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研究

刘清泽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 肠炎,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种手段相结合,并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院校教职工脂肪肝动态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以潍坊医学院在校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每年职工体检报告资料,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 利用我校教职工2008和2012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资料,采用率、构成比等相对数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年份间的比较研究,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和2008年比较略微增高,2012年为21.60%,2008年为20.25%.②以2012年体检结果为例,对脂肪肝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从性别来看,男性患病率普遍比女性高.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32.87%,女性9.07%,p <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从年龄来看,40-60岁人群患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脂肪肝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检出率与非脂肪组相比,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医学院校教职工的脂肪肝患病率低于一般人群,说明这一人群拥有的医学保健知识对预防脂肪肝是有作用的.②应重视男性特别是加岁以上教职工的健康干预,加强具体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做到定期体检,疾病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陶恩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巴胺与硫酸镁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使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1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患者采取解痉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取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有68.33%(41例)的患者得到临床控制,23.33%(14例)患者显效,8.33%(5例)患者好转,整体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临床控制53.57%(30例),显效19.64%(11例),好转10.71%(6例),另有14.29%(8例)的患者无效,整体有效率为85.71%,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硫酸镁具有降低血压、减缓心率的作用,而小剂量应用多巴胺能够小幅增加血压以及心率,二者联用可以抵消对血压以及心率的影响.此外,多巴胺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治疗成本低廉,值得推广[1].

    作者:黄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建设医学机能实验室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建立机能实验室,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把生理学、药物学和病理学三名医学基础实验课充分结合到一起,通过这一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扩大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需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解凤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药剂人员临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

    目的 对药剂人员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将我院2011-2013年药剂人员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研究时间段内,我院药剂人员用药不合理率近10%,总体而言临床用药较为合理.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失当;而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也主要有三个方面: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结论 为了使得临床用药更加规范,药剂人员就应科学运用相关药剂学知识,同时要积极开展一些有关患者为主的药学服务,从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刘学功;舍子岳;谭亚萍;陈彦文;郑蓥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检验意义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颅脑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肾移植肾功能、冠心病、儿童支气管哮喘方面的诊断作用.结果 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上述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立波;崔殿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谈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临床心理护理

    目的 深入探讨老年患者的心里特点及对其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是全部临床护理资料,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掌握了老年护理的心理特点及其他们的良好护理情感和护理方法.结果 掌握了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优质的情感服务和良好的护理方法,均取得了优异了护理结果,达到了老年患者的满意和认可.结论 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对老年患者实施佳的优质的情感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素质和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作者:侯碧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在我院耳科进行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同时进行精心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和精心护理,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疗效显著.结论 在应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时,配合以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尤巧敏;张素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献血过程监控及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安全,建立、实施、监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献血全过程的过程控制和关键环节的站级、科级监控督查管理及献血现场采血小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便持续改进,同时严格执行每月一次的质量目标考核.确保无偿献血、献血服务、采供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预防和减少一般差错的发生,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廊坊市广阳区城镇人口脂肪肝患病率分析

    运用门诊体检结果统计脂肪肝的发病率,了解我市白领阶层患病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广阳区医院门诊部分单位体检结果,分析脂肪肝发病率及肝功能受损情况,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作者:李广平;蔡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常武地区HCV-RNA定量检测和基因分型

    目的 了解常武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型情况,为该地区丙肝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8本地区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提取HCV-RNA进行.ore片段扩增及DNA测序,并根据测序获得的com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段丙肝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并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成功扩增core片段138例(100%),其中HCV1b型110例(79.7%)、HCV 2a型11例(7.97)、HCV 3b型7例(5.07%)、3a型4例(2.90%)、HCV 6a型3例(2.17%).HCV 1b型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感染,HCV 1b型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匀分布,且1-20岁患者均为HCV1b型,HCV2a型则主要见于21岁以上的患者,HCV6a型大多见于31-50岁的患者.1b型较非1b型在年龄、性别、HCV载量、ALT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常武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病毒为主;丙型肝炎治疗的重要反应指标包括HCV分型与血清HCV-RNA定量检测和血清ALT,并且HCV基因型地区分布正在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而多样化.

    作者:张秀英;姚丽娜;顾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采血车上献血的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市某采血丰总献血6420人次进行分析,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原因.结果 6420人次中共发生献血不良反应72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心理因素是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占55.6%.结论 心理因素是造成采血车上献血不良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要加强采血车上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消除献血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给予临床治疗的佳方法,以提高对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救治,实验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使用损伤控制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患者休克纠正快,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腹部开放性损伤的救治过程中使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尽快纠正休克,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目的 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2年4月——201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抗病毒和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给予心理及饮食护理、结膜囊清洗护理、消毒隔离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和流行扩散,治愈率为100%.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不仅能缩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治疗时间,还能有效控制该病的交叉感染以及流行扩散,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姜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近年来我院收治的9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肾上腺手术,观察组则给予后腹腔镜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术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预后好,术后恢复较快,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天喜;闫河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病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85例患者,随机分成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组,观察用药前一周及治疗30天后治疗效果及头痛程度.结果 头痛宁组基本治愈16例(57.14%),显效6例(21.43%),有效5例(17.86%),总有效率为96.43%,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组基本治愈16例(55.17%)、显效7例(24.14%)、有效4例(13.79%)、总有效率27(93.1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氟桂利嗪胶囊组基本治愈13例(46.13%)、显效7例(25%)、有效3例(10.71%)、总有效率23(82.14%) (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作者:赵永刚;冯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乳糖酸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74例患儿均展开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常规治疗之上接受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乳糖酸阿奇霉素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大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安全性、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韩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38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两组患者全部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常规治疗外加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的观察组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患儿退热时间短,且惊厥次数要少的多,两组患者数据比较中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明确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以及一般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娟;郑士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转移癌的过程以及变化的情况,并且分析出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了76名肝转移癌患者,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患者体内肿瘤情况,用超声技术的检查的结果来对比CT技术和一般超声的检查结果.结果 76名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造影总共检查出病灶179个,准确率为85.6%,一般的超声技术检查出病灶122个,准确率为39.5%,CT技术检查出病灶136个,准确率为42.1%.结论 相比于其他的诊断技术,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在发现病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玉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2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对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急性期发作时采取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为止对128例急性发作的支气管哮喘病人采取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将128例随机分为两组,64例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2]为治疗组,其余64例患者雾化吸入丙托溴铵混合液+注射氨茶碱液作为对照组.用药半个小时后对血浆中Pa02、PaC02[3]浓度进行测定,判断患者支气管哮喘程度.结果 128例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所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统计结果进行x2检验,p <0.05,表示两组之间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时,两组结果相对比采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于亚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种手段相结合,并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清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