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平台骨折87例手术治疗体会

康智;王琦;洪云飞;杜志军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治疗
摘要: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性都有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由于伤情复杂,其治疗依然是对创伤骨科医师的一大挑战1.2001年11月至2007年6月,作者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a-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a-硫辛酸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探讨a-硫辛酸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7只,其中4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硫辛酸治疗组(19只)和糖尿病组(18只),另外1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a-硫辛酸治疗组隔d给予a-硫辛酸腹腔注射,精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2周,记录给药4、8及12周各组空腹血糖.12周后处死实验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和PKC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给药4、8及12周,3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21,P:0.02),其中a-硫辛酸治疗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F组间=615.31,P<0.001),但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给药12周后3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2和169.69,P均<0.01),其中糖尿病组与a-硫辛‘酸治疗组大鼠均较正常对照组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均<0.05),但a-硫辛酸治疗组视网膜组织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降低(P均<0.05).结论:a-硫辛酸可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KC和VEGF蛋白的表达,干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郝燕燕;付蓉花;卢振威;范璐璐;孟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联合皮炎平霜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22例疗效观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1],操作简单,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2],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观察发现[3],部分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局部先后出现皮肤过敏(轻度表现为皮肤发红伴瘙痒,中度表现为局部瘙痒和皮疹,重度可出现水疱和脓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牛秋梅;陈长英;董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蓝氏贾第鞭毛虫染色体的制备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以及染色体的数目.方法:用改良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滋养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5、0.10、0.20、0.40和0.80 mg/L)、低渗处理不同时间(30、50、55、65和80 min)和不同固定液[V(甲醇):V(冰醋酸)为3:1和2:1]等条件下制备贾第虫染色体.结果和结论:在制备贾第虫染色体时,秋水仙素的佳作用浓度为0.20 mg/L,佳低渗处理时间为55 min,固定液推荐V(甲醇):V(冰醋酸)为3:1.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

    作者:李冀;沈海娥;布仁满都呼;高青;田喜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获得性凝血因子XⅢ缺乏症2例治疗体会

    获得性凝血因子XⅢ(F XⅢ)缺乏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的筛选试验如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功能试验、纤维蛋白原测定(Fbg)、凝血酶凝固时间和血管性假血友病(vW病)的检查结果都在正常范围[1].

    作者:刘延方;赵丽颖;赵晓明;张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 ba基因Kozak序列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精蛋白(GP)I ba 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缺血件脑血管病组(228例)和健康对照组(235例)进行Kozak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CC基冈型频率为8.8%,C等位基因频率为29.2%,均高于对照组的4.3%和23.2%(X2=3.896,P=0.048;X2=4.281,P=0.039).结论:GP I ba基冈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石磊;许予明;王五洲;宋波;王海珍;杜冉;张华;郑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钠通道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海马脑组织切片,灌流含5 mg/L尼可刹米的人工脑脊液,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0 min脑组织切片海马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绘制给药前后钠通道的钠电流一测试电压(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结果:尼可刹米在脑电位-50-+20 mV范围内增大钠电流.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稳态激活曲线中钠通道半数激活电压由(-34.6±3.07)mV变为(-37.63±3.37)mV(t=3.38,P=0.02),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变化;尼可刹米使钠通道的稳态失活曲线中钠通道半数失活电压由(-43.36±3.06)mV变为(-33.24±2.05)mV(t=6.13,P=0.002),曲线向去极化方向变化.结论:增加电压依赖性钠电流可能是尼可刹米兴奋中枢神经元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千智斌;姬明丽;宋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手术前1周内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其CT征象.结果:①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84.75%(50/59),敏感性为92.31%(36/39),特异性达70.00%(14/20).②胃癌淋巴结螺旋CT呈融合型、强化密度差值≥80 Hu、不均匀强化及直径≥9 mm者,病理转移的阳性率较高(X2=14.12、37.10、7.00和23.72,P均<0.05).结论:螺旋CT町较准确地检出胃癌转移淋巴结.

    作者:杨志浩;高剑波;陈奎生;郭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GS)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雌性去卵巢大鼠于术后8 d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GS(低、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按2.0 mL/kg分别腹腔注射蒸馏水、GS及雌二醇(E2),1次/d,连续注射3 d.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数.结果: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GS组细胞有丝分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86,P<0.001),且阳性对照组与GS组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随GS剂量的升高,GS组细胞有丝分裂数增加(F=4.692,P=0.026).结论:GS能加速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吕斌;张萍;李振国;何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胫骨平台骨折24例手术治疗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足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合并有韧带、半月板的损伤,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往往不佳.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同程度下陷,若早期负重则平台下陷更明显.

    作者:西立峰;吴学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和实验组(C组).C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前10 min经SMA注入TGF-β1溶液0.5 mL;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TGF-β1,余同C组;A组单纯分离肠SMA,不做阻断,余同B组.采用HE染色及Chiu评分法判断小肠黏膜形态学损伤程度,检测门静脉血浆中D-乳酸水平.结果:B组肠黏膜损伤较A组严重,C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Chiu评分和门静脉血D-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90、33.084,P均<0.001);门静脉血浆D-乳酸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81,P<0.001).结论:TGF-β1可以减轻小肠L/R损伤,血D-乳酸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进而评价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程度.

    作者:孙培春;吴万庆;吴刚;韩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圆二色谱测定

    目的:检测生理pH值下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独的配体和DNA在300-380nm区域都没有信号,向DNA液中滴加偏端霉索衍生物,在圆二色谱(CD谱)上300-370 nm区域会有信号出现.利用这种方法观察核酸构象的变化.结果:在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的混合液的CD谱上观察到在300-370 nm区域有特征峰.结论:偏端霉素衍生物对DNA的碱基有识别功能.

    作者:叶勇;杨俊亮;刘艳红;赵玉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管癌与胆管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胰胆管进行检查的技术[1-7].

    作者:彭培立;王海亭;郝强;陆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志贺菌6种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目的:建立志贺菌6种毒力基因[志贺菌肠毒素I基因(setl)、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蛋白基因(ial)、志贺毒素1基因(stxl)及调控基因(virA)]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多基因的同时检测.方法:选掸志贺菌的6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以A群和C群4株标准及B群和D群4株临床分离株为模型,应用降落PCR方法在1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定性判断结果.通过样本倍比稀释检验多重PCR的灵敏性,并在NCBI网站上用BLAST检索各引物的特异性.另选取河南省2001年至2007年115株志贺菌进行多重PCR检测,以验证多重PCR的可行性.结果:多重PCR能同时检测上述6种毒力基因,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6种毒力基因相比具有相近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15株志贺菌,除stxl外,其余5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均在85%以上.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徐兰英;许汴利;马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六种肿瘤相关抗原自身抗体微阵列诊断卵巢癌的价值

    目的: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Survivin、P53、P16、CyclinBl、CyelinD1和CyclinE 6种肿瘤相关抗原(TAAs)自身抗体,评价TAAs微阵列对卵巢癌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用间接ELISA法检测55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肿瘤、35例正常对照及23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69份血清中以上6种TAAs自身抗体.结果:检测1种TAAs抗体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为9.1%-23.6%,Survivin高,CyclinE低;随TAAs联合种类由1种增加至6种,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增加至63.6%,特异度达85.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60.0%及0.493.6种TAAs微阵列检测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卵巢癌组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622、0.135,P均>0.05),而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各组阳性率(8.7%-34.8%)有较术前(65.2%)降低的趋势.结论:联合6种TAAs微阵列检测血清自身抗体对卵巢癌诊断和术后病情监测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留霞;王甜甜;王凯娟;代丽萍;张建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照相手机对面部痤疮严重性进行远程分级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应用照相手机对面部痤疮严重性进行远程分级的可行性.方法:由3名皮肤科医生以痤疮的严重级别为指标分别评估80例面部痤疮患者,其中1名医生进行面对面评估,其他2名医生进行远程评估.然后统计分析3名医生评估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3名医生对80例痤疮患者严重性分级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和完全不一致的病例数分别为46例(57.5%)、30例(37.5%)和4例(5.0%).远程医生和面对面医生对痤疮严重性评估的一致性以及远程医生和远程医生对痤疮严重性评估的一致性(K)分别为0.602(95%CI 0.443-0.753),0.460(95% CI 0.303-0.612)和0.546(95%CI 0.405-0.687)(p均<0.001).结论:应用照相手机对痤疮严重程度进行远程分级是可行的.

    作者:杨蕾;王向辉;刘欣;董慧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郑州市某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血脂异常相关因素.方法:对郑州市某体检人群263人进行血脂测定及膳食和生活习惯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脂异常率为45.2%,不同年龄组血脂异常率不同(X2=8.467,P=0.014);每目饮酒量、体质指数(BMI)不同组之问血脂异常率不同(X2=12.550,P<0.001;X2=11.18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过量饮酒及年龄≥45岁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可通过调整膳食、控制体质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

    作者:曹磊;韩洁;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及2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4组孕妇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均有AQP3表达,分别位于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及胎膜组织羊膜上皮细胞、腹膜组织间皮细胞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腹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强,胎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弱,羞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3.916、22.829及22.627,P均<0.05).结论:AQP3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月玲;李留霞;文建国;李真珍;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效果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及恒速输注辅助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80例ASA I~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TCI组(A组)和舒芬太尼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40例.颈丛神经阻滞后,A组手术开始前5 min启动舒芬太尼TCI,初始效应室浓度为0.15ug/L,术中随时调整目标浓度.B组手术开始前5 min给予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ug/kg,然后以0.1 ug/(kg·h)起始速率恒速输注,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注速率,每次递增或递减0.02-0.03ug/(kg·h).监测2组麻醉前(T0)、颈丛阻滞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术中牵拉明显时(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镇静镇痛程度.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无不良反应发生,A组镇静评分(2.17±0.36),B组为(2.28±0.4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67).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3、0.89、1.80和'0.01,P均>0.05),但时间点间比较除脉搏氧饱和度(F时间=0.50,P>0.05)外,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64、6.01和4.96,P均<0.05).与T0时间点比较,2组T1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均增高(P均<0.01);B组T2时间点的心率、T4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仍增高,T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降低(P均<0.01).结论:舒芬太尼TCI辅助颈丛阻滞用于颈部手术安全有效.镇痛良好,较恒速输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呼吸抑制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振涛;韩雪萍;王勇;徐广;田丹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雷帕霉素靶蛋白RNA干扰联合雷帕霉素对人食管癌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雷帕霉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联合雷帕霉素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构建裸鼠食管癌ECI细胞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出1周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50ug/(kg·次)]、mTOR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治疗组[腹腔注射mTOR siRNA,3ug/次]和联合治疗组(先腹腔注射mTOR siRNA,第2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另设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PBS代替药物)和顺铂治疗组[腹腔注射常规化疗药顺铂,1 mg/(kg·次)];每组各5只.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取瘤组织,分析治疗前后移植瘤体积的变化.②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单用雷帕霉素(F=185.00,P<0.001)或mTOR siRNA(F=199.01,P<0.001)均能降低裸鼠移植瘤体积;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有交互作用(F=30.30,P<0.001),2者联合应用后,裸鼠移植瘤体积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顺铂治疗后,裸鼠移植瘤体积与联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6,P:0.682).②单用雷帕霉素(F=395.76,F=550.04,P均<0.001)或mTOR siRNA(F=367.58,F=573.39.P均<0.001)均能降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有交互作用(F=11.68,P=0.004:F=10.23,P=0.006),2者联合应用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顺铂治疗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7.15±0.56)及mRNA(6.88±0.59)的表达与联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551;t=0.572,P=0.583).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TOR基因及应用雷帕霉素治疗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下调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且2者联合效果佳.

    作者:陈玉;亚国伟;张威;陈奎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捆绑式胰肠吻合65例临床分析

    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作者对6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行彭式捆绑式吻合,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作者:赵永福;李勋;吴阳;张水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