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含氨茶碱的门诊处方分析

罗景严

关键词:氨茶碱, 门诊处方, 分析
摘要:氨茶碱是临床上治疗哮喘比较常用的药物.我院门诊处方发现,该药在应用过程中少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现统计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3月含氨茶碱部分门诊处方616张.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氨茶碱在临床上的使用和联合用药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点评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基层医院院感知识培训途径的一些探索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要求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整体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的院感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配套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工作的效率,而院感知识培训工作的有效地进行,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对以往大会不断,小会不断的效率低下的自省,新的培训途径的探索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本院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培训途径的需求的分类,明确适合本院现有医疗设施基础的途径.在原有的组织相关的院感知识培训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辅以现代化的信息化普及模式,对比两种培训模式的工作效率,发现将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作者:王菊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结核球100例的外科治疗体会探析

    目的 对100例肺结核球患者的外科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收治疗肺结核球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并发症,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并对临床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行肺切除手术,20例患者行多肺叶或肺叶加肺段切除手术,35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手术,25例患者行肺段切除手术,5例患者行楔形切除手术,4例患者行肺结核球摘除手术,1例患者行结核球掻括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次为32例,10例患者为支气管胸膜瘘,2例患者为脓胸,5例患者术后结核播散,5例患者为血胸,3例患者为败血症,3例患者为肺炎,1例患者为心律失常,1例患者为术中空洞出血,1例患者为大血管损伤,1例患者为喉返神经损伤.1例患者死亡,死于败血症.行术后随访.结论 对于肺结核球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注意手术方法的科学与合理,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朱长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0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6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三组麻醉效果.结果 三组在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1h意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相对于静吸复合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稳定,患者痛苦小,苏醒质量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忠荣;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推进患者的恢复速度有着积极意义.方法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病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全面周到且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包括日常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呼吸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在内的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都非常理想,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82例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 两类心绞痛的临床主要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两者主要诱因是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激发,其中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57%;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是心前区阵发性胸痛,且多有诱因,经过治疗多数能康复.

    作者:金晓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平片疝修补术治疗41例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平片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处理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成人腹股沟疝82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2组,各有41例,观察组使用平片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异物感、术后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远期复发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平片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理想,对比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疼痛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阚宗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管道的护理

    目的 探讨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后管道护理的方法和效果,为护理工作给予参考.方法 以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手术后管道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胰腺炎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管道扭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给予手术后管道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作者:朱小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护理

    目的 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5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如果确诊为结脑,应尽早抗结核治疗,并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儿的用药护理及出现惊厥和抽搐时的护理,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控制疾病和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作者:王英杰;商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面粉中滑石粉

    目的 探讨面粉中滑石粉测定的方法.方法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面粉中镁的含量,用镁的含量来计算面粉中滑石粉的含量.结果 在0.25-5.0mg/L线性范围内,仪器的检出限为0.0018mg/kg,相关系数为0.9994,精密度为0.91%,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7%、97.9%、95.0%.结论 该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操作繁琐,耗时太长,不适用于日常的快速和批量检测.

    作者:张瑞仙;王建绣;关跃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本市患者,在术后对患者行抗凝治疗,统计术前、术后抗凝3天、6天、12天的时INR、APTT、TT、FIB的水平.结果 在抗凝3天时,各指标和术前无明显差别,在抗凝6天时差异显著,并且双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比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要高.结论 采取华法林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行抗凝治疗需要长时间维持才有疗效,且双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更容易形成血栓,需要密切观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彭程;殷金鑫;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系统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探讨

    目的 探析4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呼吸系统症状以及肺功能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1],并分析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据我州2012年统计的4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照统计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患者肺功能改变等进行相关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对比可发现患者在性别以及发病年龄等方面与普通肺病患者没无差别,但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损伤调查中发现,Ⅰ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变为混合性肺功能障碍;Ⅱ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变表现为肺功能限制性障碍;Ⅲ期患者肺功能改变为肺功能混合性障碍为主.结论 根据尘肺患者独特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治疗时注重定期对不同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指标的观察,如出现明显下降者,要告诫他们尽快脱离接触,以免造成较严重持久的呼吸系统损害.

    作者:肖力川;唐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

    目的 探讨研究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比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

    作者:司洪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oogle earth 在县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google earth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充分挖掘其功能,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标注所需查灭螺环境位置和技术参数,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准确性及精度.

    作者:黄永军;汤洪萍;谢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颈刮片TBS分类异常400例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刮片TBS分类报告异常400例配合阴道镜检查在临床中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研究其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在我站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门诊就诊的妇科病人和妇科普查人群进行宫颈刮片进行巴氏染色,做TBS分类进行报告,将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37例和重度炎症163例行阴道镜检查,并对108例可疑病例行病灶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后诊断.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400例宫颈刮片检查TBS分类报告异常患者中,宫颈病变者337例,发病率为84.3%,其中良性病变249例,发病率为62.3%.活检结果显示未见异常20例,占5%,CINⅠ58人占14.5%,CINⅡ10人占2.5%,CINⅢ9人占2.25%,宫颈浸润癌11人占2.75%.宫颈癌及癌前前病变与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测结果比较总符合率为81.5%.结论 宫颈刮片检查TBS分类报告异常者配合阴道镜检查及可疑病例活检检查,具有报告描述全面,病因明确,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对宫颈癌的早期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纪丽君;邹玉兰;石成霞;张治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 对于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提出配套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50例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5组,实验组25例,两组都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相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和用药两方面的护理.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结论 使用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要使患者尽早回到健康的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预期效果,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是必要,不可忽略的.

    作者:沈春霞;桑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本院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 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前置胎盘反复阴道出血、疤痕子宫、第二产程剖宫产、胎膜早破(>12h)、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孕期阴道炎反复发作、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感染因素,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及术中采取防范措施,可减少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萰;刘俊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2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氧自由机清除剂、神经营养、抗血板等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脉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120mg/次,2次/d,脉络宁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连续治疗14d.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3±1.1,治疗后为1.5±1.1,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2.0±4.1,治疗后为4.9±3.1,对照组治疗前残障程度分级为3.2±1.1,治疗后为2.1±1.0,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1.9±4.0,治疗后为7.4±3.8,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脉络宁治疗脑梗死残障程度分级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茂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试点科室2011年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后的全体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该模式前同期全体护理人员作对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该模式对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质控缺陷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各方面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质控缺陷,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齐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32例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颈脊柱推拿水平为C5-7,采用肌电描记以及插入颤搐法来对患者的肘屈肌在大活动范围内随意收缩时对二头肌的激活作用进行评定.对压痛阀以及颈活动度用痛觉计和关节角度计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压痛敏感性增高、颈部活动侧面受损、二头肌抑制.通过对患者进行脊柱推拿后,患者的二头肌抑制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出现了肌力增强的情况,其压痛阀以及颈活动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在对慢性颈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脊柱推拿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疼痛敏感性、颈部活动度以及肌肉功能,在临床治疗慢性颈痛的过程中,可以对颈脊柱推拿法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李达春;周德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与观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5-20mg/d,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作者:郭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