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损毁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

潘胜军;李丽蓉;王雨若

关键词:睡眠-觉醒状态, 快眼动睡眠, 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 肌迟缓, 红藻氨酸, 猫
摘要:目的:损毁猫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观察其对睡眠-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藻氨酸(KA)微量注射入猫(6只)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每侧6ug),损毁该区域.通过脑电活动和肌电活动测量损毁前后动物的觉醒-睡眠状态.统计损毁前后各时相数据占每次睡眠描记时间的百分比、每次睡眠描记的快眼动(REM)睡眠次数及每次REM睡眠时间.结果:损毁后觉醒时间的百分比从损毁前的(14.68±1.37)%增加到(20.78 4-3.37)%(t=-1.350,P=0.235);慢波睡眠时间从(65.07 4±2.73)%减少到(64.65±4.35)%(t=0.089,P=0.932);REM睡眠时间从(20.26±2.74)%减少到(13.65±2.25)%(t=3.843,P=0.012);REM睡眠次数从损毁前的(12.2±1.6)次/6 h减少到(10.0 4±1.4)次/6 h(t=1.976,P=0.119);REM睡眠时间从(6.3±0.6)min/次减少到(5.5 4±0.5)min/次(t=0.939,P=0.401).有4只动物在双侧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神经细胞损毁后的REM睡眠过程中仍维持一定的肌张力,而在正常睡眠描记过程中肌张力完全消失,只出现时相性的肌肉颤搐.损毁部佗的组织学观察显示距损毁部位1-2 mm内的神经细胞消失.损毁区域的神经纤维破坏不明显.结论:背外侧脑桥中脑被盖区的神经细胞在REM睡眠的维持及其伴随的颈肌迟缓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谱测定

    目的:检测生理pH值下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独的配体和DNA在300-380nm区域都没有信号,向DNA液中滴加偏端霉索衍生物,在圆二色谱(CD谱)上300-370 nm区域会有信号出现.利用这种方法观察核酸构象的变化.结果:在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的混合液的CD谱上观察到在300-370 nm区域有特征峰.结论:偏端霉素衍生物对DNA的碱基有识别功能.

    作者:叶勇;杨俊亮;刘艳红;赵玉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及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G-CSF动员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X)诱导成为糖尿病兔后,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不进行治疗作对照(A组),余3组分别用G-CSF动员(B组)、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C组)及G-CSF动员联合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D组)进行治疗.28 d后均以右侧股内侧正中部位为中心等距离取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上述A、B、C、D 4组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1)分别为(22.0±6.0)、(35.8 4±7.5)、(38.1±7.2)和(48.7±9.1)个/高倍视野,VEGF蛋白表达水平(2)分别为(8.87 4-1.51)%、(11.83 4-1.65)%、(12.32±1.34)%和(17.13±2.73)%,局部干细胞移植(1)和G-CSF动员(2)对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有影响(F1分别为50.599、35.930,F2分别为39.846,25.435,P均<0.001,但F1x2分别为2.256,0.437,P>0.05).结论:G-CSF动员和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

    作者:孟建波;康胜群;康素娴;杨彦;周晨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8例免疫分型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探讨不同表型ALL缓解率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8例形态学分型为ALL的患儿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进行分析,并与细胞组织化学(FAB分型)进行比较.对所有ALL患儿进行化疗,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结果:128例患儿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1.25%,有16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28例ALL患儿中104例表达淋系抗原,纯B系抗原表达52例,纯T系抗原表达22例.淋系中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30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主要表达CD33、CD13,4例ALL-L2为纯髓系表达,8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淋系表达,8例为未分化型,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2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其中在B-ALL中CD19敏感性高,在T-ALL中CD7敏感性高,HLA-DR、CD34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伴髓系表达的ALL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髓系表达者(X2=17.26,P=0.028).结论:免疫分型能助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是对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儿童ALL采用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王颖超;殷楚云;徐学聚;赵晓明;方营旗;盛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靶器官T细胞受体克隆检测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鼠肝脏、皮肤、结肠、肾脏等组织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BV)20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和CDR3克隆的性质.结果: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 d临床开始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移植后24 d受鼠肝脏、皮肤、远端回肠等均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在其T细胞受体谱型图上出现了分属TCRBV家族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而肾脏等非GVHD靶器官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的T细胞增生.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 d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GVHD靶器官出现的T细胞单克隆及寡克隆增生可能与GVHD的发生相关.

    作者:符粤文;吴德沛;陈峰;冯宇锋;宋永平;朱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及鼻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鼻内镜术后持续性鼻窦炎状态42例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作者分别应用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及鼻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鼻窦内窥镜术后持续鼻窦炎状态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尹志华;董明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豫医无毛小鼠无毛基因突变部位的定位和分析

    目的:研究豫医无毛小鼠(YYHL)突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对豫医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克隆后测序,并与Mus muscnlu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测出YYHL DNA序列1 824bp和昆明小鼠DNA序列1816 bp,其不同之处有27处,变异方式包括插入、缺失和点突变.其中在12外显子中有一无义突变(G→A),导致该部位由编码色氨酸的UGG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GA.结论:YYHL无毛性状的产生可能与基因组的变异有关.

    作者:臧文巧;杨璇;王涛;轩小燕;李敏;杜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六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微阵列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Survivin、P53、P16、CyclinBl、CyelinD1和CyclinE 6种肿瘤相关抗原(TAAs)自身抗体,评价TAAs微阵列对卵巢癌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55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肿瘤、35例正常对照及2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69份血清中以上6种TAAs自身抗体.结果:检测1种TAAs抗体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为9.1%-23.6%,Survivin高,CyclinE低;随TAAs联合种类由1种增加至6种,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增加至63.6%,特异度达85.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60.0%及0.493.6种TAAs微阵列检测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卵巢癌组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622、0.135,P均>0.05),而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各组阳性率(8.7%-34.8%)有较术前(65.2%)降低的趋势.结论:联合6种TAAs微阵列检测血清自身抗体对卵巢癌诊断和术后病情监测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留霞;王甜甜;王凯娟;代丽萍;张建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口服钆喷酸葡胺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45例效果观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方法.

    作者:尚伟;刘安龙;李保庚;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志贺菌6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目的:建立志贺菌6种毒力基因[志贺菌肠毒素I基因(setl)、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蛋白基因(ial)、志贺毒素1基因(stxl)及调控基因(virA)]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多基因的同时检测.方法:选掸志贺菌的6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以A群和C群4株标准及B群和D群4株临床分离株为模型,应用降落PCR方法在1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定性判断结果.通过样本倍比稀释检验多重PCR的灵敏性,并在NCBI网站上用BLAST检索各引物的特异性.另选取河南省2001年至2007年115株志贺菌进行多重PCR检测,以验证多重PCR的可行性.结果:多重PCR能同时检测上述6种毒力基因,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6种毒力基因相比具有相近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15株志贺菌,除stxl外,其余5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均在85%以上.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徐兰英;许汴利;马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效果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及恒速输注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80例ASA I~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TCI组(A组)和舒芬太尼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40例.颈丛神经阻滞后,A组手术开始前5 min启动舒芬太尼TCI,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15ug/L,术中随时调整目标浓度.B组手术开始前5 min给予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ug/kg,然后以0.1 ug/(kg·h)起始速率恒速输注,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注速率,每次递增或递减0.02-0.03ug/(kg·h).监测2组麻醉前(T0)、颈丛阻滞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术中牵拉明显时(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镇静镇痛程度.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镇静评分(2.17±0.36),B组为(2.28±0.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67).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3、0.89、1.80和'0.01,P均>0.05),但时间点间比较除脉搏氧饱和度(F时间=0.50,P>0.05)外,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4、6.01和4.96,P均<0.05).与T0时间点比较,2组T1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均增高(P均<0.01);B组T2时间点的心率、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仍增高,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降低(P均<0.01).结论:舒芬太尼TCI辅助颈丛阻滞用于颈部手术安全有效.镇痛良好,较恒速输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呼吸抑制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涛;韩雪萍;王勇;徐广;田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管癌与胆管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胰胆管进行检查的技术[1-7].

    作者:彭培立;王海亭;郝强;陆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治策略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

    作者:郭丹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及CIX34的表达

    目的:检测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及CD34抗原在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初治AL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及16例对照人群骨髓细胞中Cripto-1及CD34抗原的表达.结果:Cripto-1在A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8%和0(P=0.00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2%和0(P<0.001).ALL患者中未检测到Crip-to-1的表达,AML患者中Cripto-1及CD34的表达具有关联性(X2=9.095,rp=0.396,P=0.003).结论:AL患者Cripto-1及CD34表达升高.Cripto-1/CD34共同高表达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张秋堂;包丰昌;孙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联合皮炎平霜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22例疗效观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1],操作简单,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2],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观察发现[3],部分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局部先后出现皮肤过敏(轻度表现为皮肤发红伴瘙痒,中度表现为局部瘙痒和皮疹,重度可出现水疱和脓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牛秋梅;陈长英;董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及2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4组孕妇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均有AQP3表达,分别位于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及胎膜组织羊膜上皮细胞、腹膜组织间皮细胞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腹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强,胎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弱,羞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3.916、22.829及22.627,P均<0.05).结论:AQP3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月玲;李留霞;文建国;李真珍;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郑州市某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目的:调查郑州市某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及特点,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某医学院附属厌院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s诊断标准,收集146名体检人员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测定的数据,分析该人群中MS的检出率和分布特点.结果:该人群MS检出率为15.1%,中心性肥胖组MS的检出率(28.6%)高于止常组(2.6%)(X2=19.158,P=0.001),饮酒者MS检出率(25.0%)高于不饮酒者和以前饮酒现在不饮洒者(8.1%)(X2=10.158,P=0.006);MS人群慢病知识知晓率低.未做过血糖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35.6%,未做过血脂检测及不知道是否测过的有28.8%,未检测血压的有14.4%.结论:该体检人群MS患病率已经达到中国城市居民MS患病平均水平,相关部门要对其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韩洁;王玲;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间断与持续低温灌注对离体猪心冠状动脉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24 h间断与持续灌注低温含血停搏液对离体猪心脏冠状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瑞典家猪1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断灌注组和持续灌注组3组,每组6头.间断灌注组和持续灌注组切取心脏后分别建立冠状动脉灌流模型进行24 h离体心脏间断与持续低温灌注,然后进行器官浴槽实验评价冠状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对照组心脏未经灌注直接测定冠状动脉功能.结果:对照组、间断灌注组和持续灌注组的平滑肌大收缩值(Cmax)分别为(17.33±4.07)、(17.79±3.67)和(16.89±3.61)m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4,P=0.919),大舒张值(Rmax)均为100%.3组的大内皮依赖性舒张(EDRmax)分别为(97.04±1.42)%、(91.87±2.29)%和(90.16±3.94)%(F=10.164,P=0.002),舒张至50%大收缩时P物质浓度的负对数(pEC50)分别为(7.55±0.16)、(7.25±0.21)和(6.72±0.22)(F=26.712,P<0.001);与对照组相比,间断灌注组和持续灌注组EDRmax和pEC50均降低(P均<0.05);与间断灌注组相比,持续灌注组pEC50降低(P<0.05).结论:24 h间断与持续低温灌注对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平滑肌功能无明显损伤,但对内皮细胞功能均有明显损伤,其中24h间断低温灌注对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较轻.

    作者:马宁;张伟华;周志明;廖秋明;乔晨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转移结肠癌细胞微环境对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转移结肠癌细胞SW620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为DC疫苗在结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培养,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W620条件培养基,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SW620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 mRN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及杀伤能力.结果:TADC与正常成熟DC相比,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正常DC及TADC CD86及CD1a分子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6.95及19.09,P<0.001).与正常DC比较,TADC CD86分子阳性率由(68.56±8.04)%降为(42.41±10.87)%,CD1a分子阳性率由(55.71±12.12)%降为(26.60±12.03)%(P均<0.05);CD1a基因表达降低,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112.53±7.16)%懈.(91.26±6.62)%]及杀伤能力[(62.42±0.57)%vs.(50.37±2.21)%]均下降(t分别为6.17、17.41.P均<0.001).结论:SW620条件培养基所营造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康栋;秦珍珠;路静;杨洪艳;黄幼田;郑智敏;赵明耀;董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8-75(60.6±9.5)岁;组织学I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7例肿瘤浸润黏膜层、黏膜下层或浅肌层,55例肿瘤浸润深肌层或外膜层;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42例]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和MVD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35/62)和90.3%(56/62),2者共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3,P<0.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X2分别为0.471,0.104和1.011,P均>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分别为4.254和5.526,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t值分别为1.942和0.239,P均>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9.619,t值分别为-3.525和11.904,P均<0.05).结论:KiSS-1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作者:陈妍琼;赵志华;张蕾;高冬玲;张岚;陈奎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内皮祖细胞自体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自体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组I)、单纯EPCs移植组(组Ⅱ)和阿托伐他汀联合EPCs移植组(组Ⅲ).每组10只.大鼠无菌心脏采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得较纯的EPCs.3组大鼠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大鼠AMI模型.组Ⅱ、组Ⅲ在模型制备后,于梗死周边庆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EPCs,组I注射等量培养液.24 h后.组III以阿托伐他汀50 mg/(kg·d)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EPCs及修复情况.结果:8周后,3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压力变化速率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5.7、296.5、844.9、67.6、127.0,P均<0.001).组Ⅲ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组Ⅱ和组I改善(P均<0.05),缺血区域的移植细胞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组I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细胞被瘢痕组织替代;组Ⅱ和组III心肌结构排列明显有序.结论:EPCs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MI效果优于单纯EPCs移植.

    作者:梁鹍;牛颖;魏经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