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薄锋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回顾性总结.结果 通过对80例多形性腺瘤患者的3年时间的随访,3例患者出现下颌缘支暂时性面瘫,2倒出现涎瘘,3例患者表现出味觉出汗综合征,无永久性面瘫的发生,2例患者复发.结论 腮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的常见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B超及CT片可初步明确诊断.术前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年龄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乐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颅脑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肾移植肾功能、冠心病、儿童支气管哮喘方面的诊断作用.结果 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上述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立波;崔殿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中医妇科病房的100例患者,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工作要求,于我院中医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予医护人员培训、观念转变、临床中医推荐、改革模式等落实相关优质护理服务政策,通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及评价.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后,自理能力1级患者生活护理落实率为92%,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出院患者的满意度为86%,康复指导率、知晓率、健康教育指导率均高速100%,医护人员工作到位负责.结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发挥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可有效实现社会、政府以及患者三方面的满意.
作者:毛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第一掌骨基底粉碎骨折,用一般方法治疗困难的情况.方法 超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外固定架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李广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基层统计中分析报告的意义,并且就当前企业计划部门的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指出统计分析报告中应注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关部门应注重建立有利于基层统计分析报告的平台,大可能性发挥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作者:李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肛肠手术后发生结直肠瘘患者采用切除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将此次我院收治的32例结直肠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全结直肠系膜的切除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的出血量和局部复发等情况上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瘘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的切除手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局部复发和并发症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国栋;刘国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观察.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率和病情进展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后,不但可以掌握患者动态的心理变化,而且还可以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规范用药行为,以此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韦贞伟;刘燕芬;韦晓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课题从使用者、美甲行业与关甲产品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代女性的美甲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实验,对不同品牌指甲油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做出了比较,旨在通过大量真实的数据让当代女性了解指甲油,了解健康美甲,形成拥有健康的美才是我们女性真正美的观念.
作者:周若楠;韦英俊;赵笛;王梓涵;周秋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主诉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其引起眩晕的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全年收治的158例因眩晕在脑血管科室的门诊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体征及临床表现进行头部CT检查,多普勒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引起患者眩晕的病因.结果 158例患者中神经症引起眩晕23例(14.6%),脑梗死20例(12.7%)(其中脑干梗死13例,小脑梗死7例),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者26例(16.5%),良性阵发眩晕者79例(50.0%),其余10例(6.3%)患者检查为不明原因眩晕.结论 经过对我院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发现,眩晕患者病因可根据患者眩晕发病年龄进行诊断,一般眩晕常见的病因是良性阵发性眩晕.
作者:焦亚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和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2-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精心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结果 70例患者中,除了2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外,68例患者病情全部好转.颅内动脉瘤腔达100%、95%、90%分别有48例、13例、7例.在1年随访过程中,未有严重并发症或者再出血现象,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整个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田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下肺结核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8年——2011年期间收治的68例下肺结核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完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临床考虑肺结核诊断后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果 68例下肺结核误诊患者经临床观察和完善检查,重新更改治疗方法后均获痊愈.结论 对病部位不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不典型而酷似下肺肺炎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或疗效差,病变无明显吸收时,应尽早到结防机构采取细菌学检查、纤支镜检查、病理检查、诊断性治疗等综合手段,尽快明确诊断.
作者:陈永芳;王志刚;陈裕;程俊伟;马峥;李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讨论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对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手术治疗疗效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的术后疗效判定,优24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90.48%,术后4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发生感染1例,固定螺钉松动1例.结论 踝关节骨折复位要获得良好效果,佳治疗为手术治疗,患者的远期疗效可以得到提高,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强调外踝解剖复位的关键性,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质保量完成,才更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和稳定性.
作者:张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情绪的分析,找出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控方法.方法 以访谈法、问卷法及资料对比法对部分医院手术室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以发现情绪影响因素.结果 情绪是护士的行为目标及身心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护士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消除情绪的负面影响,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梁;李佳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阵发性房颠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的比较,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的第6、9、12个月,观察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替米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对逆转心房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绍增;张立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5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有33例患者,对照组有32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药和西药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结果 实验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结论 对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儿患者采用中药和西药的中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王世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程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中.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是指识别、判断、评价及处理医院现存或潜在的医疗风险,其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医疗风险事故,降低医院及患者经济损失及其他危害.血液透析中心的风险管理具有多元化特点.本文着重对血液透析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内容介绍,并基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措施探讨.
作者:姚冰;封文媛;张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受的50例超声诊断实习生,并对其的临床带教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结果 通过PBL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学习,超声诊断实习生的理论水平及探作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结论 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应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帮助超声诊断临床实习生尽快的达到就医水平,值得在临床带教中推广应用.
作者:魏玮;李俊鹏;吕精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48名惠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抖的病人,这些患者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对他们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究.将这48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类,每个组里分别有24人.其中实验组中的患者采用的是双极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而参照组则只是通过抗心律出现失衡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才采用消融的办法.对参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方面,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方面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方面都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观察发现,实现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的患者.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抖的患者应用双极射频消融的方法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郝晓慧;袁清茹;张玉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前后的护理经过.结果 150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感染率低、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术前准备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王亚静;王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讨论彩超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其进行彩超检查,观察血栓形成的大小、涉及范围、发生部位、深静脉管壁、管径及其周围结构等等.结果 38例患者中共检出患肢46条,下肢静脉完全栓塞24例,不完全栓塞14例.结论 彩超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明确血栓形成的大小、部位、范围及其阻塞程度,对下肢深静脉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其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