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观察(附30例报告)

许建华

关键词: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栓塞, 格拉斯哥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进行随访6个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 GOS)评估治疗效果,良好24例,轻度残疾3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β-地中海贫血输血祛铁治疗的护理

    β-地中海贫血是-类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如导致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熔血性贫血,其中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及海南等地区是高发区。该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规范性的定期输血和使用去铁胺治疗可明显延长病人的寿命。我科于2013年以来对1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病人采用经外周静脉输注甲磺酸去铁胺( DFO),效果理想。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岁儿童急性湿疹75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用蓝科肤宁溶液湿敷,每次15-30min,每日2次,辅助药包括扑尔敏,疗程为4周;对照组30例:用3%硼酸溶液湿敷,其治疗方法及辅助药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治愈率为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14%,治愈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蓝科肤宁治疗儿童急性湿疹有显著效果,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佟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心得,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术后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并发3例出血。结论加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护理,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张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宫颈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病理特征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而居第二位。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约占全球总数的1/3。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呈年轻化趋势,发现时已多为浸润癌。在宫颈癌防治工作中,普及防癌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减少宫颈癌发生的优先措施。为促进宫颈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妇女生存和生活质量,结合临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必须对妇女实施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王秀菊;赵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分析

    目的:分析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方法在遵照国家相关指标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医疗统计功能进行我院医疗资源合理性配置。结果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结论合理的运用医疗统计指标可以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张成;郭影芳;窦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隐匿性甲状腺癌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24例,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结节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有微钙化灶。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正雷;王华;石祥娜;宋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观察

    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佳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容忽视的膳食纤维

    国人的饮食形态日渐精致化,对于肉类的摄取有增加的趋势,而膳食纤维的摄取量不增反减,摄取过多的肉类不仅加重肾脏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血脂过高,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机率。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肠癌发生,提醒民众重视摄取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作者:陈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草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病毒性疾病属于因病毒而起的一种疾病,如何对该疾病进行预防并采取治疗属于此类疾病现阶段的一个难题。就此,本文对中草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进行研究,对中药的常用剂型、临床应用情况、在抗病毒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探讨。

    作者:吴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8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7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实施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有14例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氏手术,无一例复发现象;有57例上颌窦真菌感染鼻内镜手术,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5.26%;有16例筛窦、蝶窦单发真菌感染鼻内镜手术,无一例复发现象。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鼻中带血等等,经鼻内镜手术是目前的常用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氏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将上颌窦真菌清除干净,并能够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于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分析我院目前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多方的研究与讨论,得出了较为完善的防范对策。结果显著的提升了医疗护理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并使其具备了一定的防范意识。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明显加强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医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作者:刘英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中风病人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康复护理

    中风是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风的特点是三快“即起病快、病情发展快、死亡快”。经救治幸存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及功能障碍,因此,做好高质量的护理同抢救成功与否甚为密切。

    作者:吕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返魂草绿原酸鉴别研究

    目的:对返魂草中绿原酸鉴别方法研究。方法薄层色谱法,返魂草药材加乙醚、水回流提取绿原酸,分取乙醚层,蒸干加乙醇溶解,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0.05)为展开剂,喷以2%三氯化铁溶液和10%铁氰化钾溶液。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通过重检测灵敏度、重现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及试验结果所显主斑点与绿原酸位置颜色一致清晰,无拖尾现象,分离度高,重现性好,比移值范围在0.5-0.6之间,符合色谱要求。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杜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分析在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研究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2年收治消化内科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35-74岁,平均54岁,通过分析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探讨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之后,消化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可以减少,同时,护理效果大大提升。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确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应该加强护理过程的护理安全管理。

    作者:吉爱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50例ASAI-Ⅱ级的患者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静脉镇痛(PCIA)组两组,每组各25例。 PCEA组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连接1.5mg/ml 罗哌卡因+2.5ug/ml芬太尼止痛泵4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 PCIA组术后拔出硬膜外导管静脉连接5ug/ml芬太尼+1mg/ml氯胺酮止痛泵2ml/h维持镇痛,锁定15min按压一次给药0.5ml/次总镇痛时间2d,记录两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h,24hPCE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 组患者(P<0.05);术后48h 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更适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有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彩勤;李春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6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6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患者的减压窗张力显著下降,偏瘫及意识状态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GCS评分明显提高,全脑室系统尤其是侧脑室明显缩小。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治疗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

    作者:郑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观察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均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配合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后,术中未发现有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术后经6-16个月随访,未发现并发症,也无假肢松动或周围骨折现象。结论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32例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膀胱癌的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采用超声技术能够准确、清楚的将肿瘤的疾病情况显示出来,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情况、数目、分期等等,从而为肿瘤的病理性质判定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本组研究中,通过超声显示32例膀胱癌中有36个结节内均探及彩色血流,并主要表现为高阻动脉频谱,静脉系统与肿块的体积成正相关关系,没有发现静脉频谱。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膀胱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邓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依据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42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依据PH检测结果分为A、B、C三组,A组轻度(PH7.3-7.34)15例,采用A治疗方案治疗;B组中度(7.3-7.25)11例,先用 A治疗方案之后选择B方案;C组重度(PH小于7.25)16例,先选择B治疗方案之后选用C方案,其中2例使用了D和E方案。结果 A、B、C三组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对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显著,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几率,同时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泽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挫裂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脑挫裂伤患者36例,现就其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过临床的有效护理与积极治疗,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的有效护理与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王秀燕;李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