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宪恩;权晓强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作者:何朝宏;许长宝;朱国鸿;郝斌;吴国清;王梅;王友志;时秋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不同时限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检查细胞损伤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光镜检查发现,缺血1 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缺血2 h,3 h,6 h组,出现细胞坏死及凋亡改变,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变化;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aspase-3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时相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基本一致;缺血再灌注2 h组比缺血再灌注0.5 h组MD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逐渐加重,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应在缺血1 h以内进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杨宾侠;王永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测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尿中儿茶酚胺的含量,探讨AD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8例ADHD患儿和54名正常儿童24 h尿儿茶酚胺(CAs)含量.结果:ADHD患儿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儿童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ADHD患儿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作者:吴予明;张洪权;常爱武;赵坤;吴拥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和压力-流率测定的结果.方法:对50例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和压力流率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自由尿流率测定时的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和排尿时间与压力流率测定时相应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排尿量、尿流时间和达大尿流时间2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流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改进措施,保证其准确性,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会范;齐艳;王庆伟;李源;张雪培;武玉东;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显带,并绘制出其染色体G带带型模式图.方法:取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片,以胰酶法获取分散充分,带型清晰的早中期及中期分裂相.结果:同一个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带没有Nesbitt模式图的带多,不同细胞中带多的染色体,其带的数目和位置与Nesbitt模式图基本一致.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描述了各号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结论: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模式图的绘制,为豫医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王纯耀;宋国英;杜献堂;薛敬礼;杜春燕;邢金山;祝庆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制作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桩冠时常采用先备肩台后成桩核的方法[1],该法对肩台清晰性及金属与肩台的密合性影响较大[2].作者采用先固定铸造桩核后制备肩台法对157牙行PFM桩冠修复,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文忠;陈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作者在西药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8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海梅;徐青;杜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尿动力学检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泌尿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将患者尿路症状用图和数字表现出来并为患者的痛苦提供病理生理的解释,为临床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和客观评估治疗疾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发展前景令人鼓舞GA3DB1~10GA3DD.作者对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GA3DB1,2GA3DD.适时手术处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999年8月~2001年11月,本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78例,作者改进了传统术式的部分操作,对其中56例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阎保君;赵松;张新;乔晨辉;卫宏超;赵文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方法:128例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骨髓抑制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应用黄芪水煎液和鲨肝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黄芪水煎液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7%和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黄芪水煎液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明显升高患者血中Tc、Th、IgG、IgM和C3水平.结论:黄芪水煎液对肿瘤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邹丹;全宏勋;胡群员;于静;马新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颅内小病灶的开颅手术定位比较困难,传统的开颅手术易造成正常脑组织的较大损伤,而以MRI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在切除颅内小病灶时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的缺点.作者总结了25例此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德;安中华;苑来生;王昊天;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病例不断增多[1~5].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处理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能及时发现并予正确处理,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否则,极易导致支气管狭窄或闭锁[1~5].作者就本院收治的6例创伤性支气管狭窄或闭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先忠;刘献武;郑怡章;王俊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垂体肿瘤为颅内的常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第三位.2001年2~12月对垂体腺瘤11例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现将治疗中视神经保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李国文;郭有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齐艳;刘会范;王庆伟;文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许多患者在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血肌酐升高前,常有尿白蛋白及微量尿蛋白的排泄增加.为了解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Ⅱ(AⅡA)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2001年3月~2002年4月,对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用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3个月,观察其血糖、血压、肾功能及尿微量蛋白排泄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在民;刘玉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科1997年以来采用药物糊剂充填感染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阎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小儿膀胱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164例(男109例,女55例),其中<2岁52例,2~13岁112例.患儿组254例(年龄1月~14岁),其中神经源性膀胱61例(包括脊柱裂46例,骶会阴和腹会阴肛门成型术后患者15例),遗尿112例,后尿道瓣膜18例,尿频、尿急和尿失禁25例,膀胱输尿管返流18例,泌尿系感染20例.检查使用仪器为Dan 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其中35例进行了电视监视下的膀胱测压.结果:正常对照组小儿残余尿<10 ml,少数新生儿膀胱残余尿可以较多,大膀胱容量随年龄增加,新生儿为(33±24) ml,13岁时达(350±54) ml.57%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协调性排尿过程中大逼尿肌排尿压为(6.77±2.16) kPa.神经源性膀胱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顺应性降低、或反射亢进(非抑制性收缩),逼尿肌括约肌活动不协调(DSD)、膀胱容量增加或减少等;60%遗尿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异常,分别表现为DI、膀胱容量小、DSD等.不明原因尿频、尿急、尿失禁和膀胱输尿管返流50%发现有DI并有DSD.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DSD和DI.结论:无排尿异常症状小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但新生儿可见较多的残余尿.小儿大逼尿肌排尿压与成人相似.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小儿神经源性膀胱,遗尿,后尿道瓣膜,尿频、尿急和尿失禁,膀胱输尿管返流,泌尿系感染等提供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断依据.
作者:文建国;陈悦;王贵宪;刘会范;齐艳;王庆伟;王家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1年6月~2001年6月,本院采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肌鞘内拖出术治疗结肠多发性息肉病2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嵩洛;任学群;周忠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MDA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DM)对家兔急性脑外伤后脑组织c-fos蛋白和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家兔24只.随机抽取4只作为对照组.余20只利用颅脑外伤自由落体打击器造成一侧脑外伤,伤后动物被随机平均分为外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动物在外伤后立即腹腔注射DM 50 mg/kg,对照组和外伤组在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6 h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左顶叶伤灶及周围皮层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设备检测伤灶及周围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计数坏死神经元.结果:对照组未见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外伤组可见大量的片状棕黄色c-fos蛋白阳性细胞,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胞浆内,少数存在于胞核中,部分核仁也呈深褐色.治疗组可见弥散分布的阳性细胞,呈点状或小片状棕褐色颗粒,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布较稀疏,也主要表达于胞浆内.DM治疗后6 h单位面积内c-fos蛋白阳性细胞数(5.8±2.0)较外伤组(19.8±3.6)显著减少,而灰度值(113.3±6.4)较外伤组(74.3±6.2)明显增加,坏死神经元百分数38.2%也较外伤组的62.8%低(P均<0.01).结论:兔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可抑制继发性损害因子c-fos蛋白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对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的耐受性,增加神经元存活率.
作者:阎东明;张志强;冯祖荫;宋来君;徐国本;保建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滤过泡瘢痕形成.近年来有人将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青光眼术后,证实它可以抑制滤过道瘢痕的形成[1].但因其剂量大、给药次数多、疗程长,眼部并发症相对高,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作者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青光眼滤过术中的5-Fu接触、改良巩膜瓣的形状和缝合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林;陈秋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