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骨伤饮食护理

郑端霞

关键词:骨伤, 饮食护理
摘要:临床中的营养教育和饮食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念的生动体现,在骨折治疗和健康重建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常说病从口入,可见饮食不当,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损害身体.我国自古重视饮食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有效和主动满足患者全面营养科学饮食的需求,我们护士就必须掌握营养知识.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将10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西地碘含片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地碘含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76.0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00%、8.00%,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碘含片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口腔溃疡,疗效好,复发情况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志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对于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共63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采取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治疗,B组患者采取后路入路病灶清除加减压治疗,C组患者采取前路减压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平均出血量、畸形矫正率、病情缓解率.结果 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C组,P<0.05,而A、B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情缓解率与畸形矫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对于腰椎结核的治疗效果均较好,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考虑其病灶的范围与节段,选择适宜的入路方式,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王洪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在妇产科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超声波即使用高频率声波进行检查.这种声波,人不能听见,但能检查卵巢,声波反射形成的图像,可清楚显示健康组织、液性囊肿和肿瘤组织的不同.

    作者: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芦山地震中创伤性心理应激护理体会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由于地震的突发性与剧烈性,导致十几万人民受灾,家园被毁,劫后余生的人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超于常人的沉重压力,极易造成创伤性反应和应激障碍.因此灾难创伤性病情的发展与转归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其情绪对伤病员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造成严重的适应障碍,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对社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外护士差异比较与思考

    目的 通过中外护士差异比较,引发我国护理教育的思考.方法 采取筛选类比及5分制的方法.从众多国家的护士中筛选出同一特定环境、特定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护士进行分组,每组50人进行对比.结果 我国护士在英语水平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在静脉穿刺技术、学习能力、吃苦耐劳方面有优势.结论 我国护理院校应重视英语教学.引发如何继续发挥我国护士自身优势,借鉴它国护士之长更好的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思考.

    作者:程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治疗消渴病痹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对血瘀阻络型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组)30例与单纯依帕司他片组(对照组)30例.以神经传导速度作为判定依据,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检查较治疗前及时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针刺法配合依帕司他片治疗消渴病痹症有积极作用,对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有治疗优势.

    作者:包扬;殷楠;朴春丽;韩辅;何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引流型喉罩全身麻醉在合并心肺疾患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引流型喉罩在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年龄70-90岁,男58例,女42例,ASAⅡ或Ⅲ级,均合并心血管和/或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均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记录入室后(基础值)、插管(喉罩)即刻、手术开始5min和拔管(喉罩)时的MA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和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气道痉挛、咽部肿痛、声嘶、低/高血压、心律失常、低SpO2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组患者的插喉罩时、手术开始5min和拔喉罩时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组(P<0.05).L组拔喉罩后呼吸道并发症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及七氟醚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T组(P<0.05);L组术后咽痛、低SpO2例数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引流型喉罩应用于合并心肺疾病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效果比气管插管更好,保持循环、呼吸平稳所需全麻用药少,拔管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经治患者核苷类药物耐药分析

    目前,全国各地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抗病毒治疗是达到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总体目标的关键.在NAs药物治疗CHB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故本研究通过对57例经治患者的NAs耐药回顾性分析,探讨以上问题.

    作者:张海雯;赵贵兰;张艳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4例膀胱检查患者应用异丙酚麻醉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用于膀胱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膀胱检查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局部麻醉,监测两组麻醉前后及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检查时间、并发症等综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查过程中对照组心率明显增快,收缩压明显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变化不大.观察组均麻醉成功,且100%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照组4例麻醉效果差,且无法进行手术,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且检查时间仅为(3.43±0.3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结论 膀胱检查时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并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在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20例2型糖尿病病患分为两组进行分别施治,一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组(简称:合并组),一组为2型糖尿病及无大血管病变组(简称:对照组),合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7例与53例病患.对上述两组病患的情部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合并组的病患中甜食、荤食、吸烟、低血糖发作史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的三大危险因素分别为饮食失控、吸烟、低血糖发作.

    作者:裴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不同复苏方法抢救,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方法(42例,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输液量为1657±4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始复苏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24小时内两组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然而15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3.3% (14/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9/42),P<0.05.结论 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远期效果理想.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患者昏迷原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导致急诊内科患者发生昏迷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川诊治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8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诊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原因,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7.70%(41例),其次为有机磷中毒以及急性酒精中毒因素,分别占到了全部患者的20.27%(30例)和14.86%(22例).结论 对于发生昏迷的急诊内科患者应当在其入院后全面了解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作者:周春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输液门诊护患冲突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输液门诊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2010年——2012年三年间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护患双方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加强对护理人员学习、培训,提升了服务技能,由护方因素导致的护患冲突逐年减少;由于患儿家属医学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导致的冲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结论 和谐的护患关系,除了护理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患儿家属的理解配合、社会的参与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作者:杨红梅;王兴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纳入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辅助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心理状态平静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失误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护理流程图在腹腔镜固手术期中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及手术失误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敏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在脑部血管造影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脑部血管造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 对15例脑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分析诊断阳性率.结果 脑部MSCTA检查共15例,阳性12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80%.发现脑部动脉瘤患者6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痛2例.所采集的影像资料均清晰明了,颅底动脉环、基底动脉和大脑前中后动脉4级分支清晰显示,5级动脉分支清晰度尚可.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脑部血管造影技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诊断阳性率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王伟;石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经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变窄比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1诊断要点1.1发病年龄较高,多数都在50岁以上.1.2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1.3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1.4症状多在数小时或在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1.5多数病人意识清楚,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1.6 CT检查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MR1可早期诊断.

    作者:董焕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基于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尿常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对尿常规检验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原因与影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对措施的探讨.结果 充分了解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在此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以有效减少临床尿常规检验失误,全面提升尿常规检验科学化水平.结论 经过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多集中于收集环节、运送保管、尿样分析环节中,临床探作人员应该强化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强化技术学习与培训,以有效提升临床尿常规检验工作的科学标准水平.

    作者:张晓华;封文媛;姚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学生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大学生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以提高对大学生人群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水平,更好地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方法 在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对8500名大学生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对结核病的健康教育需求.结果 8500例大学生对结核病危害了解4325例,占50.89%;对结核病预防了解4122例,占48.49%;对结核病患者有正确态度4126例,占48.54%;有良好的结核病预防生活习惯3762例,占44.26%.有4483例表示自己需要增加对结核病知识的相关了解,占52.74%.结论 我地区大学生结核病知识了解少,需要采用各项措施,积极增加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张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时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通过透析治疗肾病患者72例,就不同肾病的并发症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整体比较,p >0.05,尚不能认为不同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差异.但是经过比较,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但只要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行充分的透析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析临床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先兆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0例孕妇仅给予间苯三酚,治疗组7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利托君,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宫缩消失时间,保胎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孕妇临床症状以及宫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孕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以及先兆早产疗效显著,起效快,有效地控制病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荣花;易姗祺;钟永红;胡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