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37例疗效观察

杨俊福;蒋欣;武玉东;魏金星;梁宏;赵亚冰;高建光

关键词: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治疗
摘要:自2005年6月以来,作者对37例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25 mg/L,2.50 mg/L,5.00 mg/L,10.00 mg/L,20.00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胃癌细胞BGC-823 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1.25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BGC-823细胞0 h,12 h,24 h,48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20.00 mg/L的替尼泊甙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15.99%~80.83%,细胞生长抑制率随替尼泊甙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48 h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结论:替尼泊甙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诱导凋亡的能力与细胞的G2/M期阻滞有关.

    作者:罗执芬;周云;刘明月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裂畸形18例MRI诊断

    脑裂畸形为神经元移行异常疾病中严重者,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内衬灰质.脑裂畸形临床较罕见,且症状缺乏特征性.自CT及MR应用于临床以来,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1-2作者收集了2000年至2004年确诊的脑裂畸形18例,对其MRI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程敬亮;高剑波;杨涛;任翠萍;高雪梅;李荫太;张战利;卢国庆;赵艺蕾;周志刚;郭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富含酪氨酸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CYR61和CTGF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及家族史等临床参数有关(P<0.05);肺癌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类型和年龄对CYR61表达有重要影响,肿瘤的位置、CYR61表达和性别对肺癌组织中的CTGF表达有重要影响.结论:CYR61和CTGF单种基因或两者相互作用对肺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的重要靶蛋白.

    作者:崔玲玲;孙锦峰;王旗;李文杰;陈萍萍;赵松;赵高峰;冯丽云;谢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R353Q的多态性.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560例健康对照组和5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Ⅶ基因R353Q多态性.结果:FⅦ基因第353位存在R、Q 2种等位基因,以及R/R、R/Q和Q/Q 3种基因型.患者组Q等位基因频率和R/Q+Q/Q型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凝血因子Ⅶ基因R353Q多态性,其中Q等位基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保护因子.

    作者:连建华;于海东;李艾帆;张世峰;宋波;齐华;郑红;许予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血管瘤组织TRAIL蛋白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小儿皮肤血管瘤各阶段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鲻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增生期、20例消退期血管瘤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蛋白的相对含量,细胞增殖指数(PI)和细胞凋亡率(AR).结果:增生期血管瘤、消退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RAIL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26±0.56,1.74±0.68,1.00±0.23,PI分别为(40.98±12.02)%,(20.05±3.67)%,(15.64±4.01)%,AR分别为(11.96±4.02)%,(20.29±3.53)%,(6.61±1.29)%.3组间以上3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组织中TRAIL蛋白的含量与AR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TRAIL蛋白诱导的凋亡可能参与了血管瘤由增生向消退的演变,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关系的改变可能是血管瘤自行消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琪影;牛扶幼;翟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126例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有70%~80%无法手术切除[1].放疗是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作者对1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3-DCRT),现将疗效及临床影响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瑞锋;樊青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布-加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4a/b VNTR多态性分布特征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数目可变性串联重复序列(4a/b VNTR)多态性与布加综合征(B-CS)的相关性.方法:河南汉族正常人60例,B-CS患者40例,取2组外周血,PCR法扩增e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特异片段,对2组VNTR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OS基因VNTR均存在a、b 2种等位基因以及a/b、b/b和a/a 3种基因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CS组eNOS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NOS基因4a/b VNTR多态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BCS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连建华;贺颖;于辉;齐华;于海东;郑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部淋巴结窦腔结构观察

    目的:了解颈部淋巴结窦腔结构.方法:以胎儿颈部淋巴结为研究对象,采用淋巴结窦腔显色观察,淋巴结及淋巴结窦腔铸型体扫描电镜观察,确定淋巴结窦腔结构特点.结果:被膜下窦包绕整个淋巴结,为淋巴结接受淋巴液的主要部位,其次为小梁周窦和髓窦;淋巴结各个窦腔通过窦腔间隔小孔相互通连;窦腔内衬上皮为网状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网状突起伸向窦腔.结论:淋巴结的窦腔结构是重要的淋巴通道.各相邻窦腔相互连通,构成一网状通路结构.

    作者:韩新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测定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应用意大利产Reporter型-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男20例,女12例)、非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PL)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50%,其中Ⅲ PL异常率为22%,Ⅴ PL异常率为19%;Ⅲ PL为(3.87±0.30)ms,Ⅴ PL为(5.79±0.30)ms.Ⅲ-Ⅴ>Ⅰ-Ⅲ为31%;与对照组比较(Ⅲ PL(3.56±0.22)ms,Ⅴ PL(5.48±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85;P<0.01).PD患者P100 PL为(105.17±12.42)ms,对照组为(98.62±9.46)ms,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除存在黑质-纹状体病变外,可能还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临床评价帕金森病的客观指标.

    作者:邓建中;赵燕民;阎小海;陈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49名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6份有效问卷中,赞同在农村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医生占50.4%,可以推广的占41.1%.影响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技术收费价格、医生是否进行了培训及医院的激励机制等.结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应分层次有重点地推广应用.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是卫生适宜技术在基层农村顺利推广应用的关键环节.

    作者:高三友;郭金玲;林艳丽;宗上纲;董新刚;王宇明;卢祖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检测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汉族96例PCOS患者和56例对照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并分析PPAR-γ基因的多态性与PCOS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模型(HOMA-IR)、促卵泡素(FSH)等的关系.结果:PCOS组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69%、17%、14%,对照组以上各基因频率分别为89%、7%、4%,PCOS组中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布分别为77%和23%,对照组分别为93%和7%,PCOS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患者中PPAR-γ基因外显子6突变者BMI明显高于未突变者(P<0.05).结论:中国汉族PCOS患者PPAR-γ基因外显子6的碱基突变与PCOS肥胖的发生有关,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刘惠娜;谭丽;黄玉荣;张梅;王艳丽;郭华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6例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致残率极高,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微循环和神经保护等综合治疗,但迄今为止,均未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1].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的热点,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2].作者分别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单用降纤酶或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各26例,并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献;张殿印;杨玉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对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5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D基因型频率为96.88%,I/D型频率3.13%;对照组分别为97.20%和2.80%;患者组和对照组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6%和1.40%.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 844ins68多态性可能不足以构成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艾帆;宋波;张世峰;贺颖;连建华;齐华;刘新生;郑红;许予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携带株幽门螺杆菌(Hp)的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对Hp标准株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胃炎非溃疡患者携带株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PCR扩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致病岛基因(cag-PAI)的cagA、cagE、cagT片段,并测定全部菌株的VacA活性.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单纯RAPD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068 5).依据vacA +cag-PAI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别Hp与不同疾病结局无关(P=0.268 5).将RAPD分析结果与vacA+cagPAI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聚类,全部菌株可分为3个型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非胃炎非溃疡分别有自己的优势基因型,且各型间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7).VacA的活性表达情况在各基因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 5).结论:Hp基因型与疾病类型有关,空泡毒素基因和致病岛基因可作为Hp基因分型的靶基因,RAPD是有效的基因分型手段.

    作者:许庆党;段广才;张军喜;郗园林;张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目的:建立盐酸倍他洛尔片剂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水为空白对照,273 nm为测定波长,测定盐酸倍他洛尔的含量.结果:盐酸倍他洛尔质量浓度在50.02~300.04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盐酸倍他洛尔片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张红岭;吴春丽;王照川;周天洋;邵红;张振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方法,对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例健康对照进行CBS基因844ins68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河南汉族人群CBS 844ins68共存在2个等位基因(D和I)和3种基因型(D/D,I/I和I/D).DVT组与对照组相比,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S基因844ins68多态尚不能作为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风险因子.

    作者:贺颖;于海东;连建华;齐华;郑红;董子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环境样品中毒鼠强的气相色谱法检测

    目的:建立环境样品中毒鼠强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大口径毛细管技术检测实验方法.方法:以苯为萃取试剂,环境样品中的固体样品用振荡10 min或超声5 min的方法提取,水样用振荡10 min的方法提取,萃取液经氮气吹扫至干后用苯溶解,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应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进样测定.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008~0.128 ng,检出限为0.006 4 ng,定量检测限为0.021 ng,平均回收率为91.2%~96.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6%~5.5%和3.4%~7.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并成功应用于毒鼠强环境污染事件中.

    作者:孟庆玉;葛少林;刘江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水平测定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并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ACS患者(包括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1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彦军;张金盈;刘志远;张力;张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乳癌患者蒽环类药物(ATC)化疗后心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0月在本院住院的乳癌患者共72例,按是否接受化疗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未接受化疗;化疗组50例,又按化疗剂量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中高剂量化疗组25例,蒽环类药物化疗剂量>150 mg/m2.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dLA),左室内径(dLD),右室内径(dRV),右心房上下径和左右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l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LVPW),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A峰速度之比(E/A),Tei指数.结果:各房室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A<1为异常标准,对照组正常,低剂量化疗组、中高剂量化疗组分别有2例(8%)、8例(32%)有舒张功能指标E/A的异常.各组间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化疗组与对照组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评价乳癌患者ATC心脏毒性有价值的临床监测手段.

    作者:刘琪;郑玉琴;赵红梅;王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美沙芬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镇咳及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美沙芬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的镇咳作用及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作用.方法:①以175 g/L枸橼酸喷雾制作豚鼠咳嗽模型,观察咳必清和复方美沙芬颗粒(53.6 mg/kg,26.8 mg/kg,13.4 mg/kg 3个剂量组)的镇咳作用.②以蟾蜍食管纤毛运动为指标,观察异丙肾上腺素和复方美沙芬颗粒(17.376 mg/L,8.688 mg/L,4.344 mg/L 3个剂量组)对蟾蜍食管纤毛运动速度的影响.结果:①复方美沙芬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枸橼酸诱发的咳嗽模型的咳嗽次数(P<0.05),中剂量组镇咳效果佳,且作用强于咳必清.②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加快蟾蜍食管纤毛运动的速度,与异丙肾上腺素相比,中剂量组加快纤毛运动的作用更加显著(P<0.05).结论:复方美沙芬颗粒具有显著镇咳、祛痰作用,中剂量组效果佳.

    作者:刘昌发;冯国清;付润芳;张卫;徐宏平;齐赤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