明显(P<0.01);调查对象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2.98±0.37,工作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科室,年龄,护龄,受聘形式、职业发展机会、对环境的责任与控制、同事关系、被认可与表扬、排班、家庭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的满意程度与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密切相关.结论 工作满意度的下降会影响职业倦怠的发生.

    作者:窦艳凤;吕丹菊;李成荣;韩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4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给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达85.1%,对照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61.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在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患者的功能康复.

    作者:陈启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匹多莫德辅助治疗为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感染持续时间,每年发病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69.2%),感染持续时间缩短,发病次数减少(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匹多莫德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雪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二陈汤的探析与运用

    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对二陈汤进行探析、运用.

    作者:冯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心血管稳定性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本文以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为例,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对心血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CRF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A组(HD组)每周进行3次常规标准的血液透析(HD)治疗.B组(HP组)每周进行3次常规标准的血液透析(HD)治疗和一次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C组(HDF组)每周进行3次常规标准血液透析和一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每两周进行一次治疗,其他时间使用Fredenius F6进行常规HD治疗,并观察8个月.比较患者在治疗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治疗后8个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甲状旁腺素(iPTH)的变化.结果 治疗中,与A组21.5%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相比,B组与C组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分别为9.3%和12.5%;治疗后B组与C组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基本相同,均较A组有明显的下降.结论 用血液透析滤过和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两者在治疗后所达到的效果相当,但血液灌流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