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吴尚龙
目的 探讨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经辅助检查和前期治疗明确诊断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患者20例,择期行全麻下EFR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预切开肿瘤周围黏膜和黏膜下层,显露肿瘤;(2)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沿肿瘤周围分离固有肌层至浆膜层;(3)应用Hook刀沿肿瘤边缘切开浆膜;(4)胃镜直视下应用Hook、IT刀或圈套器完整切除包括浆膜在内的肿瘤;(5)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创面.结果 20例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中,病灶位于胃底9例、胃体11例.EFR成功切除所有病变,完整切除率为100%,未使用腹腔镜辅助;EFR时间为60~145 min,平均85 min.切除肿瘤大直径1.8~3.5 cm,平均2.6 cm;病理诊断为间质瘤13例、平滑肌瘤4例、血管球瘤2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无一例出现胃出血、腹膜炎体征及腹腔脓肿,术后3 d造影无一例造影剂外漏和胃排空障碍.住院天数3~8 d,平均5.5 d.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 EFR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胃SMT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切除更深的胃壁肿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资料,它的开展可进一步扩大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徐关东;钟芸诗;马丽黎;张轶群;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蔡明琰;刘靖正;王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医源性胆道损伤常会导致胆管系统严重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如胆管狭窄和胆汁性肝硬化,处理较为困难.尽管外科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外科医生在术中操作亦非常谨慎,但近年来医源性胆道损伤仍有增加的趋势,国内发生率约0.1%~1.0%~([1]).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内镜诊治的1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吴尚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病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潜在并发症少、完全切除率高、费用较低、远期疗效好~([1])等优势,已为广大医患所接受.这项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开展,但如果术中操作失当,仍可出现出血、穿孔、切除不全等严重并发症.为进一步总结提高EMR水平,本文对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疾病中心行EMR治疗的122例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作者:赵莉;张澍田;冀明;陈炳琪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常见病,目前有关GERD的研究报道较多[1-2],但多局限于症状或pH或内镜表现等方面的单独研究,缺少三者内在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收集本院自2004年8月以来133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GERD症状、pH、内镜表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蒋地能;陈远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大出血的少见原因,发生率在O.3%~6.7%~([1]).由于是动脉破裂出血,过去常需要手术治疗,病死率也较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热极治疗等,已被成功地用于Dieulafoy病出血的治疗,但大的不足是术后早期有再出血的危险.我院近3年来对55例Dieulafoy病出血患者采用注射联合射频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林枫;蒋军;许金芬;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患者男,56岁,2 d前因便秘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顺利,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次日患者出现左中腹阵发性疼痛,呈绞痛,继而解鲜红色血便3次,无粪质,无粘液,总量约600 ml.门诊拟下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病史.
作者:朱家沂;杨传春;沈洪章;杨斌;伏亦伟;翟恒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及其家系调查的意义.方法对15例先证者及其高危亲属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消化道外的表现和内镜下表现进行调查观察,如确诊PJS,经内镜或外科治疗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及腹部B超、X线胸片.结果普查PJS患者亲属共63例,发现PJS患者34例.新发现的患者均有黑斑,其中伴有其他症状者18例,有5例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包括胃腺癌、小肠腺癌、大肠腺癌、官颈腺癌、左颈部淋巴结腺癌各1例.结论黑斑息肉综合征的部分患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易出现恶变.对PJS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定期联系及普查,有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戴益琛;宋于刚;林志翔;姜元琴;陈章兴;谢军培;傅育卡;曾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非手术胆管引流方法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MHBO)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45例MHBO患者分为3组,其中内镜治疗组86例、经皮治疗组104例、内镜与经皮联合组(联合治疗组)55例.245例患者中,Bismuth Ⅰ型31例、Ⅱ型24例、Ⅲ型108例、Ⅳ型74例.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内镜治疗组、经皮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黄有效率分别为82.4%(56/68,除外18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72.1%(75/104)和89.1%(49/55),其中Bismuth Ⅲ型患者减黄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除外7例近期并发胆管炎行PTBD者)、69.8%(30/43)和90.0%(27/30),且Ⅲ型患者中双侧引流减黄有效率89.5%(34/38)明显优于单侧引流73.0%(46/63).内镜治疗组近期并发胆管炎19例,发生率为22.1%(19/86),明显高于经皮治疗组的5.8%(6/104)和联合治疗组的5.5%(3/55)(P均<0.05).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中,内镜、经皮及联合治疗组近期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18/54)、6.6%(5/76)和5.8%(3/52),内镜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MHBO,内镜和(或)经皮方法减黄治疗有效,但内镜治疗胆管炎发生率高;Bismuth Ⅲ型及以上患者内镜与经皮联合治疗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低,减黄效果好.
作者:唐秀芬;任旭;张彬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日本学者已证实对早期胃癌开展腹腔镜根治性切除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的远期生存效果,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我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开展仍局限于少数几家大型医院,且集中于对手术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本文同顾总结我院15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作者:黄灵;程向东;杜义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功能性食管病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抑郁症伴功能性食管病患者(观察组)进行帕罗西丁治疗,动态监测治疗前24 h食管pH值以及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并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正常人组结果进行对照.根据临床症状评定治疗前后消化系统评分,并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4 h食管pH值酸暴露6项指标与高萍等的正常国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食管上段括约肌静止压(58.1±15.9)mm Hg与丁元伟的正常国人对照组(56.0±20.0)mm Hg相似(P>0.05),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826,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食管体部运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81.25%(26/32)和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1).观察组治疗后消化系统评分为(6.75±4.05)分,较治疗前的(12.37±4.05)分明显降低(T=6.225,P<0.01).结论抑郁症伴功能性食管病患者无病理性的反流,但存在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帕罗西丁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恢复食管运动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作者:邹莉萍;于皆平;李白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3位,近年来全球范围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早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为90%,进展期则低于1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曹霞;冯娟;耿嘉蔚;马骏;陈亮;郭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共收治胃石患者39例,其中经内镜治疗2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9例胃石患者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21~75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好发于秋冬季节,病程1 d至半年.
作者:戴吉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3种覆膜支架置入后引起的食管黏膜局部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每组4只.A组置入硅橡胶覆膜镍钛合金支架,B组置入有裙边的硅橡胶覆膜镍钛合金支架(作为对照组),C组置入有裙边的聚四氟乙烯覆膜镍钛合金支架,D组置入有裙边的聚氨酯覆膜镍钛合金支架.X线辅助下置入支架后,各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处死1只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分别行肉眼形态、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随着支架置入时间的延长,同一组内食管壁厚度相应增加,支架两端增生严重,局部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管腔狭窄.以B组作为对照,C组相应部位同一观察时点食管壁的厚度较薄(P<0.05).术后2、4、6、8周光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炎症变化,发现A组重于B组,C组轻于B组,D组与B组相似.A组术后2周少量PCNA阳性表达,术后4周明显表达,术后6周少量表达;B、C、D组术后4、6周明显表达,术后8周少量表达.结论再狭窄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化,发生于支架两端,下端炎性反应重于上端.不同覆膜食管支架置入后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变化有所不同,其中聚四氟乙烯组支架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轻,对局部食管壁的损伤出现的晚.
作者:于莲珍;施瑞华;周清清;承丽萍;杨树平;朱国琴;凌亭生;朱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外科治疗胆胰疾病创伤大、恢复慢,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ERCP因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可重复性和并发症少低等优点,已成为诊治胆胰疾病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对894例老年(年龄≥65岁)胆胰疾病患者施行了ERCP,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锋;张啸;张筱凤;郭英辉;吕文;林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有心血管病患者,由于病情急,病死率高,外科治疗并发症高,在临床治疗上是个难点,如何应用微创技术早期治疗是抢救治疗的关键.2004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对49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氩气刀、肾上腺素盐水注射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朝辉;程力;李勇;姜蕴;王霞;隋迪;谢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ERCP对肝胆术后胆漏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ERCP诊治的120例肝胆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胆漏患者中,诊断肝外胆漏(Ⅰ型)71例、肝内胆管漏(Ⅱ型)39例、胆囊管漏(Ⅲ型)10例.其中76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35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3例行ERBD+ENBD,2例单纯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1例放置可回收金属支架行金属支架引流(EMBE),3例内镜治疗失败.共完整随访98例,占81.7%(98/120),其中有效治愈胆漏85例,有效治愈率为86.7%(85/98),平均胆漏愈合时间为(18.2±7.0)d.各型胆漏中,Ⅲ型胆漏有效治愈率高,为100.0%,且该型胆漏愈合时间短,为(8.2±3.5)d;在Ⅰ型和Ⅱ型胆漏中,对应非肝移植术后胆漏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肝移植术后(P<0.01),且愈合时间明显变短(P<0.01).结论 ERCP是诊治肝胆术后胆漏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肝胆术后胆漏诊治的首选方法,对于Ⅲ型胆漏治疗效果尤佳.
作者:潘亚敏;王田田;周玉保;邱必军;胡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晚期食管癌合并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临床较为常见,在放疗后、手术后或食管癌晚期,一旦形成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几年国内外应用带膜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治疗中、下段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收到良好的疗效,但目前普遍认为距门齿21 cm以上的食管上段病变仍属放置的禁忌.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间我科对6例不易行手术切除及放射治疗的晚期食管上段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进行了气管食管双腔道支架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赵光源;杨国泉;王希平;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方法对胆总管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影像学怀疑为胆总管恶性狭窄的患者进行ERCP胆管细胞刷刷检,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传统细胞学方法进行细胞学标本制备,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阳性率.结果疑诊胆总管恶性狭窄患者76例,经手术病理、细胞学检测及临床随访终明确诊断为胆总管恶性狭窄的共65例.32例细胞学检测明确诊断的患者中,传统细胞学方法发现阳性17例(阳性率为26.2%,17/65)、液基细胞学方法发现阳性32例(阳性率为49.2%,32/6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较传统细胞学方法可提高ERCP胆管细胞刷刷检标本的阳性发现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冀明;庞玉兰;郎翠翠;王拥军;张澍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胆囊引流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患者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有急性右上腹痛,Murphy征阳性,经影像学和ERCP诊断为Mirizzi综合征Csendes分型I型,胆道结石合并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方法为经内镜ERCP取石及相应治疗,继之行经乳头鼻胆囊引流术.结果 8例均经内镜成功完成取石及鼻胆囊引流术,未发生并发症及死亡.术后患者胆囊区疼痛均明显缓解,体温、白细胞逐步恢复正常;1周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胆囊及周围炎症明显好转或消失.6个月时随访,2例患者偶有胆囊区不适感.结论 Mirizzi综合征的内镜取石治疗疗效确切,经内镜乳头胆囊引流术治疗其伴发的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在迅速缓解感染、减轻临床体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麻树人;赵志峰;张宁;杨卓;赵云峰;张迎春;韩笑;宫照洁;杨琳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