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标;张永红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技术的日臻成熟,使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成为可能.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48例病例行ERCP、EST联合LC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东;王健;季必宏;雷景根;方卫平;洪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EGV)是指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EGV患者50%~60%将发生出血,初次出血者病死率高达50%,因此对于可能发生出血的EGV人群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出血及急诊止血.目前对于EGV和EGVB内镜下治疗方法有: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等方法,本文着重论述组织粘合剂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令狐恩强;冯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 purpura,HSP)消化道黏膜的特征性病变逐渐被人们认识[1].现总结1993年2月至2006年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35例腹型HSP患者临床及内镜资料,探讨内镜在腹型HSP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顺滟;彭燕;肖思洁;黎启菊;刘晓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许兰-亨诺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以皮肤型多见,若有两种以上合并者称为混合型.现就我院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陈丹;方佩佩;吴建胜;朱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nre,SRUS)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正式命名以来,英国及日本文献报道较多,国内仅个别报告[1].我院收治一例该病患者,回顾其临床特点,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李宁;高琨;马琼珍;宋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内镜下醋酸喷洒早用于阴道镜诊断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异型增生性病变.Guelrud等[1]于1998年首先在胃镜下进行醋酸喷洒,以发现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治疗后残存的柱状上皮.此后,醋酸喷洒逐渐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现就醋酸喷洒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孟欣颖;张澍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PM)与5-氮脱氧胞苷(5-aza-dC)对小鼠大肠癌的联合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二甲基肼(DMH)颈后皮下注射20周建立小鼠大肠癌模型.从第16周起给予RPM、5-aza-dC以及RPM+5-aza-dC腹腔注射,共8周;至试验24周处死实验动物,测算肿瘤体积,以HE染色判断肿瘤发生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肿瘤组织mTOR、p70s6K、4E-BP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RPM、5-aza-dC及RPM+5-aza-dC干预组小鼠大肠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模型组;RPM及RPM+5-aza-dC干预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5-aza-dC干预组肿瘤组织的mTOR磷酸化水平,以及RPM干预组mTOR、p70s6K、4E-BP1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在降低肿瘤发生率、减小肿瘤体积以及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方面,RPM+5-aza-dC作用组的效果显著优于RPM及5-aza-dC单独作用组.结论 RPM与5-aza-dC可联合抑制小鼠大肠癌的发生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调控.
作者:张燕捷;房静远;徐芒华;徐旨梅;杜光烨;陆嵘;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黏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易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早期不易被发现.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作者:陈凤媛;沈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自1983年Frimiberger应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严重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和(或)瘘患者的扩张、支架置入不借助X线监视,内镜直视下要获得引导导丝进入胃腔而非假道的确切判断,仍是临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1-2].1998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中,采用导丝外套管技术确认导丝进入胃腔,报道如下.
作者:马兴;马晶晶;安瑞霞;郄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患者采用普通胃镜及胃镜NBI检查食管,病灶取病理活检,食管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者进入本研究,比较普通胃镜及胃镜NBI对食管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的诊断价值,分析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NBI表现.结果 普通放大胃镜不易观察到食管上皮内血管,NBI观察食管黏膜呈淡青色,放大观察可清楚地观察到茶色的食管上皮内血管及青色的深层血管.NBI观察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病灶呈茶色,病灶处深层血管不能显示.5例中重度异型增生及2例m1癌病灶的上皮乳头内血管环(IPCL)均表现为IPCL-Type Ⅳ-1型改变,2例m2癌为IPCL-Type Ⅳ-2型改变;3例m3及1例sm1癌为IPCL-Type Ⅳ-3型改变;3例sm2及8例进展期癌为IPCL-Type Ⅳ-4型改变.结论 NBI可观察食管黏膜及黏膜下的血管改变,较普通胃镜更易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病灶.
作者:彭贵勇;冯晓峰;姜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国际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学术会议于2008年1月19日在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国际著名的消化内镜专家,早研发和致力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研究的德国Mainz大学Martin Goetz教授以及在亚洲早开展这项工作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何克裕(Khek Yu Ho)教授作学术报告和现场演示.
作者:卢雪峰;赵幼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胆道结石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但是有消化道梗阻、十二指肠乳头在憩室内、部分胃毕Ⅱ式术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巨大结石时,可能行ERCP取石难以成功.近几年来我科共有1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探条扩张、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获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春林;胡立华;李庆华;张沛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non-Hodgkin's lymphoma,PGNHL),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50%,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内镜活检是胃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也是唯一的诊断方法,因此研究其内镜活检病理特征,提高内镜活检的诊断率,对胃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旭妍;辛艳芹;王少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应用广泛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主要用于胆管梗阻、结石、胆管炎、胆漏、胆源性胰腺炎等的内镜下治疗,此外,也可用于胆道内持续药物灌注或动态胆管造影观察.当鼻胆管放置到位后,退出内镜,引流管首先从口腔引出体外,此时必须通过一口鼻转换过程将其从鼻腔引出.
作者:陆蕊;王书智;时之梅;黄慧;李新萍;于凤海;胡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应用于肝脏还比较局限.手助腹腔镜外科(h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作为一种新型腹腔镜手术方法,在保留腹腔镜微创优点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手术操作灵巧的特点,可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我科完成7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报道如下.
作者:戴途;李建平;陈波;竺来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结肠血管畸形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由于出血时起病隐匿、发病急,且病灶较小,治疗困难,故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我院近2年肠镜检查发现血管畸形13例,并对其中10例进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现将血管畸形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索标;张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ERCP在肝、胆、胰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尤为重要[1].
作者:褚衍六;高孝忠;张娟;乔秀丽;王晓丰;赵幼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作者:诸葛宇征;张建武;邹晓平;吴毓麟;于成功;徐肇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国属胃癌高发国家,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胃癌(EGC),对于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GC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即EGC=黏膜癌+黏膜下层癌.内镜下EGC可分为隆起型(Ⅰ型)、平坦型(Ⅱ型)、凹陷型(Ⅲ型).一般EGC直径1~4 cm[1].我科从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对门诊及住院EGC患者54例进行放大胃镜下黏膜染色,报道如下.
作者:董琳;王铁武;施明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上消化道重复癌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发生两个或多个癌灶,是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的两种组织来源不同的恶性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的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生在6个月内的为同时性重复癌.我院在2003年8月至2006年10月,经胃镜检出上消化道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15例.
作者:原丽莉;陈星;汪嵘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