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凤鸣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方法 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所存在的风险特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针对性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其中未实施风险防范为对照组,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护理差错发生、医患纠纷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比较包括意外伤害、服药安全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针对风险因素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后在护理管理以及护理安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不同的护理风险,影响护理质量,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预防和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发生.
作者:徐明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血肿抽吸术后的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脑出血血肿抽吸术患者86例,按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三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4.42%,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0.70%,经过三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都比治疗前小,实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抽吸术后,清开灵注射液结合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脑出血血肿作用显著,可降低患者体内水肿的程度,并且还能加快血肿吸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与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两种强化治疗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MSII组42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CSII组加例患者采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两组各治疗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分析其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0MA-IR与FPG均显著降低,HOMA-β大大增高,且CSII组治疗后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MSII组(P<0.05).结论 MSII与CSII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胰岛素抵抗,且CSII治疗效果显著优于MSU.
作者:姜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查明出血原因,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产后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工作、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作者:李相楠;董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引流型喉罩在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年龄70-90岁,男58例,女42例,ASAⅡ或Ⅲ级,均合并心血管和/或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记录入室后(基础值)、插管(喉罩)即刻、手术开始5min和拔管(喉罩)时的MA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和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气道痉挛、咽部肿痛、声嘶、低/高血压、心律失常、低SpO2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的插喉罩时、手术开始5min和拔喉罩时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组(P<0.05).L组拔喉罩后呼吸道并发症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七氟醚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L组术后咽痛、低SpO2例数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引流型喉罩应用于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效果比气管插管更好,保持循环、呼吸平稳所需全麻用药少,拔管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在无痛人流术中异丙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不足月终止妊娠孕妇160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笑气麻醉,研究组患者术前给予静推异丙酚麻醉,实施手术,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术后对比两组两种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和患者恢复意识所需时间.结果 研究组镇痛见效率100.00%,对照组镇痛见效率为92.50%,研究组见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酚适用于无病人流手术,镇痛效果良好,但多不良反应,在临床上需慎用.
作者:刘爱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循环护理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的Braden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及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Braden评分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循环护理模式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铁军;蒋蕊;范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大连市甘井子区从业人员预防性体检艾滋病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2008-2012年大连市甘井子区71934名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调查.结果 2008-2012年共监测71934名从业人员,艾滋病初筛试验阳性8人,阳性率为0.0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检出阳性率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在20-40岁,各年龄组的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1,P >0.05);流通领域人员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 甘井子区从业人员艾滋病感染率较低,流动人口的阳性率较高,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正确使用安全套,降低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
作者:马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重症的征象、观察的重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12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早期重症征象的观察.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短,发展为重症的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通过及时识别重症早期的征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有效阻断病情向重症转化的关键.
作者:任磊;段幼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洪泽县2004-2012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报告的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累计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667例,年平均发病率19.98/10万,男性发病率为28.16/10万,女性发病率为11.83/10万,主要肠道传染病发病痛种为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戊肝、甲肝和伤寒.职业构成以农民为多,占57.57%,散居儿童次之,占9.6%.结论 洪泽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分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和戊肝是洪泽县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种.
作者:赵亚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临床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0例孕妇仅给予间苯三酚,治疗组7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孕妇临床症状以及宫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以及先兆早产疗效显著,起效快,有效地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荣花;易姗祺;钟永红;胡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脑和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出现硬化,血管狭窄痉挛或由于颈椎退行性变或由于风寒湿侵入及长期颈椎姿势不当,导致椎动脉受压,使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临床上主要以改善血液循环及理疗康复为主.本院采用磁振热加颈牵引并空气压力循环,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组(治疗组)60例,缬沙坦组(对照组)6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压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降压平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凤芹;李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安全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手术中使用电外科设备的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评估,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制定安全、有效的电外科设备管理措施.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及全面监控.结果 手术室护士对使用电外科设备安全意识及防范意外伤害增强,手术患者安全完成手术,从2008年7月后来再次发生电外科相关意外伤害.结论 应用安全管理增强护士对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可确保护理质量及手术安全.
作者:李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的患者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对7例伴有患肢短缩2cm以上者同时行骨痂延长手术,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肢短缩者骨延长2-7cm,所有患者X线拍片检查显示骨不连接处及骨延长区均已愈合,再无骨折及感染发生,关节功能亦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治疗股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患者时,应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肯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延玺;林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中的营养教育和饮食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念的生动体现,在骨折治疗和健康重建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常说病从口入,可见饮食不当,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损害身体.我国自古重视饮食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有效和主动满足患者全面营养科学饮食的需求,我们护士就必须掌握营养知识.
作者:郑端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子宫肌瘤遗传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子宫肌瘤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HMGI(Y)/HMGI-C基因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卢瑞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硬肿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重症新生儿硬肿症28例进行分析讨论,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复温的措施,遵医嘱正确的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以及原发病处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终目的加快新生儿硬肿症的硬肿消退.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终死亡1例,病死率3.6%;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结论 早产儿、病理新生儿以及低体重儿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做好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改善医疗条件,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文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基层统计中分析报告的意义,并且就当前企业计划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指出统计分析报告中应注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关部门应注重建立有利于基层统计分析报告的平台,大可能性发挥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作者:李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 我院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总结其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同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从2011年——2013年1月间有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37.2%为采血针头刺伤,22.1%为标本管裂划伤,10.5%为仪器针头刺伤,30.2为体液、血液污染粘膜、皮肤.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检验人员出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现象,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结论 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期间均处于高风险的环境中,不但会对其个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也会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源头.因此,要加强检验科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提升自身的防御能力,制定安全有效地防护措施,维护医疗安全,这也是医务人员应该担当的责任.
作者:殷智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