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玉霞

关键词:阴道彩超,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阴道超声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对252例子宫内膜病变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病人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回声及血流状态,并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结果与宫腔镜及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3%,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69±0.07),为低速高阻血流;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丰富,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38±0.05),为高速低阻血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高,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声像图特点,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鉴别价值,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患者整体护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480位来我院进行糖尿病疾病治疗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24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显著,通过健康教育后对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深入了解,且患者的SCL-90评分结果也显示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结论在糖尿病传统治疗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对保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庞愈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肛门部病变引发肛周湿疹的综合治疗概况

    目的:探讨肛门部位病变所致肛周湿疹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门部位病变所致肛周湿疹患者93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B、C三组,各组31例,A组单纯应用手术治疗,B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C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3%,B组为64.5%,C组为96.8%,C 组显著高于A、B两组(P<0.05),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复发率为16.1%,B组为22.6%,C组无复发病例,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肛门部位病变所致肛周湿疹应用药物和手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立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隐匿性甲状腺癌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确诊断24例,声像图表现为实质性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结节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有微钙化灶。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正雷;王华;石祥娜;宋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46例巨大子宫肌瘤(肌瘤大直径≥8cm,子宫体积>12孕周)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78mim,术中出血量平均86ml,平均住院时间3.5天。结论经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要求术者应具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娴熟的镜下缝合技术。

    作者:王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收治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后用药、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50例患者均痊愈,术后视力>0.6者100例,0.6-0.4者44例,<0.4者6例。结论积极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病人术后预防感染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肿瘤化疗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360例肿瘤化疗住院患者作为临床实验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营养摄入资料、人口统计学资料、营养状况及其他相关资料。结果360名肿瘤化疗住院患者中有212名患者存在着营养不良,共占总数的58.89%。资料分析得知,年龄、静脉滴注氨基酸、使用激素类药物、进食肉类与蛋类是影响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化疗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大多不佳,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静脉滴注氨基酸、使用激素类药物、进食肉类与蛋类。进行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指导,减少影响营养状况的不良因素,可以提高肿瘤化疗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与技术应用

    微生物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能够得到快速而准确临床诊断结果,必须从标本采集、标本验收、显微镜检查、药敏试验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技术水平。

    作者:蔡恒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科超声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尤其是近年来各级组织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逐年增加,她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超声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医学影像系统的检查工具,因简便易行、普查率高、收费相对低廉,而且随着超声医生对妇科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许多疾病能早期得以被发现,在妇女健康体检中已当作一主要项目。

    作者:王桂珍;张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肛肠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肛肠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价值,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肛肠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则施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即从建立系统化健康教育团队、制定以及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对此次研究效果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黄媛媛;马骊;沈泉英;易文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反应曲线应用研究

    目的:在临床上进行相关的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作用。方法对标准品和试剂空白以及临床标本、质控品等进行测试时所出现的异常反应曲线和正常反应曲线进行研究,同时对产生的异常反应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反应曲线能够有效地反应出临床患者和试剂变质以及不稳定标本测试结果所呈现的异常情况。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用反应曲线,其能够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正确分析,同时还能够快速地发现产生异常结果的原因。

    作者:黄劲松;刘长青;吕瑞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药物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合理应用-治愈疾病,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不当-可使病人遭受其毒副作用的损害。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有: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失误;药品质量问题。下面以我院儿科为例,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如下:1指征不明确对于儿科应用抗菌药物,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患儿家长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不管患儿病情轻重,有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就应用抗菌药物,有些一开始就用三线抗菌药物,把抗菌药物作为一种万能药物来应用,甚至认为所有抗菌药物越新越好,越贵越好,使无指征用药的现象愈演愈烈。

    作者:高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86例复发性流产病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18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内分泌(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催乳激素)及免疫相关检测(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PS)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内分泌检测项目中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激素(PRL)和免疫项目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PS)检测结果显示,复发性流产病例中内分泌激素检查结果异常率89.78%,免疫相关检查异常率43.01%,远高于正常对照组中内分泌激素检查结果异常率7.22%,免疫相关检查异常率1.67%,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X2=16.87,P<0.05;X2=21.26,P<0.05)。结论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导致复发流产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应注重检测内分泌激素和相关免疫项目,是减少复发流产出现的有效诊疗措施,调整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是促进受孕及保胎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晓英;高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膨肺吸痰法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用于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U机械通气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吸痰护理。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膨肺吸痰法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尹丽杰;刘颖;赵英莉;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奥扎格雷钠并配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静脉输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何洪怀;李晟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对儿童疫苗接种后检测两对半的结果讨论

    目的:对儿童接种疫苗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进行讨论。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行疫苗接种后的1-10岁儿童630例,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并检测其乙肝两对半,方法为金标快速免疫层析法。结果630例儿童疫苗接种后两对半的检测中,抗 HBs 阳性儿童占77.14%,抗-HBc阳性儿童占2.54%。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HBsAg儿童占2.38%,其余均为阴性。且1-3岁中无HBsAg阳性儿童,产生抗体的百分率较高。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降低人群HBsAg阳性效果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血清抗-HBs抗体阳性率逐渐减弱或出现疫苗接种免疫低应答,积极普及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作者:丰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及难控制等特点,是一种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疾病。本文首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再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探讨,以探讨出科学、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率与发病率。

    作者:季大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菌体裂解法检测结核杆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采用菌体裂解法来对结核杆菌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痰液标本。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肺结核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取患者清晨第一口痰液作为痰液标本,首先去除痰液污染,并将去除污染后的标本放置于37摄氏度常温下。然后,将噬菌体放入标本,并放入100μL的强效病毒,充分震荡,静止,混合体积为5毫升的Medium plus。后,向平板中加入液态琼脂胶,混合均匀后放置于37摄氏度恒温条件下,静止一夜。采用噬菌体法测定结核菌数量。并采用菌体裂解法检测痰液标本中病菌的阴阳性。结果该法对于肺结核的检出概率为64.5%,而传统涂片对于肺结核的检出率则仅为30%上下,可见裂解法对于肺结核的检出率远远高于涂片法。正常情况下,涂阴培阴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21.6%,可以更好的代表检查的真实结果。该法报告的时间为两至三天,远远小于培养痰液标本的时间。结论菌体裂解法可以很好的节约时间,且检测结果准确,是一种很完美,且颇具研究前景的检测方式,该法对于细菌检查及治疗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医学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光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提高免疫力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采用综合提高免疫力的方法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RRTI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膳食调整及体育锻炼等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免疫组患儿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而在感染复发率上则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缩短感染病程,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电刺激治疗急性疼痛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急诊科治疗急性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疼痛专科就诊的各类急性疼痛患者128例。对所有受试者在急诊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疼痛症状进行疗效观察,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处理前先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予以该项治疗。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治疗前后(5min后)、出院(24小时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s,VAS),评估疼痛缓解时间, VAS评分改善情况及后续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 Pain Gone脉冲止痛笔)5分钟后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24小时内)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但实验组可一定程度地减少疼痛治疗药物的使用,部分患者无需接受进一步的疼痛处理。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急性疼痛,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谭昌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发展

    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从特殊针法、理疗、推拿按摩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针灸、推拿、理疗等外治疗法对该病的治疗研究概况,并提出今后在该病治疗需注意后期生活调护和功能锻炼的恢复。

    作者:付跃馨;秦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