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峰;龙跃;焦凤云
2001年4月至2002年5月作者收治男性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不育患者76例,对其药物治疗前后精液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庆华;曹征;刘红春;金雨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有效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系统和方法.方法:无菌取孕24周流产胎儿的室下区脑组织,制备细胞悬液,用磁性微珠标记的CD1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孵育,通过磁分选器分离出CD133(+)和CD133(-)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观察CD133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分化能力.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的室下区脑组织中,CD133(+)细胞占胚胎脑组织细胞的2%左右,该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强,细胞呈球形生长,并易聚集成团,培养5 d、10 d、15 d、20 d进行活细胞计数,细胞增长率分别为1.79%、4.82%、7.21%、14.66%,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经染色鉴定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等多种神经细胞;阴性细胞扩增能力弱,活细胞计数以死细胞数量居多,大约70%,另外一些细胞贴壁分化.结论:免疫磁珠法简便、有效,经免疫磁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进一步培养扩增并分化.
作者:杜英;阮丽荣;杨波;李倩如;赵新利;李红伟;张清勇;宋来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胚胎大鼠脑室下区(SVZ)组织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采用SABC法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检测及姬姆萨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了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出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张清勇;杨波;赵新利;何炜;宋来君;李红伟;冯祖荫;王树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3个药厂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转蓝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的含量,并对释药参数T50、 Td、T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在45 min的释放量均超过标示量70%,但释药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药厂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预示在临床应用时会导致疗效的差异.
作者:张秋荣;杜斌;阿有梅;王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刺激大鼠背侧海马对脑干部分神经核团生长抑素(SOM)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海马在痛调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动物任何处理;B组:疼痛刺激组,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4 g/L多聚甲醛200 μl,作为疼痛模型.C组:电刺激组,将疼痛模型动物经腹腔注射20 mg/L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借助于脑立体定位仪,待大鼠清醒后,按Paxinos和Watson大鼠脑图谱,用同心圆电极于大鼠右背侧海马给予方波电刺激,时间为2 min.D组:电刺激对照组,操作同电刺激组但不通电,时间为2 min.4组动物均于12 h后处死,经主动脉灌注,冰冻切片,采用地高辛标记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大核(NRM)和外侧网状核(LRN)SOM mRNA阳性神经元细胞数及光密度值.结果:疼痛刺激后,PAG、NRM、LRN内SOM 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高(P<0.01),电刺激组PAG、LRN的SOM mRNA表达较疼痛刺激组进一步增加,而NRM内SOM mRNA较疼痛刺激组增加不明显.结论:海马兴奋可引起PAG、LRN神经元SOM mRNA表达增加,因此,SOM可能与脑干PAG和LRN参与镇痛有关.
作者:高艳;周彦斌;方智慧;张静;吴爱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各种因素对动脉瓣膜细胞活性的影响,寻找一种更好保护瓣膜的方法.方法:按照正交试验设计,猪瓣膜经过4种因素即抗生素液浸泡,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冷冻保护液配方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入处理过程.后以流式细胞仪计数的方法计算瓣膜的细胞活性.结果:3个处理因素即抗生素液浸泡,冷冻保护液配方,甲基强的松龙加入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瓣的制作储存过程中应用试验提出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同种瓣临床应用的耐久性.
作者:侯广杰;韩涛;姚祖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于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在体外循环下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其中冠状动脉(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和主动脉瓣置换2例,冠脉搭桥加二尖瓣置换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俭;张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合成三氮烯类新试剂.方法:通过重氮盐的氮偶联反应.结果与结论: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数据证实产物为三氮烯类化合物.
作者:郭茂峰;龙跃;焦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人胚胎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bFGF(阳性对照组)和B27(阴性对照组)的DMEM/F12细胞培养液中,实验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335 μg/L,3.35 μg/L及33.5 μg/L的GM-1,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含体积分数3%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诱导细胞分化,每间隔6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5 d、10 d MTT比色显示,GM-1(33.5 μg/L)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 GM-1(0.335 μg/L)组、 GM-1(3.35 μg/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均>0.05.分化实验发现,接种6 h后,体积分数3%血清+DMEM/F12组神经球周边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出,而3个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突起短且细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细胞突起均逐渐伸长,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低于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M-1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神经状态,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赵新利;杨波;李红伟;许予明;杜英;阮丽荣;张清勇;宋来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经食管床,胃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术弥补了胸腔内弓上吻合术的不足,避免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干扰,切除病变彻底,较符合正常的生理解剖.但传统的吻合方式前后壁两层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狭窄率较高,影响术后生存及生活质量.根据颈部解剖特点,以及马春茂等1、刘献武等2的单层吻合报道,本院于1996 年 11月至2000 年12月采用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培立;崔玉;张杰;唐怀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分析本院1995至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48例,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如下.
作者:付艳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离与鉴定芫花叶黄酮类化合物.方法:将芫花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利用硅胶柱和Toyopearl HW-40(C)柱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化学反应及1HNMR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芫花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得两种黄酮类化合物Ⅰ和Ⅱ,分别鉴定为羟基芫花素、芫花叶苷,将Ⅱ用稀盐酸水解去一个葡萄糖之后,得其苷元Ⅱa羟基芫花素.
作者:王彩芳;胡晓娟;谢松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1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和缓解期(B组)血浆BNP和ADM水平,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A组血浆BNP和ADM高于B组和C组;B组血浆BNP和ADM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血浆BNP和ADM与paO2负相关(r=-0.67,P<0.01;r=-0.74,P<0.01),B组血浆ADM与paO2负相关(r=-0.54,P<0.01),BNP与paO2无显著相关性(P>0.05).A组和B组血浆BNP和ADM水平呈正相关(r=0.70, P<0.01;r=0.59, P<0.01).结论:血浆BNP和ADM水平升高共同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者可能有代偿作用.
作者:张隽;孙培宗;欧阳松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评价奥扎格雷(商品名为丹奥)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本院神经内科于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应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7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浓度.肾移植患者分为肾病组(n=27),慢性肾炎组(n=137),感染组(n=6),另设正常对照组(n=20).结果:sIL-2R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者27例,分别为肾病组12例,慢性肾炎组9例,感染组6例.27例患者术后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临床证实为急性排斥者21例,余6例因感染引起.结论:血清sIL-2R浓度可以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作者:李金陵;程爱明;王长安;韩林;荆宇红;赵国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血管抑素(angiostatin)对不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亲和层析、分子筛技术及有限酶解法从人血浆组分Ⅲ中分离纯化得到人血管抑素(human angiostatin,以下简称angiostatin),采用MTT法分别分析angiostatin作用24 h、48 h、72 h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不同剂量angiostatin(20 nmol/L,40 nmol/L,80 nmol/L,160 nmol/L,320 nmol/L及640 nmol/L)作用下HUVEC和小鼠肺动脉内皮细胞(1H11)、angiostatin为160 nmol/L时其他细胞(7721、Hela、A431、A549、H128、K562、LLC、SL7、3T3)体外增殖的抑制率;透射电镜下观察angiostatin作用后1H11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纯化的angiostatin能特异地抑制HUVEC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UVEC对angiostatin的敏感性高于1H11(P<0.05);对其他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无影响;透射电镜可见1H11内皮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人血浆组分Ⅲ来源的angiostatin能特异地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体外增殖,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房伯俊;李惠翔;谈立松;张云汉;马长路;杨吉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1和2(COX-1和COX-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1和COX-2在68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OX-1在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8%,在正常大肠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74.07%)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COX-2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而COX-1与大肠癌的发生无关.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周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十二指肠在腹腔内解剖位置较深,大部分位于腹膜后,受伤的机会较少,约占腹内脏器伤的3%~5%[1],常同时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十二指肠及其比邻脏器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使其损伤后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变得异常复杂、困难,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达10%~27.8%[2],同时合并有胰腺等相邻脏器伤病死率更高.近6 a间作者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1例,现着重就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和治疗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杨西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97年9月至2001年12月,本科收治28例老年女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许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睾酮(T)和生长激素(GH)含量在青春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青春期体格发育和骨龄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身体健康、年龄在11~15岁的初中学生172名,按常规进行体格测量,用百分记分法评定骨龄,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T和GH,分别分析T和GH水平与体格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生血清T浓度与骨龄及身体形态各指标间均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37~0.66(P<0.01);而男女生GH含量与骨龄和身体形态指标的相关关系均不密切,相关系数-0.19~0.23.结论:男、女生血清GH水平在青春期对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但可能不一定是导致青春期生长突增的主要激素;T在男生青春期生长突增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大于GH.
作者:张德甫;娄晓民;吴滨;胡巧云;陈姜;陈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