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曲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26例体会

王晓东;程哲

关键词:伊曲康唑, 曲霉菌, 感染, 糖皮质激素
摘要: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1].两性霉素B对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但由于国产两性霉素B耐受性差,而脂质体两性霉素B价格昂贵,限制了两性霉素B的临床使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α)水平与纤溶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Olimpus-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SCI患者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Lp(α)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并对SCI患者的血清Lp(α)水平与血浆t-PA和PAI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组血清Lp(α)水平[(238.48±48.76)mg/L]高于对照组[(198.36±38.42)mg/L,t=4.759,P<0.05];SCI组t-PA活性[(0.11±0.01)IU/mL]低于对照组[(0.49±0.12)IU/mL,t=-22.973,P<0.05],而PAI活性[(0.86±0.22)AU/mL]高于对照组[(0.48±0.10)AU/mL,t=11.626,P<0.05].SCI组血清Lp(α)水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676,P<0.05),与PAI活性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血清Lp(α)水平升高是SCI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降低t-PA的活性和(或)增强PAI的活性,干扰纤溶系统的平衡,参与SCI的形成.

    作者:孙翠萍;马建军;李学;冯艳;袁丽品;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管直肠损伤24例诊治体会

    肛管直肠损伤一般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1].1985年12月至2008年10月,作者收治肛管直肠损伤2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谢伟;刘新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椎后路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与之相关的症状和体征[1].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1995年至2007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4家实习医院共行颈椎后路手术124例,发生心跳骤停6例(4.84%),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史艳萍;米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9例磁共振质子波谱影像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组多系统受累疾病,如同时累及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ME)[1].关于ME的传统影像学表现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2-3],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ME的诊断应用也逐渐开展,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见少量个案报道[4].

    作者:闫峰山;徐俊玲;李永丽;史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案件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案件的不同特点,探讨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对涉及二级医院的107件、三级医院的176件医疗纠纷案件分类整理,比较分析2类医院医疗纠纷所涉及的科室、发生原因、涉及人员层次等.结果: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4.39和4.21,P>0.05);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涉及的人员层次、医疗过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21.52和4.42,P<0.05).结论:二、三级医院均为外科易发生医疗纠纷,技术性因素为多见;二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三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责任心、医患关系的培养.

    作者:刘光旭;杨静;郭淑香;张文娟;张广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荧光光谱法研究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及金属离子条件下2者间的结合作用,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作用参数,确定了2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及作用力类型.结果与结论:大黄素甲醚与BSA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酸碱度、金属离子对2者的相互作用均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孟丽艳;杨冉;屈凌波;李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5-氟尿嘧啶联合替尼泊苷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5-FU单药(15.63、31.25、62.50、125.00、250.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 mg/L)及联合用药(15.63/1.25、31.25/2.50、62.50/5.00、125.00/10.00、250.00/20.00mg/L)对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5.63 mg/L 5-FU、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VM-26和5-FU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63 mg/L 5-FU单药处理后12、24 h时S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1.25 mg/L VM-26单药处理细胞后G2/M期细胞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联合用药24 h后S期细胞显著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联合用药处理后12、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药5-FU和VM-26处理相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结论:5-FU和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低剂量联合用药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增加.单药和联合用药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的分布不同.

    作者: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胰肾联合移植并发症的处理

    1998年至2001年,作者先后为3名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成功实施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苟建军;张水军;郭文治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

    目的: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于2005年9至11月对河南省46 801名7~18岁的中、小学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高、体质量及胸围)、生理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8往返/1000m/800m跑)等方面的检测.结果与结论:7~18岁的中、小学学生身高、体质量及胸围3项主要身体形态指标提高幅度较大,肺活量呈现负增长,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均有所下降,建议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能训练,重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作者:胡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T导向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28例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仍是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作者采用美国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系统(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28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峰博;张振杰;王振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多普勒超声影像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多普勒血流特点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3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脏肿块的大小和血流分级,并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I).取术后或穿刺的肿瘤组织进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随血流分级的增高,MVD的表达逐渐增多(F=20.425,P<0.05),不同血流分级的VEGF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05).MVD、RI随肿块的增大而增高(F值分别为22.443和11.983,P均<0.05),RI与MVD呈正相关(r=0.812,P<0.05).不同大小肿块间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0.154,P>0.05).VEGF表达阳性组与VEGF表达阴性组之间MVD、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56和-2.961,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活性的方法,可以为临床各种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杨利霞;骈林萍;李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96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和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加上合并肝硬化及术后复发等因素,手术切除率低.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作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96例PLC,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甸源;高松涛;石永刚;郭跃信;樊锐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观察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存在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IP的确定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多应用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一致区作为半暗带存在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但半暗带存在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1].

    作者:谢福萍;赵建华;李永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半相合间充质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1]表明,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和造血干细胞(HSC)共移植可以促进HSC的植入,降低潜在移植失败的发生率.

    作者:黄琛;李宁;宋永平;魏旭东;房佰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内科治疗现状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进展期而失去手术机会;部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5 a生存率仅10%~30%,临床上这些患者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作者对胃癌内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云;赵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2种组织中PCNA和MMP-9表达的差异及2者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MP-9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25.0%(3/12)(λ2=9.041,P<0.05);宫颈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62.5%(25/4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8.3%(1/12)(λ2=10.833,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p=0.394,λ2=4.063,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MP-9表达的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淑玲;荆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LR2、TLR5的表达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TLR5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非HP感染患者(对照组)和35例HP感染患者(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5的表达.结果:TLR2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表达.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84.8%)(λ2=5.209,P<0.05).结论:TLR2在人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HP感染可下调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表达.

    作者:刁云辉;张建立;冯百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精索静脉曲张伴发耻骨骨炎7例临床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是以精索蔓状静脉丛伸长扩张、迂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人群发病率约15%.该病不仅可引起男性不育,也可引起患者多种不适,如:阴囊区坠胀、会阴不适、下尿路症候群、性功能异常和下腹不适等症状[1-3].

    作者:姜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肾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的表达

    目的:研究肾癌(RC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R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OPN、MMP-1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CC及正常肾组织中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9%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78,P<0.05),82例RCC组织中53例MMP-10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肾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组织中OP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蛋白结转移有关(λ2=7.276,4.074,P均<0.05),MMP-10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λ2=8.311,7.065,6.675,P均<0.05).结论:OPN与MMP-10蛋白的表达与RCC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以作为评价RCC进展的指标.

    作者:孔朝辉;李啟忠;王晓晖;武玉东;魏金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31例新鲜卵巢癌组织进行处理,准确地获取较纯的卵巢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9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28例(90.32%)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检测到相对分子量200000~220000 DPPⅣ蛋白;29(93.54%)例扩增出228 bp的DPPⅣ mRNA.卵巢癌组织中DPPⅣ蛋白和mRNA含量分别为(1.49±0.36)和(1.28±0.31),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0.48±0.29)和(0.5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0、6.23,P均<0.05).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蛋白:F值分别为8.58,9.15,t=1.65;mRNA:F值分别为7.02、7.31,t=1.87,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DPPⅣ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检测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张梦真;乔玉环;索振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