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康复液外用治疗糖尿病足50例

陈荣月

关键词:糖尿病足, 康复液, 局部外用
摘要:糖尿病(DM)患病率日益增高,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 (DF)是一种严重的DM并发症之一,在我国患病率为2.8%~4.5%[1],其治疗困难,截肢率高[2],目前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通过对50例DF 患者,在治疗DM同时,行DF康复液局部外用, 以探讨更好的非截肢治疗DF的方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糊剂治疗乳牙慢性尖周炎80例

    根尖周病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1].乳牙牙髓腔大[2],血运丰富 ,冠髓感染情况下易波及根髓及通过根分歧处扩散,导致尖周炎性病变.常规根管治疗及充填药物有很多种,作者采用抗生素糊剂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韩峰;孙琦;韩东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 记录6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前后静态12导联心电图, 计算QTd,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6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性治疗前QTd为(105.7±41.3) ms,介入性治疗后QTd为(59.4±28.6) ms,前后相比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TCA术后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QTd分别为(62.9±29.2) ms和(56.2±28.1) ms,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冠心病经介入性治疗后QTd明显减小,QTd可作为介入手术后心肌再灌注成功的参考指标.是否可作为冠脉再狭窄的早期指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莉;黄贵雨;董建增;张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内镜直视下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7例远期疗效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的食管动力性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半数患者有胸痛.症状顽固,一般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作者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在内镜直视下,应用锥形硅胶扩张器对17例贲门失弛缓症进行31次扩张治疗, 远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牛丽林;牛丽娜;樊振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河南省市(地)市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市(地)市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现况.方法:采用1999年河南省市(地)市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调查资料,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护理人员现况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市(地)市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高、中、初级职称人员分别占1.09%,26.70%和65.85%,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6.37%,本科及以上、专科、中专人员分别占0.46%,20.41%和67.95%,无专业学历者占11.80%; 医护比为 1∶1.04.结论:河南省市(地)市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缺乏,素质不高.

    作者:娄小平;朱伟;田庆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 44v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高于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P<0.05),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转移预测和预后判断.

    作者:李春颖;陈玉龙;吴欣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21例

    偏头痛是由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头部发生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痛. 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1].作者应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龙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脐血输注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实体瘤,是通过造血干细胞体外蔽护,应用超大剂量的化疗、放疗,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而达到根治目的,自身造血组织可同时受到损伤,引起造血与免疫功能低下,造血功能恢复延迟.作者采用脐血输注 ,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延迟,取得初步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武;邢培清;李建斌;张伟;彭晓景;曾中洲;张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康复液外用治疗糖尿病足50例

    糖尿病(DM)患病率日益增高,其慢性并发症已成为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 (DF)是一种严重的DM并发症之一,在我国患病率为2.8%~4.5%[1],其治疗困难,截肢率高[2],目前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通过对50例DF 患者,在治疗DM同时,行DF康复液局部外用, 以探讨更好的非截肢治疗DF的方法.

    作者:陈荣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磷酰胺、煤焦油对豫医无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目的:探讨豫医无毛小鼠(YYHL)及昆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及化学诱变剂对其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6组,分别为YYHL组,昆明小鼠组,YYHL和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组,及YYHL和昆明小鼠涂煤焦油组.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观察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①YYHL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煤焦油涂颈背部皮肤后,YYHL和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YYHL对煤焦油及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反应与昆明小鼠一致,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动物模型.

    作者:王纯耀;章金涛;邢金山;祝庆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配合物Eu(p-ABA)3·phen·1.5H2O的拉曼光谱

    目的:利用光谱技术进行稀土配合物中羧基和邻二氮菲配位方式的研究.方法: 合成了Eu(p-ABA)3·phen·1.5H2O配合物(p-ABA=对氨基苯甲酸根;phen=邻二氮菲 ),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了光谱指认. 结果:配合物Eu(p-ABA)3·phen·1.5H2O中羧基和邻二氮菲都与Eu 3+离子形成了配位键.结论:利用光谱技术进行配合物中配位体配位方式的研究是一项很好的方法.

    作者:吕双喜;阿有梅;刘伟;王新民;徐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兔颅内血肿吸收速度比较及VWF的表达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对颅内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 家兔54只,分为A、B、C、 D 4组.B、C、D 3组分别制作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EDH)、硬膜下血肿(subdu ral he matoma, SDH)及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ICH)实验性家兔颅内血肿动物模型.C T观察各血肿的动态改变,同时检测早期不同血肿周围VWF的表达.结果: 3组中以D组ICH吸收快,其血肿周围新生血管数量多(P<0.05).结论: 颅内血肿形成后,其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血肿的自身溶解、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陶胜忠;苏芳忠;杨金庆;张云汉;冯广森;刘郑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急诊患者疼痛控制及护理

    疼痛是急诊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疼痛反应,把其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2].老年疼痛患者因其独特的心理特点,疼痛时伴随的烦躁、焦虑、过度的紧张等情绪不但加重疼痛反应,而且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如何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正确评估患者疼痛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疼痛控制和护理对策是一项重要课题.作者对本科1999 年12月~2000年3月118例老年疼痛患者控制疼痛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杨丽;付明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后金属硫蛋白及丙二醛含量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后血浆及组织金属硫蛋白(MT)及丙二醛含量变化,探讨再狭窄与氧化防御系统的关系.方法:对照组常规饲养21 d;球囊导管拉伤大鼠胸主动脉3 d,10 d,21 d后,分别取大鼠血浆及心、肝和肾组织,以109 Cd血红蛋白饱和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MT含量,以硫代巴比妥酸钠法测定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球囊拉伤3 d组大鼠肝、心和肾组织及血浆MT含量分别升高55.8%,73.5%,49.9%,56.2%,MDA含量分别升高94.0%,49.1%,31.4%,141.1%;球囊拉伤10 d组大鼠肝、心、肾组织及血浆MT 含量分别升高31.8%,68.2%,58.0%,41.8%,MDA含量分别升高148.0%,41.6%,29.1%,8 3.8%;球囊拉伤21 d组大鼠肝、心、肾组织及血浆MT含量分别升高56.8%,38.8%,39.4%,4 8.1%,MDA含量分别升高98.0%,48.4%,44.8%,49.2%.结论: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拉伤后MT产生增多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陈清;李淑莲;孙玉生;张永雪;王晓红;唐朝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颤45 min抢救成功一例

    本院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室颤动(室颤)45 min抢救成功1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桂枝;郑英;欧阳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痹痛灵胶囊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痹痛灵胶囊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疼痛患者采用痹痛灵胶囊治疗, 32例用芬必得作对照.结果: 痹痛灵组在起效时间、完全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芬必得组(P<0.01).痹痛灵组总有效率为97.1%,芬必得组总有效率为84.4%,痹痛灵组疗效优于芬必得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痹痛灵组(11.8%)明显低于对照组(43.8%)(P<0.01) .结论: 痹痛灵胶囊镇痛疗效优于芬必得,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杨柳明;张瑞;王华;钟文英;岑卓英;赵延龙;黄玲;孔天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环丙沙星辅以思密达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45例

    细菌性痢疾属儿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中毒症状较重,危险性较大.19 98年以前,本科多采用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针、丁胺卡那霉素针,口服氟哌酸胶囊治疗儿童菌痢,疗效欠佳.1998年7月至2000年9月采用环丙沙星辅以思密达口服治疗儿童菌痢,疗效明显提高,报道如下.

    作者:齐花娥;吕黎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指状青霉诱发大鼠细胞DNA突变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致突变效应.方法:采用E.coli ND-160菌株,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试验和E.coli K12infA基因突变试验及inf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HTSS :指状青霉提取物:①可明显地诱发E.coli ND-160菌株回复突变;②可明显诱导大鼠肝原代细胞UDS((P<0.05),极显著诱导肺原代细胞UDS(P<0.01);③可诱导E.c oli K12 infA基因DNA序列中5个碱基位点突变,且其中1个位点的突变还可导致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变异.结论:指状青霉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NA均有明显的致突变性.

    作者:杨胜利;韩绍印;赵国强;丁兰萍;宋爱云;宫亚欧;于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62例临床分析

    1992~2000年本科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永明;陈航;韩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和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曲马多和咪唑安定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4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患者, ASAⅠ~Ⅱ级.分为2组,Ⅰ组(曲马多和咪唑安定组)20例;Ⅱ组(曲马多组)20例.于关腹时,Ⅰ组将曲马多100 ml和咪唑安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Ⅱ组将曲马多1 00 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均一次缓慢注入硬膜外腔.监测注药后10 min,20 min和30 mi n的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血氧饱和度(xO2) 、呼吸频率(f R)和心电图(ECG)变化.Prince Hennry疼痛评分标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记录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Ⅰ组镇痛评分为(1.25±1.10),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5%,Ⅱ组评分为(1.75 ±1.12),疼痛完全缓解率为75%.镇痛完全时间Ⅰ组为(15.4±4.4)h, Ⅱ组为(10.9 ±0.9)h,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监测各项指标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未发现肺部并发症及心律失常.结论:术后硬膜外注入曲马多和咪唑安定可提供确切的镇痛效果,且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马民玉;刘春兰;张文霞;马君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护理

    自1992年以来,本科采用桥式携带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外露14例,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合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患肢创面得以修复.

    作者:刘俊荣;王丽;罗凯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