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卓琳;赵达强;江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单肺通气(OLV)时吸入不同浓度氧(FiO2)对围术期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侧剖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在OLV时将FiO2设定为60%(L组)、75%(M组)和90%(C组).分别在麻醉前(T0)、OLV前(T1)、OLV 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及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T5)、术后24 h(T6)抽取动脉血测PaO2、SaO2、pH、Pa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持续监测SpO2、PET 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气道顺应性(Cldyn).结果 L组、M组、C组分别有6例、1例、1例患者在OLV 1 h内SpO2下降到95%以下,被剔除出组.T2~T4时L组PaO2明显低于M、C组,M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T4时L组SaO2、SpO2明显低于M、C组(P<0.05).三组各时点PaO2/FiO2、pH、PaCO2、PET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剖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OLV时FiO2降低到75%时循环稳定,氧合充分.
作者:刘礼军;王强;鲍方;许仄平;顾连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CN9A基因多态性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手术切皮前5 min在切口部位局部浸润0.75%罗哌卡因12ml(R组)和等量生理盐水(C组),术中均采用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 ng/ml,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CO2气腹压维持在≤12 mm Hg.记录术后切口部位VAS疼痛评分.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提取DNA,应用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分析患者SCN9A基因型.结果 SCN9A基因第15号外显子2794(A/C)基因突变与术后疼痛无明显相关;SCN9A基因第18号外显子3448(C/T)基因突变与术后疼痛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SCN9A基因第18号外显子3448(C/T)的杂合突变与术后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对罗哌卡因的疼痛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杨;段开明;汪赛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乳腺包块切除术贵州汉族女性患者107例,年龄18~65岁.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使用天根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取DNA.采用3730XLDNA测序仪直接测序对ORM1 A113G进行基因分型.麻醉诱导期间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起效时间、时效、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恢复到25%的时间.结果 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AA组,n=71)、突变型杂合子组(AG组,n=35)和突变型纯合子组(GG组,n=1).将AG组和G-G组两种基因型合并为变异组.与AA组比较,变异组的时效和TOF恢复到25%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和体内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贵州汉族女性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作者:吴海星;段宏伟;高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歇性控制通气后低氧预处理(HPC)在开颅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颅内单发动脉瘤患者40例,按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HP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H组缺氧使其SpO2降至90%,随即复氧使SpO2回升至100%后持续通气3 min,重复3次.记录每次缺氧耐受时间,并在每次干预结束时及术中相应时刻抽取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测血气.C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H组在干预过程中若有严重缺氧和CO2蓄积,提前终止干预.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手术前后降颅内压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在HPC过程中,H组随HPC次数增加,缺氧耐受时间由(4.20±1.09) min延长至(5.07±1.22) min(P<0.05).H组动脉血气显示PaCO2持续上升至(53.8±5.8) mm Hg(P<0.05),而PaO2持续下降至(54±5)mm Hg,后回升到(59±5)mmHg(P<0.05).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两组GOS≥4分.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术后使用降颅内压药物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开颅患者进行HPC干预是相对安全的,能提高患者缺氧耐受能力.
作者:李世琪;阮倩;李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63岁,身高175 cm,体重68 kg.因“不完全性肠梗阻”在外院诊治,期间CT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区肿块,大小7.5cm×4.1cm×4.5cm”,转入我院,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自述有高血压病史,只服用珍菊降压片控制血压,效果满意;否认恶性高血压发作及伴有心悸、头晕等症状.临床考虑肿瘤为无功能性,所以未做24 h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测定.
作者:潘云松;朱敏敏;孙茜;董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老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和黄芪多糖+手术组(A组).术后1、3、7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 术后3d和7d,与S组比较,O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O组比较,A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3、7d,O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A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术后1、3、7d各组p38MAPK蛋白表达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明显改善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
作者:任冬青;丁培炎;岳海源;陈岩松;李亚萍;唐慧如;阎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 mg帕瑞昔布钠组(P1组)和80 mg帕瑞昔布钠组(P2组),每组15例.C组、P1组分别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帕瑞昔布钠40 mg,P2组在给药90 min后再次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至颈内静脉球部,分别采集诱导前(T0)、首次给药后2 h(T1)、6 h(T2)及术后24 h(T3)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及Aβ含量.记录麻醉前24 h及术后24 h和48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与C组比较,T2、T3时P1组和P2组IL-6、TNF-α及A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和48 h 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P1组与P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降低老年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炎性因子及Aβ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吴运香;魏昕;章敏;马骏;谢黄瑞;柴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女,38岁,因“骨肉瘤全身多发转移,行左大腿内侧肿瘤切除术”入院.患者2003年曾行右侧下颌骨骨肉瘤切除术,术后行化疗,2011年开始患者右侧下颌骨局部复发并有全身转移灶,颅骨、髂骨、肋骨及脊柱多个椎体受累,予以手术切除下颌骨肿块并给予数次放化疗,其左大腿内侧肿瘤进行性增大伴疼痛,疼痛控制欠佳,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MRI示:(1)右侧下颌骨骨肉瘤术后,局部软组织肿块,考虑肿瘤复发可能大;(2)颅骨多发转移灶;(3)右侧乳突区,异常信号灶,中耳乳突炎可能.CT示:(1)左般骨近端内侧、后侧软组织内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考虑转移可能;(2)右侧髂骨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转移可能大.
作者:殳卓琳;赵达强;江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毒扁豆碱对异氟醚麻醉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对照组(C组)吸人含有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6 h;异氟醚组(Ⅰ组)吸入1.4%的异氟醚6 h;毒扁豆碱+异氟醚组(PI组)与毒扁豆碱组(P组)腹腔注射毒扁豆碱100 μg/kg,每8小时一次,共3次.首次给药后,PI组吸入1.4%异氟醚6 h;P组吸入同浓度载气6h.麻醉结束行动脉血气分析,12h后取海马组织,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RT-PCR法检测capase-3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麻醉后第2~7天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四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血糖和海马TNF-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和P组比较,Ⅰ组和PI组大鼠海马IL-1β、IL-6含量、capase-3 mRNA明显升高,第4~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Ⅰ组比较,PI组大鼠海马IL-1β、IL-6含量、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降低,第4~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毒扁豆碱改善了异氟醚麻醉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杨锋;李玉兰;刘玉强;刘景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霍纳综合征是指支配眼面部的交感神经被阻滞,而引起患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结膜充血、面部发红伴无汗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能引起霍纳综合征的疾病较常见,如Pancoast瘤、丘脑-下丘脑梗塞、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及颈动脉夹层等.霍纳综合征作为手术和麻醉的并发症,常见于交感神经切断术、颈神经丛阻滞及臂神经丛阻滞.然而,硬膜外麻醉并发霍纳综合征较为罕见(多见于产科患者),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清楚,可能原因是局麻药向头端扩散阻滞了支配眼面部的交感神经[1].本文将硬膜外麻醉并发霍纳综合征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俊;李军;连庆泉;金胜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60~75岁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分别于手术当天及术后1、2、3d测量血浆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CD62P)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其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1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心脏不良事件29例(22.7%).与手术当天比较,术后1、2、3d患者血浆D-D、TpP、CD62P和vWF水平明显升高(P<0.01).女性(OR=22.5,95%CI 2.9~174.55)、合并糖尿病(OR=97.77,95%CI11.51~830.42)、手术时间延长(OR=1.08,95%CI 1.03~1.13)以及术前PTS分子标志物升高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但都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对于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詹海婷;赵辉;马海平;郑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曲马多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人肺腺癌细胞A549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组),顺铂组(CIS组),3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1组),30 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2组)和300 μg/ml曲马多+顺铂组(TT3组),顺铂浓度均为4μg/ml.各组分别加入药物孵育48 h后即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Ezrin蛋白和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其余四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TT3组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CIS组比较,TT1组、TT2组和TT3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TT3组MMP-2、MMP-9、Ezrin和Fasc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曲马多剂量依赖性地增强顺铂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MMP-2、MMP-9、Ezrin和Fascin表达下调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夏明;童建华;高炟鹏;段满林;杨建军;徐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儿,女,12岁,158 cm,59 k,因“突发左腋下疼痛伴胸闷”入院,BP 140/100 mm Hg,HR 70次/分.患肾病综合征7年,强的松效果不佳,加用环磷酰胺及环孢霉素A后可缓解.入院时无水肿,尿蛋白1000 mg/L,血浆白蛋白27 g/L;超声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内膜剥脱,延续至腹主动脉,假腔内有血栓形成,胸主动脉扩张(内径54 mm),腹主动脉近端增宽(内径32 mm),诊断为“主动脉夹层B3C型”.经高血压科、肾内科会诊,停用激素类药物,维持白蛋白水平.1个月后病情改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
作者:马志高;王嵘;程卫平;卢家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丙泊酚制剂对高脂血症患者围术期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和B组分别使用不同厂家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规格20 ml/200 mg),C组使用另一厂家的丙泊酚长链脂肪乳(规格50 ml/500 mg),D组吸入七氟醚维持全麻.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1 h(T2)和术后24h(T3)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淀粉酶(AMY)含量.结果 四组完成例数:A组19例,B组17例,C组18例,D组19例.与T0时比较,A、B、C组在T1时TC值明显下降(P<0.05),且A、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D组比较,C组在T1、T2时TC值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A、B、C组在T3时TG值明显降低(P<0.05),B、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T0时比较,C组在T3时HDL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A、B、C组在T1时LDL值明显下降(P<0.05),C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D组比较,C组在T1、T2时LDL值明显降低(P<0.01).与D组比较,A组在T3时ALT、AST值明显升高(P<0.05).与T0时比较,A、B、C组在T2、T3时AMY值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A、B、C组在T3时AMY值明显升高(P<0.05),C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丙泊酚长链脂肪乳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较中长链脂肪乳小,更适合用于高脂血症患者全身麻醉.
作者:曹林;赵建生;段满林;王青;姜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女,62岁,65kg,因“腰腿痛3年余加重伴间歇性跛行4月余”入院.3年前开始出现腰痛伴双下肢疼痛,以行走时明显,卧床休息后好转,曾至外院行腰椎MRI及X线片检查提示L4椎体滑脱.予推拿、牵引、按摩等治疗,症状有所好转.4个多月前腰腿痛症状加重伴行走困难,经口服药物等对症治疗后不见好转.我院门诊诊断“L4椎体滑脱症”,拟手术治疗.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患者对磺胺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有家族性高血压史.早年扁桃腺炎反复发作,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1980年(34岁)无明显诱因下两侧腮腺反复交替肿胀、疼痛、发炎,严重时化脓伴高热,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终行双侧腮腺导管硬化剂栓塞术.
作者:陈云飞;徐晓栋;朱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细胞角蛋白(CK)20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30~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L组以利多卡因首剂1 mg/kg静脉注射,继以利多卡因1.5 mg· kg-1·h-1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持续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5min(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4 h(T3)和48h(T4)从上臂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CK20 mRNA.结果 T2~T4时两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T1时(P<0.05).T3时L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1、T2、T4时两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两组患者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多卡因可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清IL-10浓度,有利于减轻术后免疫抑制,但可能对术后癌细胞血行微转移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信磊;刘诗文;李强;叶玲玲;张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J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和0.2μg·kg-1·h-1,C组则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腹后1 min(T3)、术毕(T4)的MAP和HR,并检测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结果 与T1时比较,T2~T4时D2组和C组MAP明显升高,D1组HR明显减慢,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2~T4时D1组和D2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时D1组和D2组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但D1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T2、T3时D2组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且0.5μg·kg-1·h-1较0.2μg·kg-1·h-1更为明显.
作者:郭文龙;宋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行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手术患儿40例,年龄2~6岁,随机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C组行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记录送入PACU即刻(T0)、术后1 h(T1)、2 h(T2)、4 h(T3)、6 h(T4)的FLACC评分,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在PACU期间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0~T3时F组FLACC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在PACU停留期间F组有3例(15%),C组有8例(40%)追加芬太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F组4例(20%),C组2例(10%)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
作者:王皓;赵平;赵广翊;王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S-100β蛋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65~93岁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均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60 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输注速度200m l/h),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前24 h及术后6、24、48、72 h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ADP及S-100β蛋白浓度.结果 术后6~48 h,E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6~72 h两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ADP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6~72 h,E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血清ADP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减轻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及降低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可能与上调血清ADP水平有关.
作者:谢海辉;张曙;黄德辉;郭建恩;曾淳;胡笑明;周桂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亚低温组(MH组),每组24只.IR组和MH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不置入线栓.S组和IR组置于室温下,MH组于缺血后10 min给予亚低温处理并维持3h.分别于再灌注后4 h(T1)、6 h(T2)、12 h(T3)和24 h(T4)进行神经功能缺陷(NDS)评分.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海马GFAP蛋白和GFAP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T1~T4时IR组和MH组大鼠NDS评分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GFAP蛋白和GFAP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T1~T时MH组大鼠NDS评分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GFAP蛋白和GFAP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GFAP表达有关.
作者:应俊;陈勇;杜晓红;王忠;周志东;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