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热凝术治疗足趾痛性神经瘤一例

翁泽林;张学学;张达颖

关键词:射频热凝, 术治疗, 足趾, 左足, 趾甲, 疼痛程度, 直腿抬高, 有自发痛, 轻触, 皮肤感觉, 神经瘤, 暗紫色, 诊断, 阴性, 腰椎, 试验, 烧灼, 局部, 活动, 患者
摘要:患者,男,25岁,左足第3趾末端及部分趾甲痛10年,为烧灼样痛,疼痛程度剧烈,轻触左足第3趾末端诱发疼痛,常有自发痛,1年前曾行左足第3趾末端局部阻滞,疼痛仅缓解1h.查体:腰椎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左足第3趾末端胫侧及部分趾甲见0.3 cm×0.4 cm大小瘤体,为暗紫色,轻触痛,无明显皮肤感觉减弱,趾甲旁无化脓.诊断:左足趾末梢痛性神经瘤.
临床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5~10月普通外科病房、外科重症监护室和留院观察室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的患者.调查患者一般情况、诊疗方案及诊治过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1例次.普通外科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室未观察到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留院观察室有6例次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同科室(OR=2.678,95%CI 1.154~6.235)、导管留置时间(OR=1.372,95%CI 1.326~5.735)、是否存在他处感染(OR=2.712,95%CI 1.181~6.174)是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良好的环境、专业性强的医疗团队对于预防与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玥琪;李敏;葛圣金;薛张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研究组)和术毕(对照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患者均行PCIA(吗啡1 mg/ml),并于术后12、24、36 h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记录患者安静痛和咳嗽痛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TNF-α浓度.结果 术后6、12 h研究组安静痛和咳嗽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h研究组镇痛药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至术后24 h研究组IL-6与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研究组IL-8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40 mg可对肺癌根治术患者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孙立新;张彦平;侯念果;时飞;王明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胸腔镜下Ⅲ型食管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四例

    新生儿4例,男2例,女2例,出生1~6 d,体重1.75~2.70 kg,均为足月产.其中1例为双胎,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所有患儿术前均合并肺炎.术前给予东莨菪碱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容量模式控制呼吸,VT 6~10 ml/kg,f 30~70次/分,PEEP 4~6 cm H2O.静脉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5 μg· kg-1·min-1、丙泊酚2~4mg· kg-1 ·h-1,持续吸入七氟醚及间断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麻醉.俯卧位,经右侧胸建立CO2气胸.术中输入复方乳酸钠维持,麻醉诱导至手术期间输入6%羟乙基淀粉10 ml/kg.监测动脉血气,根据出入量及循环情况输入红细胞.术毕送至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作者:彭夕华;胡华琨;谢维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凋亡及TNF-β和IL-10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A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双侧颈总动脉.B组和C组采用股动脉放血,夹毕颈总动脉30min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经股静脉推注氯胺酮4.5 mg/kg.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TUNEL、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A1区存活细胞、凋亡细胞、TNF-β和IL-10阳性细胞个数.结果 再灌注后12~72 h,C组存活细胞明显多于B组(P<0.05),凋亡细胞明显少于B组(P<0.01).再灌注后6~72 h,B、C组TNF-β明显高于A组(P<0.05).再灌注后6h和72 h,C组TNF-β明显少于B组(P<0.05).再灌注后6h,C组IL-10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B型,再灌注后72 h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 氯胺酮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张全云;丁月东;汪允珍;赵保建;曾永恒;陈前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异物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

    目的 观察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方法 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D组)或生理盐水(C组).术中丙泊酚2mg·kg-1·h-1、瑞芬太尼0.1μ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拔管前1 min、拔管时、拔管后1、5min时的HR、MAP、RR、Ramsay镇静评分的变化,以及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情况.结果 D组HR、RR、MAP、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 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为气管异物患儿苏醒期提供较好的镇静,减少拔管期间躁动和呛咳.

    作者:雷晓鸣;薛荣亮;钞海莲;吕建瑞;吴刚;党莎杰;邓蕊;靳刚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扁桃体切除术后大出血手术的麻醉处理四例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局麻下行血管结扎或局部压迫冷敷等达到止血目的.但对术后反复出血、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若选择在局麻下止血,常由于创面出血、水肿,以及出血模糊视野、患者高度紧张、呛咳等难以主动配合而造成止血困难,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我院对4例严重出血患者选择了气管插管全麻下局部止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佘树松;寿莉莉;周波;王凯;孙翊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围术期保温对肝炎肝硬化行脾切除断流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保温对肝炎肝硬化行脾切除断流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脾切除断流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Child-PughA或B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保温组(W组)手术期间室温控制在24℃,并铺垫38℃水循环变温毯保温;对照组(N组)室温控制在22℃,不做其它保温处理.记录手术期间患者体温,检测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W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术前基础值和W组比较,手术开始后90 min和手术结束时,N组体温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降低(P<0.05).W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N组(P<0.05).结论 行脾切除断流术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保温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恒定,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

    作者:张维峰;殷国平;王佳;张春明;仲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宫产硬膜外拔管困难一例

    患者,女,28岁,161 cm,74 kg,孕39+2周,因羊水过少,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术.产妇右侧卧位,经L1~2间隙旁正中法穿刺,导管置入顺利,拔出穿刺针,硬膜外导管位于皮下18 cm处,继续退出导管至皮下9 cm处时患者诉腿部有触电感,并移动体位致退管困难,且不能注入局麻药.后选择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达T6.1h后手术结束,但硬膜外导管仍不能拔出.给予导管旁阻滞、热敷、背部按摩以松弛腰背肌,以及持续用力牵引肩和下肢,试拔管仍未成功.为避免导管拽断并考虑导管周围组织反应形成管道,可能使导管松动,将导管消毒包扎后带导管回病房.

    作者:许庆;黄志豪;瞿煦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电针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妇科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药物组(M组)和针药联合组(A组).两组术前均静脉推注托烷司琼5 mg.A组在术后5、23、47 h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针刺.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PONV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麻醉前、术毕即刻、术后24、48 h血浆胃动素(MTL)和血清胃泌素(GAS)浓度变化.结果 术后24 hM组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1).术后24、48 hA组MTL明显低于M组,GAS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改善胃肠功能.

    作者:白红梅;孙建华;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下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后腹腔镜手术的单纯肾囊肿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术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术中以0.5μg·kg-1 ·h-1持续泵注;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放免法测定围术期血浆PRA、AⅡ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浓度.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术中D组PRA和AⅡ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气腹后30 min和解除气腹后10 min C组PRA和AⅡ均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D组(P<0.05).气腹后30 min和解除气腹后10 min两组Cys C和α1-MG浓度均明显升高,且C组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衣选龙;刘素丽;初春芹;朱丽莉;殷积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状态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用于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的比较

    目的 观察脑状态指数(CSI)和Narcotrend指数(NTI)在全麻苏醒期的变化,探讨两者在预测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中的效能.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5例,术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应室靶浓度(Ce)分别为2~3 μg/ml和2~4 ng/ml,维持CSI值在40~60.记录全麻苏醒期不同意识恢复水平(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CSI、NTI和丙泊酚Ce的变化.结果 CSI、NTI、丙泊酚Ce与苏醒期意识水平变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2和-0.86(P<0.01).CSI、NTI及丙泊酚Ce预测患者意识恢复水平的概率(Pκ)均大于0.8(P<0.01).结论 CSI、NTI和丙泊酚Ce均能及时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

    作者:俞增贵;龚灿生;陈彦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和8%七氟醚复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4%和8%七氟醚复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同时用Gas Man(ver.4.1)软件模拟吸入诱导2min内患儿脑内七氟醚浓度的变化.方法 择期泌尿外科手术患儿80例,年龄1~6岁,均行全凭七氟醚吸入诱导后插管,患儿随机均分为四组,其中S4F4组和S4F8组吸入4%七氟醚,S8F4组和S8F8组吸入8%七氟醚,S4F4组和S8F4组氧流量为4 L/min,S4F8组和S8F8组氧流量为8 L/min.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评分、插管前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运用Gas Man软件计算吸入诱导后30、60、90、120 s时脑内七氟醚浓度.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次插管成功.S4F4组和S4F8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S8F4组和S8F8组(P<0.05).诱导后30、60、90、120 s,S8F4组和S8F8组脑内七氟醚浓度明显高于S4F4组和S4F8组(P<0.05).结论 8%七氟醚诱导速度明显快于4%七氟醚,而氧流量对于诱导速度无明显影响,这与Gas Man软件模拟出的脑内七氟醚浓度是一致的.

    作者:黄凯;杜溢;王英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鼻内窥镜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其中A组不行控制性降压,B、C组术中维持MAP在65~75 mm Hg,C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均输注右美托咪定.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30 min内咯血量.结果 手术开始20 min,B、C组MAP显著低于术前(P<0.01),且明显低于A组(P<0.01).B、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P<0.01),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1).而C组术后咯血量明显少于A、B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辅助控制性降压,改善了患者拔管时耐受性,减少七氟醚和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张艳华;杨青风;张杰;周玉弟;崔苏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干预效应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大鼠切口痛的痛觉敏化作用及氯胺酮的干预效应.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90 min后做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组(R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8 μg·kg-1 ·min-1,90 min后做切口痛模型;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静脉推注氯胺酮8 mg/kg,90 min后做切口痛模型;联合处理组(KR组)静脉推注氯胺酮8mg/kg,30 min后泵注瑞芬太尼0.8μg·kg-1·min-1,60 min后做切口痛模型.采用热痛仪和von Frey纤毛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术后2h各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R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术后120 h,各组热痛阈值较术前降低(P<0.05),C组与K组机械痛阈明显下降(P<0.05).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可引起大鼠切口痛痛觉敏化.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无术后镇痛作用,但氯胺酮预处理可拮抗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切口痛痛觉敏化作用.

    作者:郭文俊;薛庆生;于布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核因子-κB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脊髓核因子(NF)-κB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制作L5脊神经切断神经病理性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rhEPO组(E组),S组和E组分别从术前1d开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rhEPO 5 kU/kg,连续7d.采用von Frey和Hargreaves法测定大鼠术前、术后3d和7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采用EMSA法检测术后7d脊髓NF-κB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术后3、7dS组和E组大鼠术侧MWT和TWL明显下降(P<0.01),且S组明显低于E组(P<0.01).与C组相比,术后7dS组和E组腰段脊髓NF-κB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且S组明显高于E组(P<0.01).结论 rhE-PO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其效应可能与其减少脊髓NF-κB的活性有关.

    作者:贾宏彬;刘健;金毅;徐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Toll样受体3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脊髓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3(TLR3)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方法 50只SD大鼠,其中40只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1周后断尾取血测血糖,空腹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分别测定大鼠制模后2周(D2组)、4周(D4组)、6周(D6组)、8周(D8组)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采用RT-PCR法测定大鼠L4~6脊髓TLR3表达和TNF-α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2、D4、D6、D8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5),脊髓TLR3表达、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2组比较,D4、D6、D8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5),TLR3表达、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和D2组比较,D4、D6、D8组大鼠TWL明显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脊髓TLR3表达出现上调,并可能通过促使TNF-α释放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颜建娥;朱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丙泊酚改善抑郁大鼠电休克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性疾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死于抑郁引发的自杀.目前抗抑郁药物有效率仅为60%~80%,一般治疗2~4周后起效,且多种抗抑郁药物可能有诱发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使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刘东;刘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舒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舒芬太尼引起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1 μg/kg滴鼻(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滴鼻(C组),15~30 min后两组均在3s内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3μg/kg,观察1 min内咳嗽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咳嗽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12% vs.28%,P<0.05).两组咳嗽程度和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射.

    作者:毕永红;李冬梅;张瑞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新生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急诊行腹部手术的新生儿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和维持,其中研究组骶管注入0.5%利多卡因8~10 mg/kg,对照组罗库溴铵0.6 mg/kg单次静脉注射后以瑞芬太尼0.3~0.5 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关腹膜时停止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术毕两组停止吸入七氟醚.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骶管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

    作者:陈玲玲;尹宁;王建设;陈珏;周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应用帕瑞昔布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应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LC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30~45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手术结束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安静时疼痛VAS评分,并观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清醒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B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B组下床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40 mg对LC未显示出超前镇痛作用,术后应用帕瑞昔布与曲马多超前应用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减少.

    作者:黄梦玉;张小洺;姚尚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主管:南京市卫生局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