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琴;杨亚楠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安达芬,实验组给予α-2b IFN及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28例(46.7%),31例(51.7%)及30例(50.0%),HCV-RNA阴转率分别为27例(45.0%),28例(46.7%)及27例(45.0%);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及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分别为36例(60.0%),43例(71.7%)及41例(68.3%),HCV-RNA阴转率分别为35例(58.3%),38例(63.3%)及36例(60.0%).实验组ALT复常率及HCV-R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循环护理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的Braden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及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Braden评分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铁军;蒋蕊;范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培养广大员工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强化措施落实,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增加效益.方法 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合.结果 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结论 改变医院粗放型的管理局面,并使我院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作者:孙洪;张秀琴;李元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家属认知心理行为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家属认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患者家属实施认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中,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40例慢性肾炎患者,对慢性肾炎40例患者均实施中医临床护理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经过全面、精心的中医临床护理,慢性肾炎40例患者的病情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护理满意程度得以大幅度提高.结论 对慢性肾炎患者采取中医临床护理的措施,不仅有助于护理满意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旨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董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A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假性动脉瘤(A组无、B组无)、局部血肿(A组无,B组9例)、迷走反射(A组无、B组7例)、血管闭塞(A组2例,B组无)和置管失败(A组2例,B组无),而排尿困难(A组无,B组18例)和血管痉挛(A组2例,B组无),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4)d和(5-7)d.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容易,患者舒适度高,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焦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心血管专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相关的对策.方法 此次研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20例,同时对同期的2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引发我院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和患者缺乏一定的沟通、医院的环境、管理者所造成的不安全性因素、医生和患者所造成的不安全性因素.结论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对护理文书进行必要的规范等.
作者:王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阵发性房颠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的第6、9、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对逆转心房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绍增;张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技术不断发展,确保了医疗质量,为医院临床提供合理的无菌物品,满足临床治疗和护理需要,灭菌物品的外包装也随之改进,由原来的棉布逐步改为一次性无纺纱布现发展到一次性纸塑包装袋,是消毒供应中心近年来应用临床的材料之一,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纸塑包装袋.一次性纸塑包装根据科室的需要,可以做到尺寸均有量体剪裁,极大满足了用量大的临床科室与用量较小的医技科室的供应需求,现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我院于2006年4月开始引进了3M公司生产的纸塑包装卷料,对物品采用选择性包装,包装的各种器械不但美观、可供观察,灭菌后保存半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王巧云;谭春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肝胆外科急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对于肝胆外科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于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进行了探究,对预防感染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是要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加强对于静脉置管与尿管的护理工作,强化护理管理工作.结果 对于医院感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肝胆外科急救室患者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 针对肝胆外科急救室的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原因,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和预防,可以避免肝胆外科急救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提升对于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金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胡小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本研究将对外伤引起内脏损伤采用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经超声诊断手术证实为外伤引起内脏损伤,其中有2例患者为膀胱破裂,3例患者为肠破裂,6例患者为肾损伤,1例患者为胰腺损伤,9例患者为脾脏损伤,11例患者为肝损伤;这些患者的声像图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其实质性脏器内的回声不均匀,包膜不具备连续性,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盆腔积液.结论 在对外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超声检测可以对外伤引起的内脏损伤进行迅速、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手术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因此,在对外伤引发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超声诊断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柳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7月到2012年9月期间临床诊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都进行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但试验组在进行临床用药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基于数据统计对比结果进,行二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护理干预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结论 高血压临床治疗过程中在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痛,且临床护理干预能优化临床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肖黎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受的50例超声诊断实习生,并对其的临床带教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结果 通过PBL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学习,超声诊断实习生的理论水平及探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结论 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应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帮助超声诊断临床实习生尽快的达到就医水平,值得在临床带教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玮;李俊鹏;吕精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并发穿孔的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一时间行开腹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4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大于对照组(82.2%),且P <0.05;②手术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 <0.05;③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2.2%)小于对照组(20.0%),且P <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德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术前、术中、术后的强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1%和对照组74.3%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进行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实行强化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康复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于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病程长,呼吸肌疲劳.出现病情急性期加剧时,可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护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讲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其了解单纯靠药物不能完全改善其病症,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使家属起到监督的作用,鼓励患者、提醒患者定时锻炼.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6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彩色超声对患儿右下腹部及脐周淋巴结形态、数量、回声及大小进行检查,观察彩超血流图,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彩超检查下患儿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主要呈椭圆形、扁圆形,皮髓质显示清晰,重大淋巴结边界整齐,淋巴门无损坏,血流图显示淋巴结内血流明显增多.结论 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着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便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郭日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展开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责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治疗前心理护理,均能够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接受治疗后在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作用下,促使患者机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跟踪随访6-12个月,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4倒,有效率64.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无腰椎不稳定患者.结论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治疗前后要加强各方面的康复性锻炼,有效的护理方法,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春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血压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增加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郭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