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生长发育规律观察

郑旭东;张广政;孟宪生;阎红涛;张书红;郭克民;葛秀峰;杨卫红

关键词:法医昆虫学, 尸食性麻蝇, 死亡时间推断
摘要:目的:探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该地区该季节人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法医昆虫学依据.方法:以人肝组织作为诱饵和培养物,观察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的生长演变过程及特点.结果:在郑州地区夏初,尸食性麻蝇首先飞临尸体产蛆,培养物放置48 h见麻蝇幼蛆,幼蛆体长在幼蛆出生后的72 h内与生长时间呈近似的直线关系.幼蛆出生后144 h变蛹,19 d变蝇.结论:郑州地区夏初季节尸食性麻蝇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该地区推断人体死亡时间提供依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体会

    近年来,高剂量化疗(HDT)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应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取得较好疗效.2004年,本院为1例MM患者进行了APBSCT,并用反应停及α-干扰素维持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树霞;何玉萍;崔志红;冯敏;张延展;张景;苌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麻诱导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腹部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76岁,ASA Ⅰ~Ⅱ级,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2组:血液稀释组(A组,n=10)和对照组(B组,n=10),均采用气管内全麻.2组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采用4-2-1法则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按0.7~0.8 ml/(kg·h)补充禁食量.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25ml/min的速率输入60g/L羟乙基淀粉(HES)7 ml/kg后开始诱导,同时继续输入60g/L HES达15 ml/kg.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A组全麻诱导后PMA下降不明显,PCV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基础值及同时相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诱导后pMA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2组的fH、乳酸和动脉血气在AHH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AHH应用于无心肺疾患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有利于保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作者:滕如阳;艾艳秋;张卫;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32例体会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移植肝脏功能的丧失,甚至受体术后死亡.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肝胆外科肝移植中心共完成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32例次,现就肝移植中处理肝动脉的经验及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伟;Ephrem Salame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6例

    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良等,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等仍不可避免[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或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可能,成为现代微创冠脉外科的重要术式[2,3].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完成OPCAB216例,现就OPCAB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等报道如下.

    作者:田海峰;程兆云;张志东;权晓强;张立;孟凡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脾、胆囊联合切除7例体会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华;路文彦;刘三光;张建生;吕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球囊过度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90例护理体会

    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球囊(直径30 mm)过度扩张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9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治真;张文萍;海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行开腹子宫切除术(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病率发生情况,并测定2组术前1 d和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结果:①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均P<0.05).②AH组术后1 d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4 d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LH组术后1 d、4 d外周血IL-10较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术后1 d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 2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2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LH与AH相比,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对外周血IL-10及单核细胞HLA-DR的影响小.

    作者:边爱平;赵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7例治疗体会

    在腹泻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Rotavirus,RV)约占40%~60%,位居小儿腹泻首位[1].轮状病毒肠炎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深入了解其临床特点,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儿科2005年收治的67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肌强直家系24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肌强直发病率为0.3~0.6/10万[1],常见有2种遗传类型:Thomsen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Becker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均表现为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刺激而收缩后出现肌强直,不易立即放松,Becker型较Thomsen型起病较晚,且有的在肌肉用力后有短暂的肌无力现象.该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仅有零星的家系报道,本研究中作者报道了有24例患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肌强直家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博爱;王海珍;李增富;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及血浆NO、内皮素水平检测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对100例EH患者、4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及电泳分型的方法对AGT基因M235T、T174M多态性进行分析,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组血浆NO、ET水平.结果:①EH组中M235TT、T174TM、T174MM基因型频率及T174M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E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P<0.001).③EH组中T174MM型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T174TM型和T174TT型(P均<0.001);而ET水平T174MM型和T174TM型明显高于T174TT型(P均<0.001);血浆NO、ET水平在M235T 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174MM基因型和T174M等位基因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②EH存在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

    作者:张强;崔天祥;李莉;乔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红细胞保存液中腺嘌呤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输血用红细胞保存液(MAP)为枸橼酸钠、枸橼酸、葡萄糖、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甘露醇和腺嘌呤的灭菌水溶液.国家药品标准规定MAP中腺嘌呤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本中心于2003年3月探索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AP中腺嘌呤的含量,经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检测,认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的优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陶玉生;张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人胃癌细胞系MGC-803接种培养24 h后,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苦参素(0.25 g/L、0.5 g/L、1g/L、2g/L、4 g/L),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分别加入氟尿嘧啶(2g/L)和培养液,继续培养12 h,24 h,36 h,48 h,采用MTT法测定苦参素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判定苦参素的剂量与MGC-803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计算细胞抑制率和群体倍增时间.结果:苦参素在0.25~4 g/L范围内,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该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增加.结论:苦参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朱艳琴;王凯娟;徐玉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35例疗效观察

    作者自1998年至2004年对本科收治的35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采用大剂量131I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中央型肺癌合并心内癌栓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治疗合并心内癌栓的左中央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左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并左房内癌栓1例,正中入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摘除左房内癌栓,然后右侧卧位,左后外入胸,心包内外联合切除左全肺,体外修剪去除病变的上叶及下叶局部,将无癌残留的下叶重植于左胸腔.结果:患者术后15h二次开胸止血,机械辅助通气25 h后拔除气管插管,重植肺膨胀良好,术后48 h纤支镜吸痰1次,72 h下床活动.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肺血管灌注、回流良好,支气管通畅.随访2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并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合并心内癌栓的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以通过体外循环下自体肺移植达到根治性切除.

    作者:赵高峰;秦建军;赵松;齐宇;胡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128例治疗体会

    1987年10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腹横筋膜层修补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7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49例,现将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周忠;王永歧;陈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30例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结肠梗阻[1].2003年至2005年,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行经肛门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HD 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伟;张卫;王家祥;艾艳秋;花瑞芳;马君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蝶窦手术48例治疗体会

    蝶窦位于颅底,位置深、隐匿,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相毗邻.传统的鼻外进路或鼻中隔蝶窦进路手术复杂、出血多、危险性大.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蝶窦手术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共完成鼻内镜蝶窦手术48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罗晓幸;孙慧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樊志刚;刘翔;白瑞樱;韩雪飞;鄢文海;邢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焦虑状况调查与护理

    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作者调查了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即常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即联用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杜习智;王豫辉;董根山;王爱风;孟宪丽;李瑞敏;王留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