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护理

赵磊

关键词:脑外伤, 脑积水, 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脑室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为术后并发症提供预防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33例因脑外伤行颅骨及脑室分流修补手术治疗后形成脑内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其佳的护理措施.结果 GOS评分:良好23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9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按GCS评分,3-5分7例,6-8分21例,9-12分13例,13-15分4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脑膨出严重、脑积水、颅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在手后有效的进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进行麻醉,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之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所有的患者在完全没有感觉的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都为100.0%,并且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以及Sp02的变化都在安全范围内.患者对操作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忆,术中没有患者发生恶心和呕吐现象.并发症:出现轻微头昏的患者有2例,一次性呼吸抑制患者有1例,术后呕吐患者1例.结论 在临床上,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测成功率,在无痛胃肠镜技术中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麻醉,用量少,麻醉平稳且效果好,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快,同时对患者产生的呼吸抑制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桂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泉县宾馆、酒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调查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所以人们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高,面对人们对这方面的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公共用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公共用物的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与日常生活质量,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临泉县宾馆、酒店等场所的公共用物卫生状况,以便提高该地的公共用物卫生水平,进一步加强该地的公共用物的卫生管理情况,特根据该地的宾馆.酒店的公共物品的卫生状况做了针对性调查.

    作者:纪云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随机分为雨组;左旋氨氯地平组60例和苯磺酸氨氯地组60例,分别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苯磺酸氨氯地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的测谷值坐位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并跟踪随访.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通过6个月-1年的随访,经过复查,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没有显著差异(P<0.01),左旋氨氯地平组有效率达93.33%,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总有效率达91.67%,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7.14%.结论 临床中运用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治疗高血压,效果相近,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罗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8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实验组,之前未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可大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门诊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目的 探讨分析抽血室护士操作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作为一名门诊抽血室护士,总结自身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抽血室护士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严重威胁看护士的身心健康,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危害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应提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结论 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规范操作,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于病人分类系统(PCS)的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运用病人分类系统(PCS)对患者所需的护理工作量进行测算,在测算所得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获知疗区所需的护理人力资源数量.对比测算出的床护比和实际床护比,得出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结论.

    作者:苏继军;赵雅伟;孙俊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鞍山地区2011-2012年孕妇和学龄儿童尿碘监测情况

    碘是组成甲状腺素的元素,碘进入体内可随食物、饮水、食盐等途径摄取,从肠道吸收的碘70%-80%浓集在甲状腺中,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它通过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发挥生化作用.碘缺乏性疾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痛.检测尿碘是缺碘的一个重要又简便的判定指标.在孕妇人群和学龄儿童中开展尿碘检测,一是指导孕妇科学补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是保障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时期,能够健康成长.2012年WHO碘缺乏标准(以尿碘计)学龄儿童:100-200μg/L)孕妇:150-250μg/L.为了解鞍山地区孕妇和学龄儿童的碘摄入量情况,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抽样原则,PPS抽样方法,2011-2012年九月对金地区孕妇和学龄儿童进行尿碘监测,采用WS/T107-2006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

    作者:楚天磬;孟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与MRI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并比较CT与MRI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拟诊急性胰腺炎患者147例CT与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等.结果 全部147例拟诊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临床确诊86例;CT和MRI检查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5%,91.9%;CT和MRI检查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CT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92.5%;MRI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92.2%.结论 CT与MRI用于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两种检查方式各自优势明显.

    作者:虞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照.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晚口服,对照组则应用辛伐他汀20mg,1次/晚口服,连用3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变化情况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降血脂及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均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张秀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

    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起病急、死亡率高,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鼻饲法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药物和水分的方法,是满足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需要的佳途径,鼻饲法是一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根据本人多年来的临床积累,现就胃管的选择、置管时间、方法、鼻饲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谈谈经验.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特殊故障及警示

    目的 探讨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特殊故障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观察仪器运行情况,根据检测结果人工比对,根据故障分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方式.结果 实施跟踪观察仪器运行,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结论 在FAME仪器运行时,进行动态观察和检测结果人工比对,可避免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特殊故障造成重要影响.

    作者:王富强;王新梅;秦小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产孕妇D-二聚体和凝血三项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妇D-二聚体与凝血三项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80例临床孕妇为观察组和同期80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含量.结果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D-D含量、PT和APTT以及FIB含量分别为(388.5±214.5)、(10.2±0.6)、(26.6±2.5)、(3.3±0.5),对照组D-D含量、PT和APTT以及FIB含量分别为(144.6±44.8)、(12.6±0.7)、(32.4±2.7)、(2.6±0.3).观察组PT和APTT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FIB和D-D含量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产孕妇的经常呈现高凝状态,应加强临产产妇的凝血指标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冯海杰;崔殿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势.方法 对54位恶性肿瘤患者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94%的患者情绪稳定,顺利完成治疗.,无不良反应.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是一种无创性、非射线性治疗的新技术,治疗前、中、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崔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眼科门诊患者散瞳前后的护理安全评估及防范

    通过对门诊患者散瞳前安全评估及防范,来判断患者是否可以散瞳,保证安全散瞳,散瞳后,根据患者出现的一些临床表现,进行前瞻性评估,提前做好防范.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玉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健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性不良89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疏肝健胃汤对功能性消化性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使用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疏肝健胃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41.67%、29.27%,总有效率分别为89.59%、75.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口干,其余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肝健胃汤联合曲美布汀片对功能性消化性不良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骨科应用中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实施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正确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10例骨折患者均实施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术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10例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10例骨折患者持续负压引流时间为4至7天,平均(5.69±0.67天),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为94.31±1.22分.结论 对骨科患者进行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且并发症较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洪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依据体检浅析高校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体检作为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保证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首先从可以早期发现身体潜在疾病、加强对自我身体功能的了解以及开展心理保健这三方面介绍了高校预防保健的重要性,其次简单制定了高校预防保健的方案.

    作者:韦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学院校教职工脂肪肝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以潍坊医学院在校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每年职工体检报告资料,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 利用我校教职工2008和2012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相对数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年份间的比较研究,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和2008年比较略微增高,2012年为21.60%,2008年为20.25%.②以2012年体检结果为例,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从性别来看,男性患病率普遍比女性高.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2.87%,女性9.07%,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年龄来看,40-60岁人群患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脂肪肝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检出率与非脂肪组相比,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医学院校教职工的脂肪肝患病率低于一般人群,说明这一人群拥有的医学保健知识对预防脂肪肝是有作用的.②应重视男性特别是加岁以上教职工的健康干预,加强具体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做到定期体检,疾病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陶恩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巴胺与硫酸镁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使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患者采取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取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有68.33%(41例)的患者得到临床控制,23.33%(14例)患者显效,8.33%(5例)患者好转,整体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临床控制53.57%(30例),显效19.64%(11例),好转10.71%(6例),另有14.29%(8例)的患者无效,整体有效率为85.71%,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硫酸镁具有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而小剂量应用多巴胺能够小幅增加血压以及心率,二者联用可以抵消对血压以及心率的影响.此外,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治疗成本低廉,值得推广[1].

    作者:黄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补钾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

    针对静脉补钾疼痛的问题,在临床推广简单可行小方法,减轻静脉补钾对血管的刺激,减轻疼痛,体现人文护理.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