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目的 探讨温馨护理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一年来接受胃镜检查的621例患者实施温馨护理.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接受并配合医生做胃镜检查,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插管所引起的不适反应,患者满意率达到98%.结论 实施温馨护理,很好体现了“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成为上消化道疾病顺利诊查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殿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结果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有7大类17种,其中8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喹诺酮类抗菌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等.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素较多,喹诺酮类抗菌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规范用药,采用科学给药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OPTIMUS)是集超声和光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乳腺检测设备.我科先后运用其成功诊断乳腺癌2例,现将其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一:女,49岁,因左乳外下侧反复隐痛半年余,发现左乳肿块20天入院.查体:左乳外侧扪及1.5×1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可,微压痛,余无异常.彩超示:左乳外侧可探及范围约1.5×1cm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CDFI:左乳低回声区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考虑左乳低回声区性质待定:炎性?建议治疗后复查.OPTIMUS检查示:综合诊断指数:0.3943(异常);BI-RADS:等级4B,中度疑似异常,建议活检.活检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普通石蜡切片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病例二:女,48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并进行性增大2月余入院.
作者:陈亚平;王建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玺;林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是国内外临床医学治疗的难题,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患者及家人生活的负性影响较大,笔者通过MECT治疗了一例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伴强迫症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诊三个月未复发.
作者:杨扬;张井浪;高霞;石元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以补充叶酸,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和入院一月时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水平,并定期行颅脑CT检查以动态观察其脑水肿的情况.结果 经测定,治疗组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迟发性脑水肿治疗组发生5例,而对照组发生14例,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出血患者行补充叶酸治疗可以降低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低的脑出血患者的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科输液门诊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2010年——2012年三年间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护患双方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加强对护理人员学习、培训,提升了服务技能,由护方因素导致的护患冲突逐年减少;由于患儿家属医学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导致的冲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和谐的护患关系,除了护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患儿家属的理解配合、社会的参与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作者:杨红梅;王兴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桦树茸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用真菌.尤其对各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艾滋病有很好的疗效,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桦树茸生长环境特殊,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应加大对其研究力度.笔者综述了桦树茸化学成分并展望了桦树茸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桦树茸资源,满足人们对桦树茸的需求.
作者:车环宇;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对《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产生学习倦怠具有良好干预作用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52人做为被试对象,于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后的第1天,首先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进行施测,旨在了解学生进行该课程学习的现状.该量表共20道题目,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5级评分,理论低值为20分,高值为100分,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后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和3个因子.然后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包括:实物与模拟标本的运用、挂图与象征性教具的应用、利用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与实验课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效应.运用上述各种直观式教学方法至学期结课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重复施测,以观察比较实施该教学方法前后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前后2次测评学习倦怠获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前后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直观式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倦怠各维度得分显著下降.结论 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对学习《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产生的学习倦怠,采用直观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拟减温经汤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给予自拟温经汤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自拟温经汤有明显近期止血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结论 自拟温经汤可有效治疗无排卵性功血.
作者:张汝仙;李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特殊故障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观察仪器运行情况,根据检测结果人工比对,根据故障分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方式.结果 实施跟踪观察仪器运行,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结论 在FAME仪器运行时,进行动态观察和检测结果人工比对,可避免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特殊故障造成重要影响.
作者:王富强;王新梅;秦小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剔除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从本院就诊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实验组,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实施肌瘤剔除术.随机选取同期单纯剖宫产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影响方面都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手术只要把握好相关手术指征,基本都很顺利.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只要掌握好相关手术指征,行剔除肌瘤术是可行的.这样,不仅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熊闺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专业素质很关键的一步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1],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2].NCU是对神经科疑难、危重病人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抢救的科室,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高危性、突发性等特点.2012-2013年我科在护生中尝试改进的带教方法,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颜美霞;程瑞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参照2007年颁布的《IDF餐后血糖管理指南》,使用GI(血糖指数)值来评价饮食的餐后血糖负荷血糖指数在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135例,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参与治疗组85例,对照组50例,用美国强生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用NephstarTM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参与治疗组动态血糖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疗工作者参照GI标准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有重大意义.
作者:华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循环护理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的Braden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及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Braden评分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铁军;蒋蕊;范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耍同室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2年7-12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使用反馈式健康宣教;将同年1-6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身体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0.05),满意度较高.结论 母婴同室实行反馈式健康宣教,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逯朝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到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小儿病患50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儿注射红霉素三天后,临床病症缓解明显,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症状减轻明显,治疗2-3周后,患儿均痊愈,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类药物应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荆春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心血管专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相关的对策.方法 此次研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20例,同时对同期的2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引发我院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和患者缺乏一定的沟通、医院的环境、管理者所造成的不安全性因素、医生和患者所造成的不安全性因素.结论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对护理文书进行必要的规范等.
作者:王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对慢性荨麻疹(CU)的作用.方法 将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48例加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2.50%、36.67%,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3.34%.组间比较,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4和IgE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00%、3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风颗粒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有助于减轻CU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可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和IgE水平有关.
作者:任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种手段相结合,并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清泽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