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

伍斌;任学群;谢红付;张江林;陈明亮;杜乾君;杨岚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氧化苦参碱, T淋巴细胞, 小鼠
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 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 50 mg/kg、12.5 mg/kg、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及氢化可的松25 mg/kg,均给药28 d.于给药第8 d、14 d、29 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 d、7 d、14 d、21 d、28 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 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取足月新生1 d内的Wistar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双侧海马及额前叶皮质神经元,于饲养培养12 h后分4组处理.空白对照组:单纯饲养培养液培养.普通红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用普通红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3 mW,光斑直径3 mm,每次3 min,垂直照射,距离4~5 cm.脑活素组:饲养培养液加入脑活素,浓度200 mg/L.氦氖激光照射组:饲养培养第2 d开始采用波长为632.8 nm的氦氖激光进行照射,输出功率、光斑直径及照射方法同普通红光照射组.普通红光和氦氖激光照射组照射时将另外2组培养神经元同时取出,同样放置但不照射.每组于培养第7 d、14d、21d、28 d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目;于培养第3 d、7 d、14 d测神经元突起长度;于培养第14 d进行HE、Nissl化学染色;于培养第21 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SOD含量,用TBA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红光照射组比较,各测定时间点脑活素组和氦氖激光照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神经元胞体面积及大直径、神经元突起长度较大,尼氏体灰度值降低,培养液中SOD含量较高,MDA较低(P均<0.05).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张顺清;李宛青;张伟宏;吴爱群;张华;陈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26例内异症患者(Ⅰ、Ⅱ期11例,Ⅲ、Ⅳ期15例)及16例对照组(其他妇科手术,术中可见腹腔积液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IL-12均低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IL-12((19.56±0.83)ng·L-1)和血清IL-12((23.62±0.59)ng·L-1)均低于Ⅰ、Ⅱ期腹腔液((23.59±0.56)ng·L-1)和血清((28.71±0.54)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异症组腹腔液及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组腹腔液TNF-α含量均高于同组的血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Ⅲ、Ⅳ期腹腔液TNF-α((60.24±0.96)ng·L-1)和血清TNF-α((49.90±1.36)ng·L-1)均高于Ⅰ、Ⅱ期腹腔液((53.37±0.89)ng·L-1)和血清((42.20±0.99)ng·L-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IL-12和TNF-α在内异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兔移植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检测

    目的:探讨兔移植肺组织中是否发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现象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26对大耳白兔进行左侧单肺移植,另分别选6只大耳白兔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阴性对照和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利用透射电镜及病理学等技术,检测移植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的胀亡现象、MDA含量及SOD活力,分析细胞胀亡在肺移植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结果:移植肺组织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上皮细胞胀亡的发生与MDA、SOD有关;与健侧肺、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肺相比,移植肺发生较强的排斥反应,且组织中存在更多的胀亡细胞.结论:兔肺移植排斥反应中主要是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胀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胀亡可能在肺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高峰;齐宇;秦建军;李向楠;胡伟;赵松;王铁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体会

    2002年3月至2005年6月,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以36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诊治体会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83%~90%,全部纵隔肿瘤的20%[1].作者将本科1997年至2005年收治的3例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赵松;秦建军;胡伟;付明倜;赵高峰;王铁;齐宇;李昂;李向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疾病家系位点D18S460和D18S474连锁分析

    目的:对5个中国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convulsion,BFIC)家系进行基因定位研究.方法:选择D18S460、D18S474等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DNA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银染技术,采用LINKAGE软件包中的MLINK程序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常染色体显性(AD)模式下,在标记位点D18S460和D18S474,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000,外显率从90%到50%时,获得两点对数优势计分(log odds score,LOD)值总和均为-∞;在标记位点D18S474处,5个家系在重组率为0.400,外显率为70%时,获得大两点LOD值总和仅为0.002.结论:位点D18S460和D18S474与BFIC疾病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

    作者:周军卫;杜培洁;陈辉;宋国英;刘华;李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海绵窦病变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海绵窦的结构十分复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1、2支、颈内动脉及其神经丛通过,并有许多小神经节的存在[1,2].海绵窦病变综合征的病因繁多且治疗措施、效果各异,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科15a来收治的16例海绵窦病变综合征(包括非Tolosa-Hunt综合征7例;Tolosa-Hunt综合征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病理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冯树涛;崔月梅;巴庆华;王惠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肌强直家系24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1],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均表现为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刺激而收缩后出现肌强直,不易立即放松,Becker型较Thomsen型起病较晚,且有的在肌肉用力后有短暂的肌无力现象.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仅有零星的家系报道,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有24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博爱;王海珍;李增富;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蒋杞英;胡艳秋;刘胜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状疱疹1297例受累神经节分布分析

    为了解带状疱疹受累神经节的分布规律,作者详细记录自1993年至2005年1297例带状疱疹所属的神经节位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与环境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因素交互作用对煤工尘肺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对110例汉族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对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基因型与环境暴露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C/T和T/T基因型在吸烟组中的比例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2.357,95%CI1.254~4.430,P<0.05);在接尘工龄≥20 a组中的比例高于接尘工龄<20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3.022,95%CI 1.645~5.553,P<0.05).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与吸烟、接尘工龄存在交互作用,增加了煤尘接触者发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

    作者:毋小玉;姚武;李丽;郝长付;王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状况调查与护理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作者调查了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35例疗效观察

    作者自1998年至2004年对本科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131I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7例治疗体会

    在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约占40%~60%,位居小儿腹泻首位[1].轮状病毒肠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深入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脾、胆囊联合切除7例体会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华;路文彦;刘三光;张建生;吕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51眼原因分析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角膜损伤、虹膜前后粘连、前房角关闭、白内障形成或加速原有白内障发展、视力下降等[1].因其形成浅前房原因不同,轻、重不同,其处理方法与预后各不相同.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139例(212眼)发生浅前房的比例、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路剑英;张清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血管密度测定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脑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2例,Ⅲ~Ⅳ级18例)组织中MMP-9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MVD为63.96±18.29,MMP-9的表达为65.34±7.76;Ⅰ~Ⅱ级MVD为34.73±12.56,MMP-9为48.13±9.74.Ⅲ~Ⅳ级中MVD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级(P<0.01);脑星形细胞瘤中MVD和MMP-9呈正相关关系.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MP-9在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娅敏;高剑波;王振豫;杨学华;陈学军;郭华;周志刚;岳松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64例社区干预疗效分析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且发病年龄提前,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2].2003年至2004年,作者采取社区干预及合理用药指导综合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段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肱动脉血管扩张程度和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冠脉单支病变48例(A组)、2支病变28例(B组)、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A组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FMD、ET、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上述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功能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林虹;郭进;王风;林英忠;赵毅兰;李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骨折87例椎弓根螺钉治疗体会

    20世纪80年代脊柱外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是以椎弓根螺钉技术为代表的脊柱内固定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脊柱疾病[1].该类手术需要X线透视辅助定位,传统置钉方式易产生误差甚至损害神经根,而导航技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使手术更快、更准、更安全[2].本科从2005年4月以来采用德国SIEMENS IsoC-3D X光机结合美国Metdtronic导航系统(FluoronavTM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完成87例共158枚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