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目的 探讨研究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提高对大学生人群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水平,更好地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方法 在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对8500名大学生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对结核病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8500例大学生对结核病危害了解4325例,占50.89%;对结核病预防了解4122例,占48.49%;对结核病患者有正确态度4126例,占48.54%;有良好的结核病预防生活习惯3762例,占44.26%.有4483例表示自己需要增加对结核病知识的相关了解,占52.74%.结论 我地区大学生结核病知识了解少,需要采用各项措施,积极增加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张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深入探讨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小儿时期肺门结核的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及X线透视和拍片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对本组19例小儿肺门结核,都做出了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 临床结合X线胸部透视和拍片是检查诊断小儿肺门结核的首选方法之一,可大大提高肺门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王丽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以补充叶酸,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和入院一月时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水平,并定期行颅脑CT检查以动态观察其脑水肿的情况.结果 经测定,治疗组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迟发性脑水肿治疗组发生5例,而对照组发生14例,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出血患者行补充叶酸治疗可以降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的脑出血患者的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洪泽县2004-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67例,年平均发病率19.98/10万,男性发病率为28.16/10万,女性发病率为11.83/10万,主要肠道传染病发病痛种为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戊肝、甲肝和伤寒.职业构成以农民为多,占57.57%,散居儿童次之,占9.6%.结论 洪泽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和戊肝是洪泽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种.
作者:赵亚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例脾外伤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已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脾外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平扫后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 30例患者,平扫即可确诊脾破裂的23例,可疑脾破裂4例,未见异常3例,诊断敏感性90%,特异性76.7%.7例增加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皆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CT平扫对脾破裂诊断快速有效,对可疑脾破裂患者,CT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满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肖古华;陈宝芝;姜晓燕;冯波;夏文骞;刘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便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方法 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某地2008-2011年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资料,评价项目包括教室黑板与前排课桌距离、课桌椅配置、后墙反射系数及教室噪音.结果 经过计算该地区2008 年——2011年的总功效系数分别为0.5791、0.4000、0.5409和0.2956,其排序为2008年>2010年> 2009年>2011年,比较各年度总功效系数变量变换值的95%CI可知两两年度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序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且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 总功效系数较好地利用了原始资料所提供的信息,不但比较了不同年度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优劣,且借用可信区间法进行多重比较,为改进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树立;孙爱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疾病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住院治疗,逐步走向社区的治疗、康复及护理.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及康复精神医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内外精神科专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研究对象为遍布于社区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慢性分裂症患者.本文旨在探索以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精神病人康复的有效性.
作者:孙薇;玄雄;李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儿童营养不良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避免营养不良导致儿童死亡的问题出现,应加强对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的因素的探究,并针对这些不良因素找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儿童健康的正常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营养不良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性措施,以期为防止儿童营养不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戴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医院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诊疗的创伤患者共2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 全部患者中,经抢救脱险的患者共207例,死亡患者共9例,抢救的成功率达95.83%.结论 护理人员在针对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时,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计划,要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和理念,认真协调好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院前、急诊和病房监护等三个环节,从而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松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减少行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紧急堵管时发生失血和血栓的危险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1例行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发生紧急堵管的患者使用改良式回血方法.结果 改良式回血方法在紧急堵管时能有效的将患者血液回输,并且可以过滤血液中的血凝块.结论 行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紧急堵管时既往无文献报道过安全的处理办法,改良式回血方法在处理无肝素血液净化治疗发生紧急堵管时效果非常显著,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熊玉婉;叶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7大类17种,其中8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等.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规范用药,采用科学给药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现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肺癌、前列腺癌等属于较为常见的原发肿瘤¨].一般情况下,股转移是难以治愈的,属于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在临床上,以骨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由肺癌发生生骨转移的现状是较为少见的,现将我科发现的1例以左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骨转移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宋晓燕;曹维彬;李文卿;郝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50例和治疗Ⅱ组50例.结果 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FVC、FEV1、FEV1/FVC、PEF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均可以明显地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范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X线影像表现特点,评价X线平片在诊断手足口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760倒手足口病患者的常规X线胸片,从中找出有肺部改变的78例,约占10%,分析其X线表现特点.结果 ①以中下肺密度较淡的点片影、斑片影,边界模糊为主要表现的49例,约占63%.②以肺门结构紊乱、密度增浓,其余肺野清晰为主要表现的24例,约占31%.③以中下肺片絮状、雾状模糊影为主要表现的5例,约占6%.在78例患者中,年龄大的18岁(1例),小的8个月(1例),其余7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结论 重视对病灶及病灶周围密度的观察,是诊断与鉴别手足口痛并发肺炎与其他肺炎的关键.中下肺野云絮状影、点片影周边的密度较淡的雾状改变是手足口病并发肺炎的一种重要表现.同时对肺门结构、密度的变化也要认真观察.
作者:刘星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HE4、CA125和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妇科卵巢肿瘤患者95例,其中恶性组55例,良性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肿瘤组与对照组中HE4、CA125和CEA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结果 肿瘤组中恶性组与良性组中HE4、CA125和CEA测定值高于对照组,而且恶性组高于良性组,三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选用HE4、CA125和CEA联合检测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高于3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测定.结论 血清3项(HE4、CA125和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对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应用价值依据.
作者:王淑艳;侯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分析这种护理方式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收集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干预组44例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对于护理的管理模式、病区的整体环境、护士的知识指导以及人文氛围等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平均满意度超过26分,对照组的平均满意度仅为2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对有效规避神经外科中的护理风险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血肿抽吸术后的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脑出血血肿抽吸术患者86例,按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三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4.42%,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0.70%,经过三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都比治疗前小,实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抽吸术后,清开灵注射液结合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脑出血血肿作用显著,可降低患者体内水肿的程度,并且还能加快血肿吸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青少年在参加田径运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伤,这是不可避免的.青少年参与田径运动的意义不在于为了竞技,更是为了锻炼身体,而田径运动损伤却会给青少年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处理青少年在参与田径运动过程中的损伤,将伤害降到低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青少年易出现损伤的部位及原因,就此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研究导致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川诊治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8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诊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原因,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7.70%(41例),其次为有机磷中毒以及急性酒精中毒因素,分别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0.27%(30例)和14.86%(22例).结论 对于发生昏迷的急诊内科患者应当在其入院后全面了解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周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发生的妇产科护理中纠纷案例22件,对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于妇产科护理中的常见纠纷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后,纠纷发生例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护理人员主动去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是避免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度.
作者:罗秀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