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脾、胆囊联合切除7例体会

刘建华;路文彦;刘三光;张建生;吕海涛

关键词:脾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摘要: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状况调查与护理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作者调查了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检测

    目的:检测河南地区消化性溃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从河南地区6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4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幽门螺杆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agA、iceA、vacA和babA2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相关性.结果:从消化性溃疡患者体内分离到的67株幽门螺杆菌中,babA2阳性27株(40.3%);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体内分离到的41株幽门螺杆菌中,15株(36.6%)babA2阳性,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babA2与幽门螺杆菌中cagA、iceA和vacA的出现无关.结论:河南地区人群中幽门螺杆菌babA2并不是一个实用的可预测消化性溃疡的毒力标志物.

    作者:李宪民;郑鹏远;卢高峰;祁元明;方华圣;李健;李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与环境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因素交互作用对煤工尘肺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对110例汉族煤工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其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对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基因型与环境暴露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煤工尘肺患者TGF-β1基因-509位点C/T和T/T基因型在吸烟组中的比例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2.357,95%CI1.254~4.430,P<0.05);在接尘工龄≥20 a组中的比例高于接尘工龄<20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adj=3.022,95%CI 1.645~5.553,P<0.05).结论:TGF-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与吸烟、接尘工龄存在交互作用,增加了煤尘接触者发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

    作者:毋小玉;姚武;李丽;郝长付;王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状疱疹1297例受累神经节分布分析

    为了解带状疱疹受累神经节的分布规律,作者详细记录自1993年至2005年1297例带状疱疹所属的神经节位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守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35例疗效观察

    作者自1998年至2004年对本科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131I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遗传纯度检测

    目的:检测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的遗传纯合程度.方法:依据GB/T14927.1-2001检测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Car-2、Hbb、Es-1、Trf、Mod-1、Idh-1、Es-2、Es-3、Mup、Pgm-1、Gpd-1、Ce-2、Gpi-1;每个品系抽样4只,并用标准近交系C57BL/6、DBA/2、615、BALB/c作对照,对YYHL小鼠近交系和HLC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检测.结果:YYHL与HLC小鼠近交系在所检测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达到100%纯合.但2个近交系在Hbb、Idh-1、Ce-2生化标记基因位点上不同.结论:YYHL小鼠近交系与HLC小鼠近交系在遗传纯度方面均已达到近交系要求,可作为新的近交系应用于科学研究.

    作者:薛敬礼;章金涛;杜春燕;邢金山;杜献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樊志刚;刘翔;白瑞樱;韩雪飞;鄢文海;邢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腰椎骨折87例椎弓根螺钉治疗体会

    20世纪80年代脊柱外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是以椎弓根螺钉技术为代表的脊柱内固定技术,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脊柱疾病[1].该类手术需要X线透视辅助定位,传统置钉方式易产生误差甚至损害神经根,而导航技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使手术更快、更准、更安全[2].本科从2005年4月以来采用德国SIEMENS IsoC-3D X光机结合美国Metdtronic导航系统(FluoronavTM实时定位导航系统),完成87例共158枚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汉文;关宏刚;陈志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及红霉素对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干预,探讨并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红霉素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影响,探索新的抑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和思路.方法:用经过筛查的8~12周清洁级小鼠72只,制成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分别用EGF及红霉素干预,统计并比较不同时间每组小鼠阴道感染率及阳性感染者阴道排菌量情况.结果:由对照组第8 d CT阳性感染率为79.2%可知沙眼衣原体动物感染模型制作成功;在感染第8 d、第18 d EGF干预组感染率分别为45.8%、33.3%,红霉素干预组为33.3%、4.2%,与对照组的79.2%、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阳性感染者中阴道脱落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EGF及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降低小鼠生殖道CT感染的发生率并能降低衣原体的毒力,从而为预防衣原体感染找到浇新的策略打下了实验基础.

    作者:王聪霞;陈红峰;李红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脂康治疗脂肪肝60例

    2004年4月,作者采用血脂康及综合干预治疗脂肪肝60例,并与采用综合干预(饮食、锻炼)的6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小鼠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除B组(该组小鼠不致敏,也不诱发ACD)外,其他6组均建立ACD模型.A组每d腹腔注射20 ml/kg的PBS,B、C、D、E、F、G组分别每d腹腔注射OMT 50 mg/kg、12.5 mg/kg、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及氢化可的松25 mg/kg,均给药28 d.于给药第8 d、14 d、29 d测各组小鼠左、右耳厚度,计算2耳差值.实验第1 d、7 d、14 d、21 d、28 d小鼠尾静脉采血三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CD25+T细胞数.第29 d处死全部小鼠,测量胸腺及脾脏质量.结果:OMT具有强烈抑制DNFB诱发的小鼠耳部ACD作用,且OMT可增加各剂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的OMT可以使小鼠胸腺和脾脏质量增加,而大剂量的OMT对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能降低小鼠胸腺的质量.结论:OMT显著升高小鼠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可能是OMT抑制ACD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伍斌;任学群;谢红付;张江林;陈明亮;杜乾君;杨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伊马替尼对人CD34+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在体外对人CD34+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正常培养组为对照,伊马替尼不同浓度组分别为1 μmol/L,3 μmol/L,5μmol/L伊马替尼,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人PBMNCs分化成为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不同药物浓度的伊马替尼对DCs分化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加用伊马替尼组DCs的表面特征分子CD1a和CD83、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明显减少,其抗原递呈和激活的CTL效应均不同程度地减低,并且该抑制作用有量效依赖关系.结论:伊马替尼在体外对CD34+来源DCs的分化和功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琳;周健;蒋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蝶窦手术48例治疗体会

    蝶窦位于颅底,位置深、隐匿,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相毗邻.传统的鼻外进路或鼻中隔蝶窦进路手术复杂、出血多、危险性大.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蝶窦手术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共完成鼻内镜蝶窦手术4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罗晓幸;孙慧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该季节人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法医昆虫学依据.方法: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首先飞临尸体产蛆,培养物放置48 h见麻蝇幼蛆,幼蛆体长在幼蛆出生后的72 h内与生长时间呈近似的直线关系.幼蛆出生后144 h变蛹,19 d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初季节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该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作者:郑旭东;张广政;孟宪生;阎红涛;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杨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改性方法评价

    目的:改性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植入犬的右室流出道,观察其长期的防钙化性能.方法:从屠宰场取新鲜牛颈静脉,筛选后放入循环固定槽内,用体积分数为0.625%的戊二醛固定1 d,取出分为2组,分别于体积分数为100%2,3-丁二醇和体积分数为0.3%戊二醛中保存60 d,然后分组植入犬的右室-肺动脉之间,将犬的肺动脉近端结扎,饲养1 a后行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钙含量测定.结果:2,3-丁二醇保存组管道内腔及瓣膜表面发现有内皮样细胞存在.戊二醛保存组较2,3-丁二醇组管道组织均存在较严重的炎性反应.2,3-丁二醇改性后的牛颈静脉管壁平均钙含量((8.72±0.71)mg/g)明显比戊二醛组((22.05±10.78)mg/g)低,P<0.05;2组瓣膜平均钙含量相比(2,3-丁二醛组:(1.38±0.86)mg/g),戊二醛组:((0.88±0.69)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鞣制的生物组织材料经2,3-丁二醇改性后可明显减轻组织钙化程度.

    作者:张竞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眼分析

    1999年2月至2005年10月,共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0眼,其中有15例17眼高度近视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兔肺移植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兔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肺移植组.肺移植组行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阴性对照组只游离夹闭肺动脉,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半定量RT-PCR方法,对3组兔肺组织中ICAM-1蛋白及其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移植组肺泡上皮及肺血管内皮ICAM-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1),ICAM-1mRNA RT-PCR扩增产物相对密度显著高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肺组织中ICAM-1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移植肺再灌注损伤.

    作者:赵高峰;巴玉峰;齐宇;李向楠;秦建军;李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氧化苦参碱组,麻醉大鼠后冠脉结扎30 min,再灌60 min后,各组立即取出心脏,用冰盐水冲洗、吸干、称重后以生理盐水为介质,用匀浆器制成心肌组织匀浆,观察3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质、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力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丙二醛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尹永英;张善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髂内动脉化疗泵注药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4例体会

    1994年3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髂内动脉置化疗泵,依次注射抗癌药物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59例,其中54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红林;姬彤玉;宋少康;杜涛;李启忠;范小玲;任风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消化道出血106例诊治体会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但病因复杂,诊断也有一定困难,特别是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凶险,处理困难.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本科诊治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