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竹;李巧云;杨晓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PAIgG和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其中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用SZ-21(针对GPⅢa)和SZ-22(针对GPⅡb)两种单抗同时测定.并同时测定了血小板计数(BPC)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等.结果: AL组 PAIgG值((154.30±25.71) fg/pl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8±1.72) fg/plt),P<0.01.60例AL中40例在正常参考值(5.8 fg/plt)以上.其中24例外周血血小板减少,且PAIgG值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P<0.001,r=-0.395);16例血小板数正常.60例AL中抗GPⅡb/Ⅲa自身抗体阳性率40%(24/60),其中14例单独SZ-21阳性,10例SZ-22阳性.24例阳性患者均呈现ADP诱导的聚集功能减低,用5 μl ADP诱聚时,大聚集率(5.58±4.76)%.结论: 部分AL患者存在血小板免疫异常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质的异常.
作者:李敏霞;刘红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颅内小病灶的开颅手术定位比较困难,传统的开颅手术易造成正常脑组织的较大损伤,而以MRI为辅助的立体定向手术在切除颅内小病灶时可避免传统开颅手术的缺点.作者总结了25例此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德;安中华;苑来生;王昊天;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本院1992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9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廪;李孟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小于胎龄儿(SGA)是指由宫内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良引起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其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正常值的第10百分位数或低于同胎龄正常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的一组新生儿,在我国发生率达7.5%,病死率是正常足月儿的8倍GA3DB1GA3DD;出生体重在第3个百分位以下,为重度小于胎龄儿.有早产小样儿,足月小样儿,过期小样儿之分,一般以足月小样儿为主,其出生体重多低于2 500 g.本研究旨在分析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AGA)血清T3、T4、促甲状激素(TSH)及生长激素(GH)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机制,为SGA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作者:时鹏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主动脉(AO)阻断时间在60 min以上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水平和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①试验组AO开放后20 min,40 min,60 min血清HH-FABP均较AO阻断前及开放即刻升高(P<0.01或P<0.05),且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AO开放即刻及开放后20 min心房心肌内MPO与阻断前相比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明显增加(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ABP与AO阻断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组r=0.9624,P<0.01,对照组r=0.7031,P<0.05.结论: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
作者:法宪恩;权晓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皮肤无毛对豫医无毛雌鼠的生殖、乳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无毛雌性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统计胎次,妊娠,胎产子数,离乳数,离乳率.并与有毛雌鼠比较.结果:无毛雌鼠卵巢发育正常,乳腺发育基本正常,但泌乳能力差异很大,功能正常的只有30%,与有毛雌鼠相比,无毛雌鼠妊娠率(23%~70%), 胎产子数(5.3~6.8)、离乳数(0~1.5只)及离乳率均低(0~26%), 幼鼠死亡率高(74.6%~100%).结论:皮肤无毛导致无毛小鼠泌乳能力、生产繁殖能力降低.
作者:李洪涛;杜春燕;王纯耀;章金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表现,尿动力学、B超等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TCS患儿197例,从临床表现、尿动力学等检查结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197例小儿TCS伴有神经源性膀胱139例(71%).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并可将其分类.采用显微手术脊髓栓系松解治疗并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有效率达6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是小儿TCS常见严重难治疗的症状,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分类TCS的理想方法.彻底暴露、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及神经是治疗TCS患儿神经源性膀胱及其他症状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福云;师红;齐艳;文建国;徐尚恩;杨启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作者在西药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用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DN患者8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海梅;徐青;杜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HSG)是较为常见的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可以准确描述子宫输卵管内腔形态,并对输卵管堵塞部位定位.本院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行HSG 4 860例,其中400例发生各种类型逆流,占8.23%.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鼻翼部分缺损的修复,是整形外科常见的问题,尽管目前有鼻唇沟皮瓣法、耳廓复合组织块法等方法[1],但因并发症的存在而不理想.作者对10例患者采用改进耳廓复合组织块法进行修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剑;牛永敢;梁俊刚;张喜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射频热化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热化疗组(n=30)和化疗组(n=28).采用红细胞花环直接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患者术后1周及热化疗或单纯化疗后第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热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IL-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TN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第2周,热化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化疗组TNF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化疗对膀胱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金平;马顺利;王耀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功能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2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重点观察膀胱漏尿点压.结果:泌尿系统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显示15例患者有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检查显示14例患者膀胱漏尿点压>3.92 kPa.8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3.92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可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齐艳;刘会范;文建国;王庆伟;李源;乔保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鼻腔滴入治疗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8例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常规口服去痛片、阿司匹林、肌内注射鲁米那;治疗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另静脉点滴20 g/L利多卡因(1 mg/kg)加地塞米松5 mg,同时头痛侧鼻腔内滴入利多卡因0.5 ml.分别于治疗后1 h、2 h和4 h时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和有效率比较.结果:①治疗后1 h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 h、4 h时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③治疗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鼻腔滴入治疗中、重度发作期偏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经济.
作者:连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正常情况下足月初产妇的胎头双顶径于临产前1~2周时进入母体骨盆入口平面,称为胎头衔接(也称入盆).若临产时经腹检查胎头仍高浮,称为胎头未衔接或未入盆,容易造成头位难产.作者就108例此类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苑中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AFP mRNA的real time RT-PCR标准定量模板.方法:提取肝瘤细胞株BEL7402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纯化AFP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结果: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效率为81.8%,经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已插入PMD-18T载体内.结论:成功构建了AFP mRNA的标准定量模板,可应用于该基因的real time RT-PCR定量检测.
作者:王建国;聂常富;李荣;荆晓岳;王福利;曹淑娥;张宴;何蕴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CT及心脏Holter的问世及临床应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作者对收治的1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 对20例(3.5~73岁)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10例(13~67岁)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1例 (55%),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5例;而对照组仅发现1例(10%)DSD,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平均逼尿肌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成及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庆伟;齐艳;刘会范;李源;吕宇涛;文建国;宋东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垂体肿瘤为颅内的常见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第三位.2001年2~12月对垂体腺瘤11例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现将治疗中视神经保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李国文;郭有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动脉与静脉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称动静脉瘘. 临床上可引起受累静脉功能不全和受累肢体或脏器的缺血性改变,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作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判断动静脉瘘瘘口的具体位置,避免了术前的血管造影,对外科手术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作者:王岩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下尿路症状,常被误诊为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或心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等.作者于1988年4月~2001年7月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16例,根据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尿流率测定及膀胱尿道镜检结果,采用不同疗法,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高永亮;张建立;韦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