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经络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

董焕章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针灸经络, 治疗, 脑血栓形成
摘要:脑血栓形成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变窄比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出现偏瘫失语等症.1诊断要点1.1发病年龄较高,多数都在50岁以上.1.2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1.3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1.4症状多在数小时或在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1.5多数病人意识清楚,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1.6 CT检查早期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MR1可早期诊断.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药学监护

    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此类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学监护的切入点.通过药学监护,患者肠梗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对子宫内膜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夏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直肠前突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tarr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减轻,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廖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导纳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6例临床分析评价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中运用脑导纳图进行判定和评价的应用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将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挑选与观察组同年龄段的正常人3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脑导纳图分析和应用经颅多普勒进行检测,主要应用的技术仪器有KT-ENG导纳式的双侧脑血流图检测仪和型号是TC-2020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通过以上手段对两组患者的Ⅰ项指数、Ⅲ相面积、流入时间和颅内血管的流速、PI值及频谱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监测,另外对两组患者的血液与血管的流动和变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与评价.结果 对观察组的检测后发现,脑导纳图的异常率是72.2%,TCD的异常率死80%,经过统计学的分析研究,本组脑导纳图的检测指标,包括Ⅰ项指数、Ⅲ相面积流入时间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应用经颅多普勒的检测指标中,所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缺血性的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中一般会伴有动脉硬化、血脂粘稠、血管病变等问题,所以,有效正确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硬化、血管的病变、血液流动以及脑部的供血等问题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应用脑导纳和经颅多普勒检测来对患者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评定是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作者:吴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静脉穿刺技巧

    通过对静脉穿刺的深入探讨,让更多的护士掌握静脉穿刺技巧,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崔娟;崔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异性影像表现及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以鼻腔为主,多发生于鼻腔前部,以浸润型为主,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轻微局限骨质破坏,易浸润邻近鼻翼、鼻背、面颊部皮肤.结论 大多数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可提示诊断.

    作者:韦霞俊;贺中云;田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16例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 研究对象为16例胰腺癌患者和42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结果 入院时及24h后查血清淀粉酶、胰腺密度异常、胰管扩张、腹腔积液、十二指肠壁广泛均匀性增厚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胰腺弥漫性增大、胰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胰周淋巴结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酶学改变对于胰腺癌两者相似度很高,不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CT征象因与胰腺癌特点不同,具有鉴别意义.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为其与胰腺癌的鉴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石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放射线技师职能演变的因素与对策

    选择不同年代放射线技师,对其岗位职能进行分析.选择不同层级医院放射线技师,对其岗位职能分析.选择不同设备,分析由此对放射线技师职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找到对职能演变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效果,促进放射线技师职能全面发展,提高其临床服务能力.

    作者:王亿群;梁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计划免疫接种中健康教育的探讨及思考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接种中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文字、口头讲解、试教、开通咨询热线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前后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理解.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结论 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在计划免疫工作中起到了提到免疫接种率、改善医患关系等量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肖仁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组66名面神经炎患者应用无环鸟嘌呤核苷制剂代表药物阿昔洛韦进行治疗,同时辅以激素冲击疗法和常规对症治疗.参照组患者除不应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以外其余治疗方案与临床组相同,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临床组其FNFI≥0.9例数及比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比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激素冲击联合无环鸟嘌呤核苷治疗面神经炎其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相比于单纯应用激素冲击疗法而言,可显著缩短疗程.

    作者:付本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已成为外科手术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的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把握其适应症,规范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重视术野的检查,避免盲目自信,才能取得手术的安全成功.

    作者:宋凤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39例慢性肾衰竭3-5期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我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CRF)3-5期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法对13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患者评定营养风险,同时检测血清清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评价营养状态及调查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139例中存在营养风险81例,占58.27%.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营养支持81例,占58.27%;无营养风险接受营养支持23例,占16.55%.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87%.结论 NRS2002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营养风险筛选可行.结合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筛查营养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临床营养师定期对CRF患者饮食物的摄入、热能供给量及相应营养指标评价与跟踪凸显重要.可起到降低营养风险,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作者:徐凤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与对策

    在手术中,安全护理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的好坏,并且安全护理有助于确保医疗的安全.作为给患者实施手术和抢救重症患者的特殊地方,手术室的护理直接决定手术的成功,进而关涉患者病情的好转.由此可见,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手术的质量.本文结合当前手术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手术宣安全护理的对策,从而强调了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确保手术室的安全,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肺结核病的诊断体会

    目的 为提高儿童肺结核病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100例儿童肺结核病患者,采用了解儿童肺结核病临床症状、发现方式、年龄与肺结核接触史关系、患儿出现症状及就诊时间、卡介苗与患病的关系、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患病类型关系、痰菌情况,掌握胸部X线及CT表现等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依据.结果 增加了诊断率,减少了误诊率.了解和掌握临床诊断知识对儿童肺结核病做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结论 通过提供可靠诊断依据,能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了儿童肺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王晶;冯新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目的 研究妇产科围手术期的相关例子,研究在临床中对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8例患者进行抽样,以抗生素的使用时期为根据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人,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性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除外,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在体温、感染率、住院时长等方面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 通过对妇产科患者的相关预防、护理,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感染的抵抗力,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还可以避免妇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受到感染,推进患者病情好转和康复治疗的顺利.

    作者:金凤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住院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拉索拉唑30毫克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日2次,连用7天.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40毫克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日2次,连用7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使用拉索拉唑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总有效率8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8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98%,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消化性溃疡拉索拉唑疗效显著.

    作者:金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给予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麻醉体会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麻醉应用.方法 选择132例脑出血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2-4mg/L和1-5 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铵.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停药后心率明显增快(P<0.05),麻醉恢复时病人恢复迅速,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恢复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麻醉.

    作者:金福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8例内镜下治疗急性胃溃疡出血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内镜下治疗在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8例急性胃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治疗,并以同期收治的30例急性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则为80%,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为23.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胃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中38倒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ml;2例因瘤体大和过度粘连而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很好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关金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阻肺合并二型呼衰无创通气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慢阻肺合并二型呼衰患者在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时所引起的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28例慢阻肺合并二型呼衰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加强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无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 对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二型呼衰患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宗秋梅;王巧云;戴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