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式的比较研究

李勇

关键词:腮腺肿瘤, 区域性切除术, 疗效,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照手术切除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满意,能保留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海城市一起狂犬病死亡病例调查处理的报告

    2012年4月19日上午11时,海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常规传染病疫情网络搜索过程中发现:沈阳市传染病医院报告海城市高坨镇发生一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刘明杰,女,2000年4月17日出生;家住高坨镇张房村.发现报告后,市卫生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在本市曾就诊的医院和家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并对疫点消毒、犬类管理、健康教育、疫苗接种与管理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作者:张春玲;李艳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630例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体会

    总结我院从2005.6-2011.6用诺万KJ- 1000型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乳腺2630人次,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的图像整理研究,为临床诊治提高资料.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应用近红外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可明确患者的诊断,起到普查的效果,且此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任何损害,患者可多次进行此项检查,诊断率高.1研究对象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应用近红外乳腺扫描仪检查乳腺2630例,年龄22 -68岁,采用的方法为先仔细查体,扫描与查体结合.

    作者:胡晓明;马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西南地区中职护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分析及对策

    西南地区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为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要求,学校需从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学与护考接轨,以此提高西南地区护考合格率.

    作者:沈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肛痿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31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3例,随访半年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Ⅰ期治愈率为93.0%;对照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9例,随访半年复发7例,术后感染5例,Ⅰ期治愈率为79.1%,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取肛痿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减少远期复发,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国际;吕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关于孕前保健工作内容的研究

    目的 主要研究孕前进行保健的相关内容.方法 选择从2008年6月-2012年2月到我院进行初孕检查的246例孕妇作为孕前保健内容研究的对象.将148例做过孕前保健的孕妇归为观察组,而将其余未作任何孕前保健工作的98例孕妇分到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生流产、早产以及胎儿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和死胎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孕妇发生流产、早产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先天畸形、死胎的概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 做好孕前保健工作能够有效地防止孕妇出现先天畸形儿、死胎、流产等问题.

    作者:曾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方法 分析腰椎骨折术后患者60例,分析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 其中,有1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8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有9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有7例患者出现腹胀以及14例患者出现便秘,其他并发症有10例,经处理后均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经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作者:崔咏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输尿管排尿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

    目的 根据输尿管排尿情况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的肾功能.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正常查体者30例,饮水500ml后约45 - 60min,在泌尿功能达到高峰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观测血流的方法,观测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的尿流形态、尿流速度、排尿频率.结果 正常者彩色多普勒尿流呈鲜红色,尿流速度28 - 56cm/s,排尿频率4-8次/min.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尿流速度、排尿频率明显降低,且随肾功能不全加重而加重.结论 输尿管排尿的峰值指标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者通过观测输尿管排尿,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改变并初步判定肾功能状态.

    作者:孙凤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技术在胃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MSCTGI)表现,评价并探讨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技术(MSCTGI)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0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GIST患者的MSCTGI资料表现.结果 32例患者中,良性17例,恶性10例,交界性5例,无明显肠梗阻现象.病灶位于小肠14例,位于空肠8例,位于回肠5例,位于胃4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1例.局部均无淋巴结转移,转移到肝脏的4例,同时伴前腹壁转移1例.5例肿块长径≥5cm,密度多不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出血等,增强不均匀强化,其中11例病理为高风险性;17例肿块长径<5cm的病灶中,大多中度均匀强化,其中13例为中度及以下危险性.多层螺旋CT显示肿块主要以腔外生长为主,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欠均匀,多数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 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胃肠造影能够准确定位,并且能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对于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冯春在;毛静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AC dislocatio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 -16%[1].特别是随着车祸撞伤的增加,肩锁关节的创伤亦有增加的趋势,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以青壮年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肩关节局部疼痛肿胀,肩部局限性隆起,锁骨远端压痛并可及“琴键征”,伤肢乏力,肩外展,上举活动受限.普通后前位肩关节x线片示锁骨远端翘起,锁骨与喙突间隙较健侧增宽> 3mm严重者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有很多方法.但都各有利弊,非手术治疗在传统疗法中应用为广泛;近年来,针对损伤的机制,对固定材料和治疗器械等辅助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进.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插入型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4例,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其应用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

    作者:宁杰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造口护肤粉联合赛肤润在腹泻病人皮肤护理的应用

    目的 保护腹泻病人肛周皮肤,防止和治疗皮肤糜烂.方法 联合应用造口护肤粉和赛肤润对病人肛周进行皮肤保护.结果 有效预防腹泻病人皮炎的发生;促进肛周会阴部皮炎、糜烂愈合;病人感觉舒适,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联合应用造口护肤粉和赛肤润对腹泻病人皮肤进行保护,操作简单,疗效满意,病人舒适.

    作者:鄢春宁;谢丽娟;廖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 对于接受麻疹强化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异常反应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取2003年2月至2004年2月本地区接受麻疹强化免疫治疗的儿童2890名,在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后的两周内,对接种疫苗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观察,统计儿童出现的异常反应类型及人数.结果 96名儿童出现发热,58名儿童出现皮疹,76名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39名儿童出现局部红肿.结论 麻疹强化免疫中出现的异常反应的原因较为复杂,既与接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同时又与接种过程等因素有关.

    作者:梁天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模式的探索

    在中医药基础教育日渐薄弱的背景下,探讨“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模式对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该模式可表述为“高校利用中医药方面的人才优势和经验协助小学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经过高校教师的示范共同协作,从而实现小学独立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的目的”.

    作者:郭章华;史志超;徐茂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呼和浩特市水质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我市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2009年监测的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备水、农村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水质卫生状况好于2009年水质(x2 =20.95,p<0.05);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但2008与2009年水质卫生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x2 =2.95,P>0.05).结论 应该加强城市及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进程.加强农村改水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作者:张建峰;王春泽;屈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42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84例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对照组采取青霉素静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无复发案例,不良反应1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复发4例,不良反应7例,总有效率73.8%,两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采取青霉素静滴治疗,复发少,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郭小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完善医院供应室管理系统的有益探索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院的科研工作范围也在日益扩大,医院供应室的功能日益体现出来.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影响着整个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本文就针对医院供应室管理系统的内涵、操作,及其长远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作简要分析论述.

    作者:曹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孕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

    目的 现今医院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不再局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单一模式,而是朝生物—心理直至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以孕妇为中心,确保孕期及产时的身心健康是医院的首要工作.方法 对孕期孕妇实施有益的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孕妇的心理状态.目的 降低孕妇生产期间的抑郁症发病率,终达到提高顺产率、降低母婴的围产期发病率等作用.结果 实验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梁柱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甲硝唑三者联合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初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60例,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200mg,2次/d,青霉素800万单位,2次/d,甲硝唑500mg,1次/d;对照组60例,静脉注射青霉素800万单位,2次/d,甲硝唑500mg,1次/d,两组一个疗程均为5-9d,5d甲硝唑停药.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0%.平均疗程治疗组(7.0±1.5)d,对照组(12.0±3.5)d,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一样,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甲硝唑三者联合使用是急性盆腔炎初始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价格适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科门诊分诊的工作体会

    门诊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诊处置的第一线.门诊患者就诊具有治疗时间短、流动量大、病种复杂、对医院环境和就医程序比较陌生的特点,所以设置分诊护士,实施分诊服务使患者就医舒心,为患者提供优质量服务,是分诊护士服务工作的宗旨.

    作者:洪奇;刘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站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血站医疗废物有效管理能够防止设施、环境受到污染和输血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采供血过程和输血安全.近年来,我站通过制定血站医疗废物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责任化管理,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本站医疗废物质量控制措施作如下探讨:

    作者:黄聪;林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征象分析与临床表现及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24例早期脑梗死(发病后12小时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中,第一次CT平扫检查有异常征象16例(阳性率66.7%),未见异常8例(33.3%).异常CT改变有以下几种:致密动脉征14例(58 3%);豆状核轮廓模糊6例(25%);岛带消失征10例(41.7%),其中灰白质界限不清者12例(50%);24例患者中CT影像学表现有2种或及以上早期脑梗死征象者共14(58.3%)例.结论 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特别是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应通过早期CT影像学的改变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早提出治疗计划.

    作者:史旭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管协会