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与前景

郭勇贤

关键词:皮肤遗传学, 皮肤性病学, 发展现状和前景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皮肤病学不断研究和深入,其在皮肤遗传学和药物治疗以及皮肤病临床诊断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有少数皮肤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治疗和预防方法,目前,每位皮肤性病学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深入到临床中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地探索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游离植皮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加游离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清创后通过VSD治疗使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游离植皮覆盖创面,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有25例植皮完全成活,5例植皮有部分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结论 糖尿病足通过VSD加游离植皮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临床上有全面推广价值.

    作者:肖春霞;赵亮;李建军;乔秀娟;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1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分析其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32例患者均以心脏外症状为首发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ECG呈动态演变,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异常升高.不稳定心绞痛(UA) cTn正常,ST抬高型心梗(STEMI)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或室壁呈节段运动减弱.结论 老年ACS不典型表现发生率及合并多种疾病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随年龄而递增,再通治疗率低,预后差.

    作者:孙艳艳;赵洪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海西地区少数民族儿童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使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中,X线头影测量有不同的侧重及分析.作者对格尔木地区85名少数民族(蒙、藏)正常牙合儿童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得出了乳牙期,替牙期及恒牙早期有关的10项测量均值及变异范围.并从颅骨、颌骨、牙—齿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求解法方法:①区别牙—齿槽错牙合与骨性错牙合;②确定其生长型,以选择适应症,评估疗效.

    作者:陈利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在术后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在术后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月30例术后肠瘘患者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7d时的营养学指标变化及自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支持7d时的血浆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自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能够保护肠道功能,加速肠瘘愈合.

    作者:王永杰;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的特殊时期,绝大多数人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后,就承担起农村防病治病的任务,他们曾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国家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农民卫生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在岗乡村医生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乡村医生队伍由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能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致使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急需加强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和促进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蔡宏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美沙酮治疗病人特殊性和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教育的研究

    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在治疗之前是海洛因成瘾者,入组美沙酮治疗后是病人,他们参加治疗前受成瘾后戒断症状的困扰,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参加美沙酮治疗时按临床指导手册[1]进行体检发现该类病人有较高比例感染H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结核等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并具有吸毒人群内相互传播和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重大危险.如果忽视这些病人的特殊性及不良行为的正确及时干预,他们将会是以上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国家利用美沙酮治疗服务平台长期对该类人群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从事维持治疗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爱心及专业知识为病人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咨询及其教育,减少门诊服药人员感染或者传播HIV、HCV、梅毒等传染病的风险.

    作者:陈国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循经络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

    循经络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依从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丰健宇;郭艳丽;张晓星;王萌嘉;李翠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社区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社区门诊已经成为了与群众生活联系为密切的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着均衡医疗资源、构建科学医疗体系以及提高群众生活健康水平的重要职责.在当前的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部分护理岗位工作人员临床护理经验不足,业务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自我要求不高,影响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医院总部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管理考核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形成科学管理考核体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强化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以及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完善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让社区门诊护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殷利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 对利用磁共振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可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80例,对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分为早期(0-Ⅰ级)骶髂关节炎组和晚期(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组,进行X2检验.结果 对晚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早期骶髂关节炎的判断,MRI明显优于CT,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CB)患者外周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80例CB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MBL水平,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法分析MBL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CB组患者血清MBL的平均值为13.6±6.2ug/L,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BL的平均值17.6±5.4ug/L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BL低水平组中,CB52人,占65%(52/80),健康对照男性7人,占15.2%(7/46),低水平组中CB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CB组中MBL血清水平在低水平组中的人数52人,大于在高水平组中的28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8,P<0.05);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BL水平低、合并性传播性疾病(STD)、性伴侣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均增加男性发生CB的风险(P<0.01).结论 外周血MBL水平在CB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方德仁;周云晓;丁颖果;金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科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与探讨儿科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心得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儿科收治的需使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共11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的护理方法.并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情况进行统计,以了解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科学的护理后,110例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良好,除2例患儿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留置失败,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意外情况.结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安全性、操作简便性与实用性,在儿科中应用广泛.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应给予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护理,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俊巧;陈红;苗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床头随访在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中的应用体会

    病人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改进医院工作,床头随访日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床边随访是了解病人对医护工作满意程度的一种方式,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医院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我院于2011年9月组织由院行风工作人员对住院病人在病人及家属座谈会和电话回访基础上,进行在院期间床边回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促进了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霞;曲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士工作心得体会

    目的 分析有效沟通的几个因素和方法.方法 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加强护患沟通的方法.结果 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病人的身心健康.结论 在有效的护患沟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抓住时机、营造沟通的氛围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自己良好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作者:任丽艳;李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75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一般护理组(对照组)35例与Orem自理模式组(现察组)40例,实施护理前后从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满意度以及治疗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进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调查评估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满意率分别为92.5%、68.6%;SAS、SDS评分分别为(44.7±2.4)、(32.4±3.5),低于对照组的(48.2±2.1)、(37.3±4.2).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Orem自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相对其他护理模式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与探析

    近几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我国人口逐渐步入老龄化,心脏急症,稳定性冠心病与心血管系疾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包括多种病变类型,如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急症及稳定型心绞痛,需要依据临床特点来明确诊断后,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用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于对比与探析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为提高心脏急症患者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来探析心脏急症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盐酸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等治疗方法,然而稳定组患者却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类药等治疗方法.

    作者:赵璇;尤丽吐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组责任制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分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调整岗位职责,按病房分组进行责任制排班,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分层责任制管理,责任组长带领本组的护士负责本组患者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 新的排班模式保证了专科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实施分组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分组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与实施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理、科学的排班模式在专科病区中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更精细的专科护理.

    作者:韩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在观察组中,死亡2例,死亡于再次出血,病死率为6.67%,发生症状性CVS1例,发生率3.33%.在对照组中,死亡7例,4例死于出血后脑疝,3例于死于再次出血,病死率为23.33%,有症状性CVS者9例,发生率30.00%.两组患者病死率及症状性CV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预防CVS.

    作者:刘永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可行性[1].方法 通过对我院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剖宫产,进行手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我院50例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时平均出血量(304.41±171.55)ml,治疗组术时平均出血量(343.47±112.55)ml,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均无发生大出血.手术时间对照组为(48.24±12.70) min,治疗组为(58.44±14.22) 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剖宫产术行肌瘤摘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也是必要,可使患者免受第二次的手术痛苦,并可减轻经济负担,应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 观察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2011年01月收治的5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手术时限分为2组:A组26例,伤后3天以内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B组25例,伤后3-7天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比较术后1年两组病例Franke1分级改善情况、判定手术时限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在3-4个月内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治疗前两组的Frankel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Frankd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早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脊髓早期彻底减压、损伤节段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同时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植骨、侧块钢板内固定结合前路减压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式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丰;蒋阅;闻久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羊型布鲁氏菌基因克隆与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羊型布鲁氏菌属于人畜共患病菌,通过克隆分析外膜蛋白omp31-2基因,学习基因的克隆方法和序列比对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提取布鲁氏杆菌基因组,用PCR的方法扩增omp31-2基因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测序比对.结果 本实验成功克隆出omp31-2基因并构建了pMD19T-omp31-2克隆载体.结论 通过本次学习,了解并掌握了引物设计,基因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试验方法.

    作者:康瑞博;段焕娥;王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