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

齐艳红

关键词:连续性排班, 护士分层级管理, 优化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护士分层级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试点科室2011年开展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级管理后的全体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开展该模式前同期全体护理人员作对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该模式对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质控缺陷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进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优化,能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各方面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质控缺陷,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环境干预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环境干预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1-6月共收治54例口腔初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环境干预的辅助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合作患儿分别占40.74%、68.5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治疗时间及心率变化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环境干预等措施能够保证儿童口腔治疗的顺利完成,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天祥;邹高峰;李超;王锡明;刘屹嵩;张立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02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肺部病变持续的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气管镜灌洗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肺部病变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田强;陈东禾;杨永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及次子宫全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为(175.6±132.2)ml,手术时间为(114.6±50.2)min,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中出血为(245.2±200.9)ml,手术时间为(133.6±45.6)min,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6例,占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COPD急性的加重期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再实施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具有统计意义,即P<0.05.在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上,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再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安东善;孙伟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院2012年临床优势菌株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5软件统计分析临床分离优势菌株分布情况,并对常见优势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院2012年共检测临床分离菌共28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36%,革兰阳性菌占27.64%.常见的临床优势菌株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大肠埃希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首位.这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50%,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表现出上升趋势,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下降趋势,就单一抗生素而言四个季度的耐药率也是变化不定.结论 细菌培养结果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临床应根据每个抗生素的药敏变化情况考虑合理使用、慎重使用或是停用某些抗生素,以便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杭菊萍;贺松;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8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Ⅰ、Ⅱ两组,Ⅰ组40人为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Ⅱ组40人为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67.5%,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2.5%;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性流产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李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CHF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容莲;谢美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妇产科接收的79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积极进行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直至患者痊愈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的平均时间为(7.6±2.4)d.结论 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的腹部切口护理,显著降低了术后的感染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避免了临床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胡月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49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葡萄糖酸亚铁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接受富马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治疗前相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富马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较易被患儿接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2例临床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周围静脉血管病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盆腔手术后(剖腹产,子宫切除术,)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病人为常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以预防肺栓塞,猝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就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十年期间,共收治52例病人做临床分析.

    作者:孙勤梅;陈冬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本市患者,在术后对患者行抗凝治疗,统计术前、术后抗凝3天、6天、12天的时INR、APTT、TT、FIB的水平.结果 在抗凝3天时,各指标和术前无明显差别,在抗凝6天时差异显著,并且双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比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要高.结论 采取华法林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行抗凝治疗需要长时间维持才有疗效,且双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更容易形成血栓,需要密切观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彭程;殷金鑫;王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10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外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2、4、6、8周的疗效.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孟令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通过我院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护理.结果 大多数是由于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凶险的产后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产妇的生命的安全.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穿刺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左心衰竭发生率、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方法安全可行,且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杨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0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08例甲状腺肿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108例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2例作为对照,并分为对照组.后对两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结节中钙化发生率为45.38%,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9.35%,两组患者结节中钙化发生率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高,采取早期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春山;闫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护理安全要因分析与管理举措

    对医疗行业来说,质量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近几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成为了医院首要关注问题.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院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并就护理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成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作者:庄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效果.方法 在每个病房配备充足的人员,对家长参与患儿照顾和护理的能力及意愿进行评估,鼓励、指导患儿家长参与卫生、营养、安全、治疗、活动等项目.抽取240例患儿家长,采用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90%以上的患儿家长对项目表示满意.结论 此护理模式的实施得到了患儿家长的普遍认同,护理人员要重视与家长的协调沟通工作.

    作者:李正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丙泊酚和七氟醚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实施手术的高血压患者70例,患者控制血压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下拔管,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优于七氟醚的效果,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拔管时心血管反应.

    作者:李志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社区护士人际交往与护患沟通

    在为病人实施全身心的护理活动中,有效的护患沟通十分重要,护理人员的素质、准确的评估、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谐的沟通氛围是实施有效的护理沟通的必要条件.

    作者:高春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急诊科室收治的4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骨折表现症状,其中钢板螺钉固定(钢板螺钉组)患者23例,交锁髓内钉固定(带锁髓内钉组)患者25例.统计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后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关节恢复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钢板螺钉组与交锁髓内钉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8.1±1.1)d、(16.2±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关节恢复优良率、病死率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损伤性疾病,采用有效的适当的固定方法交锁髓内钉固定法,可以更好的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作者:温爱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