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廖翠珍

关键词:院前医疗急救, 合理配置, 院前组, 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有完整记录的780例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分为两组,携带药品、抢救器械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510为院前组,到医院后才开始治疗者270例为院内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结果 院内组270例患者中,死亡30例,抢救成功率仅88.9%;而院前组的510例患者由于得到了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及时救助,仅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7.8%.院前组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院内组,而抢救成功率高于院内组(P<0.01).结论 院前医疗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能降低死亡数,提高抢救急救患者的成功率.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症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老年痴呆症是当代医学技术仍然无法克服的一种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包括原因不明的阿茨海默型痴呆(简称AD)和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性痴呆(简称VD),而其中以AD为多见,老年然发病率7%到10%.临床表现主要是进行性的学习能力减退,直到丧失,伴有活动能力降低,后期甚至不能说话和行走.文就目前国内外对老年痴呆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作者:刘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内科常见病,常因多种因素尤其是感染因素导致病情加重,重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治疗重点是改善气流受限,恢复可逆部分,纠正低氧血症,消除二氧化碳潴留,现将治疗护理简述如下.1 氧 疗严重COPD患者典型表现为低氧血症.长期的低氧血症使患者活动能力受限,体重下降,精神改变.肺泡低氧引起肺血管收缩,虽使V/Q通气提供血流比值大于或接近正常,但引起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增强.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可使肺动脉压及阻力下降,减少渗出,运动耐量增加.

    作者:张桂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应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为1期愈合,其余3例(7.5%)患者出现并发症,延期愈合.按照Maryland评分标准,优34例,良3例,中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 应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锡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心肌梗死急救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急性心肌梗死是病情危急的急症,需要及时有效的实施救治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尿激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促进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起到溶解血栓作用.方法 本文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冠脉再通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与对照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实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安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微,适合基层医院对AMI的抢救施临床效果显著,冠脉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试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意义

    医学的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过程.以往传统的单门学科以及组合的实验教学不能达成这种教学目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为了完成学科重组,教学中心成立和新实验教学新平台的搭建,以及实验教学独立的地位,都提供了可行依据.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有两个保障:即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体制构建.据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开放实验室等要求,以实验教学体系为具体依据的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组织机构设置,是为了确定实验教学模式和管理实验室.

    作者:姜海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4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后.结果 治愈4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衰竭,一例死于阿托品反跳),抢救成功率为95.5%.结论 彻底而及时的洗胃是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治疗措施,系统的内科治疗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薛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稳定型UA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积累临床经验.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经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66.67%)患者经治疗后,取得显著的疗效;17例(23.61%)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9.72%)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结论 积极、主动、合理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柴东升;阿依吐拉·艾买提;康兴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模块的护理对策

    在人类疾病威胁排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据比较靠前的位置,该疾病以多并发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为特点,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限内其病情情况是非常凶险的,如果不能展开有效的急救,就可能导致极高的病死率.这就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护理工作,进行安全隐患的解决.在该文中,笔者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展开分析,进行隐患消除对策的应用,保证急救护理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有效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对策效果.方法 选取我市某医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共100例,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名患者.其中,实验组进行胃镜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结束后观患者临床表现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总取出率为100%,对照组的临床表现不佳,护理满意度为76%(38/5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好,且护理满意度为98% (49/5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比值在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与10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检测结果.结果 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相比T-PSA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F-PSA无明显差异.结论 T-PSA和F-PS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0名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26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32例,占总数的53.33%,无效2例,占总数的3.33%,无1例恶化,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总数的13.33%,有效15例,占总数的25.0%,无效29例,占总数的48.33%,恶化8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38.33%.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兰行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蒙医药治疗心绞痛(心刺痛)12例临床观察

    心绞痛蒙医称心刺痛,是由体内基本三元素的“赫依”与“血”相浊,引起血瘀气滞,运行不畅,使心脏血脉的功能被破坏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胸前区疼痛,以胸骨后方及心前区尤为显著,可放射至左侧肩部,直至手指,发病突然,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多见于40周岁以上男性.根据心绞痛(心刺痛)的临床特点和蒙医理论的诊治原则,2010年对12例心绞痛(心刺痛)患者采用蒙药治疗与观察,曲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温都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0例30眼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10例15眼)和对照组(10例15眼).给予对照组常规的全身用药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用药治疗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在治疗两周、一个月、两个月后进行的疗效观察显示,实验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全身用药治疗基础上加以复方樟柳碱治疗急性视神经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

    作者:段易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灵RXL-MAX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目的 了解全自动生化华分析仪德灵(Dimension)-RXL-MAX的性能结构及特点,从而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原理及特点 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仪器,由于其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消耗试剂量小,现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广泛使用.适用范围 集常规生化检测、电解质检测、急诊检测、脑脊液测定等功能于一身,是一台全新概念的整合型多功能生化分析仪.

    作者:王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系结石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结石采用钬激光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共选择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气压弹道碎石(对照组,n=40)与钬激光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2.5%,排净结石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采用钬激光治疗,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净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且具较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志新;李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妇自由体位分娩对缩短产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产妇在第一、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产程、产后出血、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106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根据产妇的意愿采取半卧位、侧卧位、蹲位、坐位等自由体位,接生时采用半卧位.对照组产妇进入分娩活跃期后采取床头抬高30°的仰卧位和截石位分娩.比较2组产程的长度、产后出血量、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产程缩短,阴道分娩成功率高.结论 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并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刘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在饮水实验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 出院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正常者16例,吞咽困难明显改善者10例,无效果者2例.结论 吞咽障碍诊断方法、饮水实验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康复,对临床康复有极其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作者:张慧霞;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探讨

    目的 探讨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关的对策.方法 分析我科120例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基本状态及疾病情况,找出住院期间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包括无家属陪护、精神状态、不慎跌倒、环境改变、健康教育缺乏、患者不配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 正确评估患者状况、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做好药物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签名制度、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凯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大出血产妇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术后的心理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0例进行分析讨论,术后针对性的给予情绪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此组患者的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较前提高,心理情绪有所好转,与护理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对女性带来极大地心理情绪,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护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阿衣古丽·麦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