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爪形肋骨接骨板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

江曙光;洪松;张建

关键词:胸部外伤, 肋骨骨折, 内固定, 爪形肋骨接骨板
摘要:目的 探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75例多发肋骨骨折采用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12个月的随访,拍x线复查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无骨折不愈合,术后胸廓稳定性增加.结论 应用爪形肋骨接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产妇不同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后出血量分为出血组(35例)和非出血组(121例),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HDS、HAS)评价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对比两组产妇不同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情况.结果 出血组抑郁率(94.29%)高于非出血组(2.48%),焦虑率(88.57%)也高于非出血组(3.3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出血的产妇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产后非出血产妇,今后应加强产妇心理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作者:邸升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925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 Mh)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Uu/Mh)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微生物检验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25例女性患者的子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检验.结果 支原体感染总阳性率为53.5%(495/925),其中Uu阳性率43.24%(400/925);Uu+Mh阳性率9.41%(87/925),Mh阳性率0.86%(8/925);说明本地区以Uu感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交沙霉素97.3%(389/400)、强力霉素85.8%(343/400)、美满霉素85.5%(342/400).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交沙霉素可作为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临床应根据支原体药敏结果科学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玲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1例

    1 临床资料例:患儿,男,1岁.出生地德州市临邑.因发热2天,抽搐2次,咳嗽1天于2012年8月4号入院,住院号:21229866.患儿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达38℃左右,抽搐2次,第一次体温38℃,第二次体温37.3℃,均表现为双眼凝视,口咀嚼,口吐泡沫,口唇紫绀,双手握拳,持续5-6分针左右,在本院门诊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后未再抽搐.

    作者:郭相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ICC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通过对PICC置管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的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加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寿命使用,减少了风险,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治疗手部瘢痕挛缩35例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35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5例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本成活,其余3例皮片散在淤血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诊半年-1年,皮片弹性好,无色素沉着.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因皮片厚,对受区要求高,要求术区组织新鲜、无感染,皮片移植后要打包加压包扎,术后加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切口瘢痕增生,术后手部瘢痕挛缩如皮源充分,应优先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是治疗手部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军;王嘉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配合与护理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配合与护理.方法 对2008年--2012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的心理干预、手术的准备情况、术中的护理等,并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有27例顺利完成检查,1例未能获得清晰图像,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高血压或心绞痛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进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患者来说,进行必要的护理配合,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术前的准备,术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密切监视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方苏虹;黄德华;谈彩琴;施建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目的 做好护理管理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查阅2011年院病历结合床旁询问、体检.分析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之关系.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无菌操作,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和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现将我们护理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小玉;赵靳;吕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放射技术在妇产科临床运用分析

    目的 研究盆腔盒式放射治疗技术在治疗复发性或者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患有复发性或者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75例患者,对其运用盆腔盒式放射治疗技术,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放疗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短时间内临床症状的有效率可达到100%,总体疗效可达到93.0%,1年存活率为94.6%,进行放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少,反应较轻.结论 妇科肿瘤运用盆腔盒式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行性较高.

    作者:郭轶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段保健护理对孕妇糖代谢异常的影响研究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分段保健护理对孕妇糖代谢异常所发挥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各5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治疗,对治疗组孕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分段保健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孕妇在各个时间点血糖水平和血糖控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效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分段保健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对孕妇的妊娠初期、中期和晚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控制和改善了孕妇的血糖,保障了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孕妇的满意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月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头孢克肟双硫仑样反应探讨与评价

    目的 探讨服用头孢克肟后,饮白酒发生的过敏反应可按双硫仑样反应治疗.方法 回顾2004-06--2012-04我院两例病人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克肟(0.1g每日2次)3-5天,在空腹饮白酒后15-20分钟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结果 胸闷气短、面颈部潮红、大汗、幻视、恶心、嗜睡,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并按双硫仑样反应治疗,经过救治痊愈.结论 因为头孢克肟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值得探讨,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忠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农村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农村居民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F)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地区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52例农村居民,分别对其相关代谢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不同人群中的糖尿病发病率,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发病率和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发病率.结果 1152例村民中,DM、IFG/IGT、I-IFG的发病率分别为3.8%(44/1152)、4.1%(47/1152)、0.87%(10/1152);不同地区、不同年龄、BMI、腰围、腰高比,有无高血压史的村民DM、IFG/IGT发病率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有无高血脂史村民的DM发病率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发病率间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MI、腰围、腰高比,有无高血压史均为DM、IFG/IGT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BMI、有无高血压史为I-IFG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史也是DM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建议要加强对DM与IGF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监测,并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存在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本文总结了在急诊护理纠纷中的常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差、护患沟通不畅、护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淡薄、护理管理体制差,提出培养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护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从而防止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邹洛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儿童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健康促进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小儿健康促进的影响.方法 对采取母乳喂养的278例小儿及人工喂养的197例小儿,分别进行1岁、2岁、3岁健康发育生长调查后,并分析结果.结果 母乳喂养组小儿门急诊及住院诊疗次数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且平均医药费用也均低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乳喂养组小儿的发育商高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儿童早期营养,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是促进小儿健康发展重要手段.

    作者:杨晓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尿酸(UA)、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例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患者的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UA、BNP、hs-CRP水平,以及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血浆UA、BNP、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UA水平随着NYHY分级增高而升高,其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925,P<0.01).BNP水平也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r=-0.932,P<0.01).hs-CRP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与LVEF(r=-0.17,P=0.065)无相关.结论 血浆UA、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UA、BNP与左心功能有显著相关性.hs-CRP与心功能分级没有相关性.

    作者:石昕;房松;李星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产蜂胶提取物中白杨素与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 考察国产市售蜂胶提取物中部分黄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不同蜂胶提取物中白杨素与高良姜素,进行含量比较.结果 只有30%的样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结论 应重视蜂胶对照药材的代表性与各指标成分之间的比例.

    作者:陈玉秀;李光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眼部手术的护理现状

    现代人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求美者越来越多,尤其是通过眼部整形手术效果非常明显,开展的非常普遍,技术非常成熟,在年轻人中重睑已很普遍,在中年人群中眼袋矫治术也非常普遍,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眼部手术包括重睑术、眼袋矫治术、上睑成形、上睑下垂等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孙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后心理护理的干预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采取冠心病介入疗法治疗患者235例,其中4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2例(8.3%)出现焦虑、紧张,1例(4.2%)出现恐惧情绪,1例(4.2%)存在羞怯等心理问题;对照组8例(33.3%)出现焦虑、紧张,5例(20.9%)出现恐惧情绪,4例(16.7%)存在羞怯等心理问题,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出现局部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100β、NSE及GFAP对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意义

    目的 测定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β、NSE及GFAP的含量,探讨其在颅脑损伤程度中的评估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颅脑外伤患者82例(试验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β、NSE及GFAP含量,并与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颅脑损伤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β、NSE及GFAP含量均上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三种标志物的上升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脑脊液标本相对于血清标本在三种标志物的检测中更敏感;S-100β上升水平与颅脑损伤相关性更具特异性.结论 颅脑损伤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β、NSE及GFAP上升水平可以作为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相关性的评估.

    作者:方强;缪昌峰;胡林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展望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是胎儿畸形中常见的一种胎儿,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预后,随着超声心动图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超声心动图可较清晰显示心脏四腔心、房室瓣膜、房室间隔、大血管等结构及其活动情况,对严重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作者:徐伟林;林洁;陈金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