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梁树群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 老年心律失常, 诊断, 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老年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同时还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然后针对临床结果进行比较,总结两者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经过我院的精心诊断后发现,于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临床结果更佳,因其能够诊断出一过性心律失常,同时能诊断出具体的心室和心房等更多的患病原因.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故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医院药事服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通过对2010-2012年间在我院临床治疗脑梗塞部分病例开展药事服务后是否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和经济性等几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在医院开展药事服务的必要性.并对在医院开展药事服务进行可行性的设想.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性慢阻肺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11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痰病患者130例,就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性慢阻肺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临床治疗是康复的关键,健康教育与人性化护理是康复的先决条件.

    作者:张丽;彭益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后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胸外科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自理模式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并采取满意度量表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得,现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64.0%,两组满意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胸外科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贯穿自理模式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还能和谐护患关系,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刍议妇产科临床个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在医院妇产科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0名妇产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他们当中的100名组成护理组,另100名病人组成对照组.两组都给予一般临床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额外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期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期结束后的观察和对比显示,护理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取得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每个妇产科病人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促进病人对自身病情的意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雪;聂素侠;周华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减患者肝功能检测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肝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例甲减患者的肝功能检测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 10例甲减患者中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均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KP)及乳酸脱氢酶(LDH)等肝功能指标均升高,肝功能均出现不同轻重程度的损害症状.结论 甲减患者肝功能容易损害,在治疗时应及时的检测,同时肝功能指标对甲减疾病具有一定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我国感染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Ⅱ甲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根除Hp感染可提高ITP疗效,现就此做以下综述.

    作者:张自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老年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同时还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然后针对临床结果进行比较,总结两者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经过我院的精心诊断后发现,于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临床结果更佳,因其能够诊断出一过性心律失常,同时能诊断出具体的心室和心房等更多的患病原因.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树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处理,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9例,消化道出血6例,发生率分别为13.24%、8.82%,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16例,消化道出血7例,发生率分别为26.67%、11.67%,组问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可降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作者:曹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2例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利巴韦林对于62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定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24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62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则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6%),普通方法组的总有效率为(70.98%),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由病毒引起起得的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京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体会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行限期手术者9例,行急诊手术4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31例,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26例、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2例,单纯造口3例;左半结肠癌患者23例,Ⅰ期吻合术8例、Ⅰ期吻合横结肠造口8例,单纯造口7例.31例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有15例发生并发症,1例患者死亡,其他病情均痊愈;行限期手术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现象,患者均痊愈.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把握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曲运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1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分析其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32例患者均以心脏外症状为首发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ECG呈动态演变,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异常升高.不稳定心绞痛(UA) cTn正常,ST抬高型心梗(STEMI)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或室壁呈节段运动减弱.结论 老年ACS不典型表现发生率及合并多种疾病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随年龄而递增,再通治疗率低,预后差.

    作者:孙艳艳;赵洪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 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结果 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76例手术前后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出血体积较小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如出血量大,则需行手术清除血肿.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作者:惠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07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根据1984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我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1].由于本病顽固难治,迁延反复,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也影响着其生活和工作.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紧密相关.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证实银屑病的发生、加重、缓解与患者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密切关系,焦虑、抑郁心态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对银屑病发病、皮损加重及复发具有重要影响[2-3].因此,重视银屑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门诊确诊为银屑病的507例16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志创;李丽;张亚芹;王晓磊;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现代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

    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关乎医院竞争力的提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不仅导致一些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流失,也导致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本质的提升,为了更好的发展护理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起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护理管理人员也要将人性化管理方案运行到实际的工作中,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我国护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人性化管理在现代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梅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内科胃溃疡患者的护理措施

    本文共对43例胃溃疡患者的护理经验与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包括给予患者诸多方面的护理指导.43例患者中40例治愈,治愈率为95.5%,仅有3例出院后未按时服药又返院治疗,占4.5%.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于胃溃疡患者,除了正常治疗,还要有新的护理理念,并把治疗和护理密切结合,可使胃溃疡的治愈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还可使复发率大大降低.

    作者:梁杏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预防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医学科技技术进步,治疗水平提高之外,更加注重治疗的质量,护理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院方在某些治疗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与病人的求医理念没达成一致,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护患纠纷,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给病人和院方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造成护患纠纷的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减少护患纠纷就成为当今社会重视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根据近两年来的实际调查数据结果,总结了引起护患纠纷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田艳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针对医院药品库存管理问题的思考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完善药品库存管理,有效地将医院药品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有利于医院加强在业内的竞争优势,还能有效提高自身形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医院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的关键,库存管理的现有问题,和相关改良措施三个方面分析国内医院的药品管理问题.

    作者:张爽;孟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人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喉癌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及肺部感染以及痰液形状的影响.方法 对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比较两组对患者吸痰及肺部感染及痰痂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术后吸痰效果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痰痂形成情况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喉癌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明显优于对照组,易于将痰吸出和降低肺部感染,不易形成痰痴,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汤欣;王伟;赵梅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析儿科临床护理中的整体护理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儿科住院患儿2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1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红;孙三霞;吴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