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王晚萍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5-FU单药(15.63、31.25、62.50、125.00、250.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 mg/L)及联合用药(15.63/1.25、31.25/2.50、62.50/5.00、125.00/10.00、250.00/20.00mg/L)对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5.63 mg/L 5-FU、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VM-26和5-FU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63 mg/L 5-FU单药处理后12、24 h时S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1.25 mg/L VM-26单药处理细胞后G2/M期细胞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联合用药24 h后S期细胞显著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联合用药处理后12、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药5-FU和VM-26处理相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结论:5-FU和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低剂量联合用药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增加.单药和联合用药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的分布不同.
作者: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仍是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作者采用美国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系统(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28例,报道如下.
作者:任峰博;张振杰;王振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乳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晚期多伴发骨转移,其中约50%的患者伴有持续且日益加重的骨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转移性骨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及核素内放射治疗,其常用的姑息疗法为放射治疗[1],在预防可能发生的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的剧痛方面作用较大.
作者:王庆祝;刘保平;孟玉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和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放射性核素131碘目前成为临床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1].但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的知识,多数患者了解较少,心理负担较重.作者对265例进行131碘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晓光;孟玉葆;韩静英;程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据报道,全世界感染HIV-1的人数已超过4 0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明显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大约25%的HIV患者因为药物毒副作用在接受HAART 1 a内停止治疗[1-2].作者分析了94例HIV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李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作者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钛网植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0~70.0(51.2±7.4)岁.
作者:刘涛;张敬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植体植入即刻负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犬4只,微型种植体32枚,将其分别植入犬双侧上颌颊侧基骨处,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相邻两钉间即刻加载水平向力1.96 N.实验动物分别于加载后1、2、4、8周处死.采用HE染色及喷金法对加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横断面各部位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期内32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周围软组织愈合良好.2周内种植体与骨组织成纤维性愈合;4周时骨界面处有类骨质出现;8周时有层状骨形成.对照组4周时有明显类骨质形成.骨界面处各部位组织反应以颈部重,尖部轻;受力侧以吸收为主,非受力侧以增生为主.结论:界面处各部位骨组织反应不同;即刻加载不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作者:张月兰;余炜伟;崔淑霞;蔡留意;刘进忠;王世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反义寡核酸(ASODN)对人食管癌EC-1细胞中eIF4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针对eIF4E不同基因位点的2条反义寡核苷酸(ASODN1、2)和1条无义寡核苷酸(N-ODN)转染EC-1细胞(设5、10、15 μmol/L 3个转染浓度),分别培养24、48、72 h,并设空脂质体转染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IF4E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SODN 1、2转染EC-1细胞培养24、48、72 h后,各组中eIF4E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降低,2者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DN1、2组每个时间段内随浓度增加ASODN抑制效应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23、10.284、10.496、7.621、8.420和9.089,P<0.05),组间相同时间点、相同浓度的抑制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DN组和空白对照组对eIF4E的表达均无抑制效应.结论:特异性的ASODN能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1细胞中eIF4E的表达.
作者:陈奎生;王志永;周强;柴雅玫;高冬玲;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分化相关基因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其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近年来,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裸鼠移植瘤实验等技术,观察了正常食管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和食管癌组织中NDR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规律;并从体内、外两个角度探讨了NDRG1的诱导分化作用和诱导分化剂佛波酯、维甲酸、丁酸钠、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NDRG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1-9].
作者:张蕾;贺付成;张云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尼泊苷(Vm-26)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OXA)组成的VOF或联合顺铂(CDDP)组成的V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73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VOF方案治疗组(38例)和VCF方案治疗组(35例),比较2组间的治疗有效率(RR),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无进展生存时间(D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OF及VCF方案治疗组的RR分别为68.4%和62.8%(λ2=0.250,P>0.05),mOS分别为10.0和8.9个月(λ2=3.203,P>0.05),DFS为6.6和6.5个月(λ2=1.221,P>0.05).VCF方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厌食的发生率分别为82.9%,77.1%和77.1%,高于VOF方案治疗组的55.3%,55.3%和52.6%(λ2=6.428,3.873,4.773,P<0.05),而VOF方案的末梢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7.9%,高于VCF方案的2.8%(λ2=25.574,P<0.05).结论:VOF方案治疗胃癌近期有效率与VCF方案的疗效相当,但毒副反应小于后者.
作者:周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6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卵巢上皮性癌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6%,正常卵巢组织为10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为85.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9.584,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与卵巢良性和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2.482、10.046,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λ2=6.232、5.071,P<0.05).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卵巢上皮性癌(1.30±0.32vs 0.61±0.20,t=6.706,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颜秋梅;李巧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组多系统受累疾病,如同时累及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ME)[1].关于ME的传统影像学表现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2-3],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ME的诊断应用也逐渐开展,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见少量个案报道[4].
作者:闫峰山;徐俊玲;李永丽;史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内障在我国是居于第一位的致盲眼病,其致病原因很多,糖代谢紊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者对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施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60例(184眼)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作者:郑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尼泊苷(VM-26)联合沙利度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荷瘤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高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VM-26、生理盐水,经口灌注沙利度胺.用药2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裸鼠骨髓造血功能,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各组裸鼠移植瘤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70,P<0.05).各组移植组织中VEGF、CD44v6表达及MV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λ2/F=22.881、26.371、19.518,P均<0.05);各治疗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CD44v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较高剂量VM-26组减轻.结论: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能抑制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形成,且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丹;周云;罗执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多普勒血流特点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3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脏肿块的大小和血流分级,并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I).取术后或穿刺的肿瘤组织进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随血流分级的增高,MVD的表达逐渐增多(F=20.425,P<0.05),不同血流分级的VEGF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05).MVD、RI随肿块的增大而增高(F值分别为22.443和11.983,P均<0.05),RI与MVD呈正相关(r=0.812,P<0.05).不同大小肿块间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0.154,P>0.05).VEGF表达阳性组与VEGF表达阴性组之间MVD、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56和-2.961,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活性的方法,可以为临床各种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杨利霞;骈林萍;李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有创通气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h、12h 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创通气组的心率(t=9.87,P<0.05)、呼吸频率(t=3.79,P<0.05)、血氧饱和度(t=2.83,P<0.05)及氧分压(t=4.29,P<0.05)等指标较无创通气组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均较治疗前下降(F时间=485.9,P<0.05),治疗后有创通气组较无创通气组血浆BNP下降(F时间=7.345,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BNP下降明显.
作者:冯敏;孙荣青;倪占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顺铂(CDDP)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替尼泊苷(VM-26)组成的VCF方案或联合依托泊甙(VP-16)组成的ECF方案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10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VCF方案治疗组(54例)和ECF方案治疗组(48例),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RR)、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DFS)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VCF方案治疗组和ECF方案治疗组的RR分别为75.9%和54.2%(λ2=5.883,P=0.021),mOS分别为9.3和6.6个月(λ2=9.799,P=0.002);DFS为5.9和4.3个月(λ2=13.230,P=0.001).VCF方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7.0%,42.6%和40.7%,高于ECF方案治疗且(70.8%,18.8%和14.6%)(λ2=4.081,6.710,8.545,P<0.05).而ECF方案治疗组脱发的发生率为56.3%,高于VCF的35.2%(λ2=4.554,P<0.05).结论:VCF方案治疗胃癌明显优于ECF方案的疗效,但骨髓毒性大于ECF方案.
作者:周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预处理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预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至12d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氧、糖剥夺组,氧、糖剥夺预处理组和致死性氧、糖剥夺组(n=30).以换用无糖Earle's液培养作缺糖处理,通入含体积分数为85%N2、含体积分数为10%H2和含体积分数为5%CO2混合气体作缺氧处理,各组均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各组神经元HSP70及c-fos的表达.结果:HSP70及c-fos的表达在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50.44,P<0.05);氧、糖剥夺预处理组HSP70及c-fos的表达较对照组、单纯氧、糖剥夺组和致死性氧、糖剥夺组显著增加.结论:氧、糖剥夺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梁红霞;樊哲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不同氟暴露水平地区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Rsa Ⅰ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了解其与高氟区人群骨密度异常的关系.方法:分别在高氟区(100例)与对照区(110例)选择观察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ER Rsa Ⅰ基因型;应用X线检查两地部分人群(高氟区49例,对照区25例)骨结构改变.结果:高氟区和对照区人群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87.8%和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6.069,P<0.05);骨密度异常人群ER Rsa Ⅰ基因型分布rr为66.7%,Rr为25.9%,RR为7.4%;骨密度正常人群分布rr为80.0%,Rr为10.0%,RR为10.0%,2类人群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3.078,P>0.05);未发现携带纯和突变型RR的人群骨密度异常的危险性增高(OR=0.56,95%CI:0.09~3.56).结论:ERRsa Ⅰ基因多态性与高氟暴露人群骨密度异常无明显关系.
作者:巴月;武伟华;任丽君;银恭举;李海霞;王刚;杨如璞;程学敏;张亚玮;崔留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闭合蛋白(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者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laud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λ2=35.443,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laudin-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λ2=40.258,P<0.05).②卵巢上皮性癌中、低分化组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λ2分别为14.249和9.99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λ2分别为4.710和4.065,P<0.05).③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laudin-3与Claudin-4的表达呈正相关(rP=0.588,P<0.05).结论:Claudin-3和Claudin-4的高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赵先兰;王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