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浩;高剑波;陈奎生;郭华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利用水成像原理对胰胆管进行检查的技术[1-7].
作者:彭培立;王海亭;郝强;陆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自体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组I)、单纯EPCs移植组(组Ⅱ)和阿托伐他汀联合EPCs移植组(组Ⅲ).每组10只.大鼠无菌心脏采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得较纯的EPCs.3组大鼠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大鼠AMI模型.组Ⅱ、组Ⅲ在模型制备后,于梗死周边庆注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EPCs,组I注射等量培养液.24 h后.组III以阿托伐他汀50 mg/(kg·d)灌胃.8周后观察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EPCs及修复情况.结果:8周后,3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压力变化速率大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5.7、296.5、844.9、67.6、127.0,P均<0.001).组Ⅲ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组Ⅱ和组I改善(P均<0.05),缺血区域的移植细胞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组I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紊乱,心肌细胞被瘢痕组织替代;组Ⅱ和组III心肌结构排列明显有序.结论:EPCs移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MI效果优于单纯EPCs移植.
作者:梁鹍;牛颖;魏经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肠黏膜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和实验组(C组).C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前10 min经SMA注入TGF-β1溶液0.5 mL;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TGF-β1,余同C组;A组单纯分离肠SMA,不做阻断,余同B组.采用HE染色及Chiu评分法判断小肠黏膜形态学损伤程度,检测门静脉血浆中D-乳酸水平.结果:B组肠黏膜损伤较A组严重,C组肠黏膜损伤较B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Chiu评分和门静脉血D-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90、33.084,P均<0.001);门静脉血浆D-乳酸水平与肠黏膜损伤病理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81,P<0.001).结论:TGF-β1可以减轻小肠L/R损伤,血D-乳酸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进而评价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程度.
作者:孙培春;吴万庆;吴刚;韩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是目前治疗重度痔的首选方法.肠道清洁程度直接关系到PPH能否顺利完成及其手术效果.
作者:冯江雪;武玉娟;石玉兰;陈爱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是否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以及染色体的数目.方法:用改良的TYI-S-33培养基培养贾第虫滋养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05、0.10、0.20、0.40和0.80 mg/L)、低渗处理不同时间(30、50、55、65和80 min)和不同固定液[V(甲醇):V(冰醋酸)为3:1和2:1]等条件下制备贾第虫染色体.结果和结论:在制备贾第虫染色体时,秋水仙素的佳作用浓度为0.20 mg/L,佳低渗处理时间为55 min,固定液推荐V(甲醇):V(冰醋酸)为3:1.贾第虫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典型的凝集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10.
作者:李冀;沈海娥;布仁满都呼;高青;田喜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C抗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100例,女56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儿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00.0%,较对照组(65.0%)升高(X2=63.247,P<0.001),且患儿组4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者占48.7%,高于对照组的8.0%(X2=45.828,P<0.001).通过调整饮食,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3.0%.男、女患儿在不耐受食物分布及耐受程度上存在部分差异.结论: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部分结果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周明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生理pH值下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独的配体和DNA在300-380nm区域都没有信号,向DNA液中滴加偏端霉索衍生物,在圆二色谱(CD谱)上300-370 nm区域会有信号出现.利用这种方法观察核酸构象的变化.结果:在偏端霉素衍生物与DNA的混合液的CD谱上观察到在300-370 nm区域有特征峰.结论:偏端霉素衍生物对DNA的碱基有识别功能.
作者:叶勇;杨俊亮;刘艳红;赵玉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孕妇外周血血浆胎源性牙釉质蛋白(Amelogenin)基因和DYS19位点,探讨其对男性胎儿性别诊断的可能性与准确性.为伴性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2例正常孕妇外周血2 mL,以1例未婚无妊娠史女性为阴性对照、1例正常男性为阳性对照.提取血浆DNA作为PCR模板,以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Amelogenin基因和DYS19位点.并将实验结果与娩出后的新生儿实际性别比较.结果:孕妇外周血血浆中Amelogenin基因检测与娩出后新生儿实际性别符合率为95.5%.DYS19位点榆测符合率90.9%,2指标检测结果与胎儿实际性别符合率较高(kappa=0.909,P:0.088;kappa=0.820,P=0.120).Amelogenin基因与DYS19位点检测的一致率为95.2%.结论:Amelogenin基因和DYS19位点预测胎儿性别符合率无差异.联合检测Amelogenin基因和DYS19位点,可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作者:李瓅;陈辉;郑红;王雅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前认为,左室假腱索(LVFT)为一种心内正常解剖结构的变异或心脏正常结构的一部分,而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无确切的关系,其超声检出率各家报道不一,可高达75%[1-2],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检查者的操作技术、应用仪器的分辨率和年龄有关.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苑小壮;王艳;肖海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合成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偏嗜性密码子,利用Synthetic Gene Designer软件对HBcAg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分成24条相互重叠的寡核苷酸片段,采用PCR法扩增获得完整的HBcAg基因,经BamH I和Xho 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ET30a(+),得pET30a(≠)-HB-cAg,经PCR扩增、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定点突变法改正错误位点.之后将重组子转入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HBcAg,SDS-PAGE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表达,表达效率64%左右;Wesb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合成HBcAg基因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
作者:王丽;刘金波;段春燕;龚舒;何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HU555A)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不同铁浓度(35、70、140和210 mg/L)的SHU555A标记大鼠BMSCs,分别于标记后1 d及1、2、3周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纳米颗粒进入细胞情况,台盼蓝排除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的大鼠BMSCs胞质内存在细小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台盼蓝染色显示标记时间对BMSCs活力无影响.铁浓度为35 mg/L时对标记的细胞活力无影响,大于该浓度则细胞活力下降.结论:35 ms/L的铁纳米颗粒可用于大鼠BMSOs标记.
作者:张勇;程敬亮;李华丽;王娟;赵天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1],操作简单,穿刺危险性小,并发症少[2],导管留置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临床观察发现[3],部分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局部先后出现皮肤过敏(轻度表现为皮肤发红伴瘙痒,中度表现为局部瘙痒和皮疹,重度可出现水疱和脓疱),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牛秋梅;陈长英;董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及20例正常孕妇(正常妊娠组)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4组孕妇胎盘、胎膜及腹膜组织中均有AQP3表达,分别位于胎盘组织合体滋养细胞及胎膜组织羊膜上皮细胞、腹膜组织间皮细胞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腹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强,胎膜中AQP3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弱,羞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3.916、22.829及22.627,P均<0.05).结论:AQP3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月玲;李留霞;文建国;李真珍;赵艳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志贺菌6种毒力基因[志贺菌肠毒素I基因(setl)、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蛋白基因(ial)、志贺毒素1基因(stxl)及调控基因(virA)]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多基因的同时检测.方法:选掸志贺菌的6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以A群和C群4株标准及B群和D群4株临床分离株为模型,应用降落PCR方法在1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定性判断结果.通过样本倍比稀释检验多重PCR的灵敏性,并在NCBI网站上用BLAST检索各引物的特异性.另选取河南省2001年至2007年115株志贺菌进行多重PCR检测,以验证多重PCR的可行性.结果:多重PCR能同时检测上述6种毒力基因,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6种毒力基因相比具有相近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15株志贺菌,除stxl外,其余5种毒力基因的阳性率均在85%以上.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徐兰英;许汴利;马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精蛋白(GP)I ba Kozak序列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缺血件脑血管病组(228例)和健康对照组(235例)进行Kozak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CC基冈型频率为8.8%,C等位基因频率为29.2%,均高于对照组的4.3%和23.2%(X2=3.896,P=0.048;X2=4.281,P=0.039).结论:GP I ba基冈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石磊;许予明;王五洲;宋波;王海珍;杜冉;张华;郑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膳食及其相关因素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开封县原发性肺癌病例130例,按性别、年龄1:1配对选取正常对照,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膳食摄入及相关情况,应用秩和检验和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筛选出肺癌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8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饮食不规律(OR=5.032.95%CI 1.516-16.640)、肿瘤家族史(OR=8.569,95%CI 0.852-82.189)可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经常摄人大米(OR:0.390,95%CI 0.156-0.977)、体质指数大(OR=0.323,95%CI 0.122-0.879)及家庭月人均收入高(OR=0.394,95%CI 0.164-0.945)为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膳食及其相关因素中肺癌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存,合理膳食、规律饮食、保持理想的BMI和发展经济有助于降低肺癌的发生.
作者:刘艳华;王玲;王彦平;耿振新;马师;陆维权;吕全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点,探讨不同表型ALL缓解率及预后的差别.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8例形态学分型为ALL的患儿幼稚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进行分析,并与细胞组织化学(FAB分型)进行比较.对所有ALL患儿进行化疗,比较完全缓解率的差异.结果:128例患儿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81.25%,有16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28例ALL患儿中104例表达淋系抗原,纯B系抗原表达52例,纯T系抗原表达22例.淋系中可合并髓系抗原表达,30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主要表达CD33、CD13,4例ALL-L2为纯髓系表达,8例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淋系表达,8例为未分化型,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同时表达2种以上淋系和髓系抗原标志,其中在B-ALL中CD19敏感性高,在T-ALL中CD7敏感性高,HLA-DR、CD34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伴髓系表达的ALL完全缓解率低于无髓系表达者(X2=17.26,P=0.028).结论:免疫分型能助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是对白血病细胞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儿童ALL采用形态学结合免疫学分型可获得T、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分化阶段和异常抗原表达等参数,有助于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王颖超;殷楚云;徐学聚;赵晓明;方营旗;盛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一种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方法.
作者:尚伟;刘安龙;李保庚;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联合雷帕霉素对人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①构建裸鼠食管癌ECI细胞移植瘤模型,待肿瘤长出1周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雷帕霉素治疗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50ug/(kg·次)]、mTOR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治疗组[腹腔注射mTOR siRNA,3ug/次]和联合治疗组(先腹腔注射mTOR siRNA,第2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另设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PBS代替药物)和顺铂治疗组[腹腔注射常规化疗药顺铂,1 mg/(kg·次)];每组各5只.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取瘤组织,分析治疗前后移植瘤体积的变化.②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①单用雷帕霉素(F=185.00,P<0.001)或mTOR siRNA(F=199.01,P<0.001)均能降低裸鼠移植瘤体积;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有交互作用(F=30.30,P<0.001),2者联合应用后,裸鼠移植瘤体积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顺铂治疗后,裸鼠移植瘤体积与联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6,P:0.682).②单用雷帕霉素(F=395.76,F=550.04,P均<0.001)或mTOR siRNA(F=367.58,F=573.39.P均<0.001)均能降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雷帕霉素和mTOR siRNA有交互作用(F=11.68,P=0.004:F=10.23,P=0.006),2者联合应用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更大幅度的下降.顺铂治疗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7.15±0.56)及mRNA(6.88±0.59)的表达与联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P=0.551;t=0.572,P=0.583).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TOR基因及应用雷帕霉素治疗均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下调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组织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且2者联合效果佳.
作者:陈玉;亚国伟;张威;陈奎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canstatin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检测结肠癌、相应癌旁和远癌组织各40例中canstat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canstati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7±0.14),低于癌旁组织的(0.58±0.18)和远癌组织的(0.62±0.21)(F=4.075,P=0.03);canstatin mRNA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20),低于中分化组织的(0.59±0.25)和高分化组织的(0.63±0.09)(F=3.121,P=0.04),canstatin mRNA表达与结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关(F或t分别为1.012、1.961、1.661和2.011,P均>0.05).结论:canstatin mBNA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町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于泳;唐芙爱;马军;卢高峰;刘霞;李智;张健;ZHANG Jian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