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政安
目的:探讨脂多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及其机制.方法:将生长至汇合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SB203580组,同型半胱氨酸组,同型半胱氨酸+SB203580组,脂多糖+同型半胱氨酸组.采用斑点杂交和RT-PCR检测其MCP-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对照组、脂多糖组和同型半胱氨酸组P38蛋白激酶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能表达较低水平的MCP-1 mRNA.斑点杂交和RT-PCR均显示各实验组的MCP-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38蛋白激酶蛋白在对照组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9.6%,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脂多糖或同型半胱氨酸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升至46.7%或57.7%.结论:脂多糖和同型半胱氨酸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P38蛋白激酶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作者:王淑秀;赵长安;赵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是否可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殖.方法:2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支架组,正义组,反义组,错配组,将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后用可溶性支架将反义,正义及错配的c-myc基因片段导入静脉移植物.术后28 d取静脉桥标本,测定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反义组静脉桥的内膜厚度为(43.77±5.89) μm,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正义组及错配组((80.00±1.34) μm,(76.06±4.24) μm,(74.80±9.64) μm,(79.62±7.92) μm,P<0.01);反义组内膜与中膜比值为0.68±0.20,明显低于对照组、支架组、正义组及错配组(1.42±0.18,1.35±0.20,1.34±0.26,1.41±0.24,P<0.01).结论:运用可溶性支架转染反义c-myc基因可明显抑制静脉移植物内膜的增殖.
作者:张谦;单岩;张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2000年至2002年,作者共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51例,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培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75年12月至2000年12月,本院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 4 838例,术后发生胃出口梗阻21例,发生率0.43%.其中左侧开胸术后发生率0.18%(8/4 554),右侧开胸术后发生率4.58%(13/284) .作者就此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诊治及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周福有;王卫杰;李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兔皮肤扩张后皮肤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方法:选用2~3 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周、12周、24周皮肤中actin、myosin、α-SMA的变化.结果:扩张后兔皮肤中的actin、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快速扩张组与常规扩张组各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yosin快速扩张与常规扩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结果相同.结论:扩张刺激可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快速扩张组α-SMA阳性细胞高于常规扩张组可能是扩张越快挛缩越严重的理论基础.
作者:王喜梅;范志宏;刘凯;陈言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近年来对顽固性便秘患者经直肠指诊和X线排粪造影检查确诊患有中重度直肠前突者34例,采用经直肠入路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马天星;王伟建;代建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4年1月至2002年6月,对4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减压融合的同时,行经椎弓根的机械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景诗;强晓军;邱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A结合蛋白定位技术的改进.方法:以左旋咪唑/酒精先消除细胞的内源性碱性磷酸酶(AP),再分别以DNase和RNase消除细胞内源性核酸,应用低盐浓度的杂交液预杂交后再加特异DNA的标记探针,以链霉亲和素SA-AP中介, 终以四氮唑盐/5溴-4-氯-3-吲哚磷酸(NBT/BCIP)作为底物, 37 ℃下显色.结果:DBP阳性信号呈紫色细颗粒,主要定位于胞核.结论:此DNA结合蛋白的改进技术定位清晰且染色过程迅速.
作者:丁一;赵培荣;吴景兰;张莹;王一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本院心外科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02年1月10日至2002年8月31日,本院心外科共完成Ross手术10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9例,老年退行性病变1例,UCG示主动脉瓣病变,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中重度),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手术分三步进行:①采取自体肺动脉瓣;②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③利用同种异体肺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7.07±0.96) mmHg),LVDD明显缩小(P<0.001), LVEF:0.55±0.19,心功能Ⅱ级.随访1周~8个月,心功能Ⅰ~Ⅱ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温斌;张建群;王胜洵;刘巍;伯平;甘辉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支气管灌洗液及痰标本中p16基因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肺部疾病住院患者手术切除的病变肺组织和相应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痰标本,其中32例为肺癌,24例为良性肺部疾病.标本经一般处理,PCR扩增后,产物经电泳EB染色,紫外灯下观察.结果:32例肺癌组织标本中,14例(43.8%)在p16基因启动子区域呈现异常甲基化,其中9例(64.3%)在相应的BALF中检出甲基化存在,5例(35.8%)在相应的痰标本中也检出甲基化存在.24例良性肺部疾病,其中肺囊肿10例,肺结核14例,无论在手术切除标本还是BALF和痰标本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甲基化存在.结论:MSP技术对肺癌患者BALF及痰标本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一项很有潜力的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
作者:杨丽萍;张舒林;刘旺根;何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扩张兔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2~3 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扩张后即时,1周,12周,24周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结果:扩张后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增多,快速扩张组较常规扩张组程度严重,2种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扩张刺激造成皮肤损伤,快速扩张组比常规扩张组严重.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喜梅;范志宏;刘凯;陈言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海嘧啶对小白鼠S180肿瘤和EAC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含有传代后的小鼠S180肿瘤细胞和EAC肿瘤细胞的培养瓶各分为A,B1,B2,B3,B4 5组,B1~ B4组分别加入海嘧啶,使培养液中药物的终浓度分别为5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A组加入等体积的培养液(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瘤细胞P53蛋白表达.结果:S180肿瘤细胞和EAC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率分别是100%和90%;海嘧啶100~400 mg/L时能抑制肿瘤细胞P53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嘧啶抗肿瘤的药理机制与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志举;乔鹏;章茜;季宇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1994年3月至2002年3月,本院经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Pu)2 715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深而复杂,血管神经丰富.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0.5%[1],术前多缺乏病理性诊断,且肿瘤病理类型繁杂多样,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和特殊性.现对近1 a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4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赵玉林;娄卫华;吕明栓;董明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一细胞内双原位杂交信号的显示技术.方法:以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加生物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探针或生物素标记的wtp53探针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同时进行原位杂交后,以anti-Dig-AP孵育,以AP-Red为底物显色,杂交信号呈桔红色或桔黄色细颗粒.继之以SA-AP孵育后以NBT/BCIP底物显色,杂交信号呈蓝紫色颗粒.结果:在同一细胞内可见桔黄色和蓝紫色颗粒双杂交信号.结论:应用非放射性双杂交信号的原位杂交技术可观察单个细胞内2种基因共表达的情况.
作者:郑乃刚;王峰;吴景兰;李士坤;张莹;董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肝动脉的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eation,TACE)及经皮穿刺肝癌的乙醇固化消融术(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单纯应用于临床,报道较多,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3].本院于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进行了2者相结合的双重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海亮;郭晨阳;杨建伟;郭旻;肖金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症分析性心理治疗疗效的间接判断指标.方法:13例神经症患者,对其进行单纯性分析性心理治疗,观察在对症状集中分析解释阶段患者的一些基本生理指标和情绪反应及认知方面的变化.结果:取得良好疗效的患者可在此阶段出现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和一些植物神经反应及情绪反应,同时有认同感,而未取得明显疗效的患者,则无这些反应.结论:一些基本生理指标的变化和情绪反应及认同感可作为分析解释正确程度和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山明;李逊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大部分为肝前性,主要由肝门静脉血管畸形和炎症引起[1].1993年至2002年,10 a间共收治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5例,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庞艳丽;范应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15/p16基因编码区位点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骨髓中甲基化的发生.方法:用酶切-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31例成人AML患者骨髓中p16第二外显子HapⅡ、SacⅡ和 NruI位点及p15基因第二外显子HapⅡ位点甲基化情况.结果:在31例成人AML骨髓样本中,p16E2的 4个HapⅡ位点同时甲基化的有11例;1个SacⅡ位点甲基化的有19例;1个NruI位点甲基化的有22例;p15E2 的6个HapⅡ位点同时甲基化的有16例.成人AML患者骨髓中p16E2中的SacⅡ和NruI位点和p15E2中的HapⅡ位点在CpG的C甲基化与成人AML相关.结论:甲基化在AM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辉;孙慧;刘长凤;刘永波;宋国英;李晓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脊液、血浆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牛磺酸组和对照组3组,高血压组和牛磺酸组建立大鼠主动脉狭窄-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牛磺酸组饲料中加牛磺酸,观察3组大鼠脑脊液、血浆ET-1含量及血压的变化,测定脑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牛磺酸含量及主动脉肌条的舒缩功能.结果:应用牛磺酸后,高血压大鼠pMA,脑脊液和血浆ET-1水平均下降(P<0.05),血管舒缩功能得以改善.结论:牛磺酸可降低脑脊液、血浆ET-1水平,从而降低血压.
作者:曲跃华;陈清;董林旺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